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让二孝三元霸,四英五宠六七郎!指的是曹克让、李存孝、李元霸、王兰英、高宠和杨七郎六位评书演义中的绝顶高手。
在中国传统演义和评书故事中,塑造了许多武力超凡的传奇人物。他们或以一敌百,或力破千钧,或战无不胜,或寂寞无敌,成为大家津津乐道的“超级英雄”。侠哥在综合了力量、战绩等多重维度之后,觉得尤以“一让二孝三元霸,四英五宠六七郎”这两句口诀中所指的六位高手最为拔尖,因此将其称为演义评书中的绝顶高手。
有人问,他们六位谁更强?答案已在“两句口诀”之中了。
一让:指排名第一的是曹克让 (上榜理由:《曹家将》中的绝对力量之王)
曹克让,“镇国王”曹天胜之子,曹家将中的翘楚。他长相很是不凡,与《三国演义》中的关羽非常相像。
曹克让天赋异禀,天生神力。别人称“神力”,那是夸张,但对他却一点也不夸张。为什么呢?因为他有“三龙二虎九牛之力”!
有人不知“三龙二虎九牛之力”,有多大?
那我们来看一下几位大名鼎鼎的猛将,他们的力量在评书中是怎么形容的:李元霸、李存孝,四象不过之力;薛仁贵,一龙二虎九牛之力!
是不是还不够具体?
有人是这样换算的,“一龙之力等于十象,二虎九牛之力等于二象”,那么“一龙二虎九牛之力”就是十二象之力,“三龙二虎九牛之力”就是三十二象之力。
如此换算之后,就简单明了啦,即曹克让之力约等于两个薛仁贵之力加两个李元霸或两个李存孝之力;又或者约等于八个李元霸,或八个李存孝之力。
这是什么概念呢?就好比现在的重型坦克,能轻松碾压一般的装甲车;就好比是一个大力士能轻松单手举起一辆重型货柜车,而另外两人只能勉强抬动一辆大巴车。
就好比翱翔天际的雄鹰,在鲲鹏那遮天蔽日的羽翼下也显得渺小无力;就好比璀璨夺目的星辰,在皓月当空之时也会黯然失色,甚至只能隐匿于无边的夜色之中!
曹克让的力量,就是如此震撼人心,让一切所谓的强者,在他的绝对力量面前仿佛瞬间便失去了光彩,成为了微不足道的存在。
在《曹家将》中,确实也是这样的,拜了方外高人为师的曹克让,一朝学成归来,便犹如蛟龙入海,掀起了滔天的巨浪。他手持一杆寒光闪闪的长枪,枪尖所指,无人能挫其锋!
擂台之上,他三败奸佞陈平之子陈刚。
要说陈刚,他可不是一般的浮夸子弟,他从小便拜名师学艺,武功盖世。摆擂多天,连胜十三场,十五个好汉败在他的手下,其中有两场,都是兄弟俩一起出战,也没能打败他。
那天,在曹克让上台之前,陈平又连败两位高手,距离皇上说的“只要连胜十八杰,便可获得帅印”,只差一人了。
眼看马上就可以当上大元帅,陈刚心中得意非凡,他在台上大声叫嚣道:“还有谁!敢上来与你小爷我交手?快点上来!!!”
就在这时,一道挺拔的身影缓缓步入擂台中央,阳光透过云层,恰好洒在他的甲胄之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宛如天神降临。
那人身材高大,丹凤眼,卧蚕眉,仿佛关公再世!
不错,他正是曹克让。
“我来会你。”曹克让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人的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陈刚见状,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哼,又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话音未落,他已身形暴起,如同猛虎下山,一刀向着曹克让的面门便劈。
然而,曹克让身形未动,仅凭手腕微转,长枪便如灵蛇出洞,轻易化解了陈刚的攻势,并顺势一枪横扫,带起一股凌厉的气劲,迫使陈刚不得不连连后退,脸色大变。
台下观众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枪法与如此恐怖的力量结合。
陈刚很狡诈,他看出曹克让的招式不简单。于是,便依仗自己力大过人的优势说要与曹克让比力气定胜负。
曹克让淡然一笑,从容应战。
陈刚弯下腰,运足全身之力,肌肉如同虬龙般暴起,伴随着一声震天动地的怒吼,竟将台前重达三千多斤的石狮子给举了起来。
台下观众目睹此景,不由发出一片惊呼,皆以为胜负已分。
然而,看了陈刚那得意洋洋、胜券在握的笑容,曹克让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然后,不慌不忙地走到石狮旁,指尖微动,那石狮子便如同一片鸿毛般,被他轻而易举地举起,而且不仅举得比陈刚明显要高很多,姿态更是十分悠然自得,仿佛那沉重的石狮不过是他掌中把玩的一粒弹丸罢了。
台下的人们难以置信地揉着眼睛,仿佛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要不是亲眼所见,他们根本不相信世上会有这般力气之人!
陈刚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引以为傲的力量,在曹克让面前竟然如此“不堪一击”。
“这……这怎么可能?”陈刚喃喃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愕然与震惊。
曹克让闻言,轻轻一笑,道:“这有何难?”说着,用左手指着放在擂台另一边的石狮子说,“我还能再将那边的石狮子,同时高举过顶!”言罢,他身形一闪,已出现在另一石狮旁,左手轻轻一探,仿佛摘花撷叶般,又将另一只石狮举过了头顶。
台下观众见此,无不瞠目结舌,呆在当场,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
过了许久,也不知道是谁,突然叫了一声:“好!”大家这才恍然醒悟过来,顿时掌声如雷,叫好之声,一浪高过一浪。
陈刚的脸色由青转白,最终化为一片死灰。他终于明白,自己的力量在曹克让的绝对实力面前,不过是个笑话。但他不肯轻易认输,于是,又生一计,提出要与曹克让比试箭术。
曹克让无所谓,淡然应允。结果不言而喻,陈刚再次惨败。
至此,陈刚心中已经知道自己今日难有胜算。然而,要他就此放弃,他办不到。于是,他又提出要与曹克让比试马上功夫的请求。最终,他不仅再次落败,还被自己受惊的战马践踏而过,惨死当场!
