自去年阿萨德政府倒台以来,叙利亚的政局再度陷入动荡。今年初,沙姆解放组织领导人沙拉(曾用名:朱拉尼)就任叙利亚过渡政府总统,其上任后的多项政策迅速引发外界争议,包括任命“突厥伊斯兰党”头目为官员一事,更是引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泛批评。然而让人意外的是,对于中国1月初的多次呼吁,沙拉非但不予回应,甚至选择继续与恐怖组织深度捆绑。这种行为,不仅挑衅了中国,也加剧了叙利亚本就复杂的内外局势。
沙拉政府究竟在“赌”什么?
一个内战饱受创伤的国家,能否承受得住五常国家的全面对抗?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疑问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挑衅五常背后的欧美支持与误判
沙拉的强硬态度,看似意气风发,其实背后有着复杂的国际因素。阿萨德政府倒台后,美国、法国、德国等西方大国迅速对叙利亚过渡政府释放善意,其中美国拜登政府更是在去年将沙姆解放组织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并明确表示支持沙拉政府。这些举动,让沙拉感到自己获得了国际“护身符”,甚至可以对中国这样的全球大国直接喊话。然而,这样的支持,真的靠谱吗?
事实证明,过于依托美西方,是沙拉的一次严重误判。虽然美西方在政治上做出了态度表态,但除了有限的外交接触,很少有实际的经济与重建承诺。叙利亚当前的重建规模难以估量,基础设施破败、经济陷入全面瘫痪,仅靠欧美大国的象征性支持,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回顾过去,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干预经历,再到其对重建设施的不作为,已经清楚地表明它们并非叙利亚需要的真正助力。而与此同时,沙拉在联合国框架下亟需获得更多大国认同,但他却选择用冒犯和对抗方式得罪中国与俄罗斯两个拥有安理会否决权的国家。
沙拉显然低估了五常的地缘政治现实。五常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占据话语主导权,即使美西方暂时支持沙拉政府,但联合国体系的最终认可仍需中国与俄罗斯的投票支持。如今沙拉高调“硬刚”两个五常大国,无异于切断自己在国际舞台上追求合法性的最后可能。
中国的强硬表态与国际反恐的红线
在沙拉政府的任命事件中,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而坚决。一月初,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明确指出,沙拉任命突厥伊斯兰党头目是不可接受的行为,敦促叙利亚过渡政府迅速纠正。必须指出,突厥伊斯兰党与联合国正式认定的恐怖组织“东伊运”之间存在极其紧密的联系,长期以来对中国新疆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一致谴责的恐怖势力。沙拉此举不仅违背联合国的反恐决议,更是直接踩踏了中国所划下的红线。
截至目前,在中国的反应中可窥见两个重点:一是反恐问题容不得丝毫妥协。中国始终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多边外交的核心议题,尤其在叙利亚问题上坚决对恐怖组织行为说“不”。二是呼吁其他国家表达更清晰的态度,尤其是欧美国家应对此问题作出具体行动。中国的发声,为外界进一步观察沙拉政府和国际社会后续博弈提供了基础。
沙拉的重建豪赌
面对叙利亚的破败现状,沙拉的外交与经济决策充满矛盾和执拗。他一方面公开表示将在数年内完成叙利亚重建,另一方面却忽略了现实资源环境对这一计划的严格限制。叙利亚经历内战蹂躏后,经济崩塌、基础设施毁坏严重,仅重建资金的估算就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然而,西方仅仅将沙拉看作一种“政治博弈的临时工具”,并未实际提供支持。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作为全球基建与投资的主导国,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影响力持续增强。阿富汗即是有力的对比案例。阿富汗塔利班政府在重建问题上竭力向中国靠拢,吸引更多的中国投资与技术支持,用实际行动恢复国内基础设施,同时强化国际经济联系。而沙拉政府却执意拒绝对中国释放善意,将叙利亚的未来赌在美国身上,后果只能是国家停滞,失去自我发展的根基。
更为讽刺的是,中国并未逼迫叙利亚选边站队,而是在多边合作中展现合作与共赢的态度。如果沙拉能摒弃意识形态成见,与中方寻求开放式合作,叙利亚的未来无疑更加光明。但沙拉的极端政策,让这个国家失去了本应可期的重建窗口。
对抗五常的代价与叙利亚的未来
如今,沙拉政府不仅得罪了中国,也试图向俄罗斯施压,声称莫斯科需要为叙利亚的内战后果承担赔偿责任。这种直面挑衅五常国家的战略,无异于孤立自己,并令叙利亚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进一步削弱。
事实摆在眼前,叙利亚内战结束后,五常仍然是制约和引导叙利亚局势的核心力量。沙拉想借美西方的支持跳脱中俄的影响,但国际秩序并非单极主导,尤其是在联合国投票机制下,五常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支配力。沙拉的外交策略如果不调整,未来叙利亚可能不仅外交无路,更将失去国内重建的必要国际援助,最终受苦的还是叙利亚的普通民众。
叙利亚当前面临的,是重建国家的重要时刻。倘若沙拉继续不顾五常力量强行对抗,他的过渡政府终将失去国际合法性和经济援助的现实可能。一味依赖西方国家的口头承诺,无疑是将叙利亚推向更大的深渊。
沙拉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的错判与冒险,折射出叙利亚在后战争格局中的困局。对抗五常大国,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战略角度来看,都是不智之举。然而,沙拉带领下的叙利亚过渡政府,非但没有试图在多极博弈中占据平衡,反而以对抗的姿态进一步挑战国际大国的红线。未来叙利亚的命运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拉是否能摆脱幻想,将政策从错误的方向拉回现实轨道。
叙利亚民众需要的是和平与重建,而不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国际政治豪赌。沙拉政府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决定着叙利亚的未来。面向未来,理性与合作或许是叙利亚唯一的生路,但时间,已经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