在战场上,曹克让同样如战神临世,多次单枪匹马冲入敌军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敌军望风而逃。即便是训练有素的重甲步兵,在他的“神力”之下也如纸糊一般脆弱。他的每一次冲锋,都伴随着敌人的哀嚎与溃败,势不可挡!
更令人惊叹的是,曹克让不仅武艺超群,更兼智勇双全。他挂帅之后,带领大军,勇闯飞龙岛。
那飞龙岛,可不是一般的小岛,岛上怪石嶙峋,机关重重。
可曹克让却仿佛拥有未卜先知之能,每一次都能巧妙地避开陷阱,带领大军深入敌后。后来,他还利用岛上的天然屏障,化客为主,布置了一系列精妙的伏击,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溃不成军。
过了飞龙岛,曹克让又凭借超凡的本事,先是“日闯三山,夜夺十八寨”,接着,又连收界牌、金玉、金陵、银陵和黑水五座城关,让人感觉他所带的仿佛不是普通的军队,而是天降的神兵,勇不可挡。
当然,这除了曹克让带兵能力很强之外,最主要还是他个人的武力值实在太高了。这不,过了野马川后,便碰上了辽国的“双枪无敌将”沙里金。
这沙里金可是北国的无敌猛将,他本以为能横扫曹克让,可没想到……
话说,沙里金未见曹克让之前,已经听了不少曹克让如何勇猛的传闻,但他自恃武勇,心中一直充满了不屑与斗志。
此时,老沙听说曹克让亲自前来叫阵,他心道:“小样(音译,也可能是小让),我今天定要让你知道我双枪无敌将的厉害!”想毕,连忙策马而出,誓要将曹克让斩于马下。
“曹克让,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快来受死吧!”沙里金怒吼一声,双枪如龙出海,带着呼啸的风声,直取曹克让的要害。
曹克让冷笑一声:“哼,想让我死,凭你也配!今天,我就让你见识一下我曹克让的厉害!”说着使出一招“龙腾九天”,迎了过去。
“当”一声,长枪带着千钧之力将沙里金双枪直接打飞,枪尖上带着的无尽寒气,直逼沙里金。
沙里金大惊失色,急忙闪避,可还是被那余波所伤。最终,不仅败得一塌糊涂,还被曹克让给生擒活捉了过去。
再往后,曹克让又活捉了武力值超高的火葫芦王萧净方。
火葫芦王的两个儿子大太保与二太保,听闻老爹被擒,怒火中烧,带领大军前来挑战。那场面,气势汹汹!
他们大声喊道:“曹克让,快放回我爹,不然,我要取你的项上人头!”
“哼,那就放马过来吧,让我看看你们都有什么本事!”曹克让“哼”道。
大太保与二太保一听,立刻催动胯下战马,如同两道黑色的闪电,直扑曹克让而来。
大太保手持一柄开山斧,斧刃闪烁着寒光,显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利器;二太保则腰悬双剑,眼神冷冽,浑身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杀气。
曹克让面无惧色,手中长枪一抖,使出一招“雷霆一击”。只见长枪猛地带起一阵狂风,这两兄弟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这强大的气势所震慑,连连败退。
四公主萧碧银见状,连忙拍马上来相助,她大声喊道:“曹克让,休得张狂!我来也!”话音未落,萧碧银已从腰间抽出一对软鞭,鞭影如蛇,灵活异常,直取曹克让周身要害。
曹克让赞道:“好身手!”随即枪法一变,转为灵动飘逸,与萧碧银的软鞭交织出一片密不透风的网。
在曹克让明显放水的情况下,二人你来我往,斗得“难解难分”,周围空气仿佛都被这激烈的交锋撕裂。
大太保与二太保趁机重整旗鼓,从两侧包抄而来,意图形成夹击之势。
曹克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心中已有计较。他猛然发力,长枪化作一道银色闪电,瞬间逼退萧碧银,紧接着身形一侧,以不可思议的角度避开了大太保的开山斧,借着身体离开马鞍的机会,他左脚脚尖一掂,直接踢飞地上的一块碎石,正中二太保的手腕,令其双剑脱手。
这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干净利落,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一震。
大太保与二太保面露骇色,不由自主地勒马后退。
萧碧银亦是神色凝重,她心道:“这曹克让原来真如传说中那般厉害 ,今天恐怕难以全身而退了。”
就在这时,曹克让突然大喝一声,长枪如蛟龙出海,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直取大太保咽喉。
大太保大惊,他知道如果不当即跳落下马,只有一死,于是,顾不上许多,连忙翻身下马。
二太保以为兄长被刺,目眦欲裂,双剑舞得如同风车一般,向曹克让拼命攻去。
然而,本来就不是曹克让对手的他,在失去了兄长的助阵后,更不是曹克让的对手。他的剑还未到,曹克让手中的长枪已经后发先至刺中了他肩头,将他挑于马下。
只眨眼的功夫,大太保与二太保皆被打落下马被活捉生擒,萧碧银见此,连忙拍马溜之大吉。
此战之后,曹克让威名更盛,成为敌军闻风丧胆的存在。而他,也继续带领大军,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进。
最终,曹克让打败金头王、银头王、铁头王和铜头王,打败三公主萧玉莲,打败“一僧二道三妖四魔五怪”,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黄龙,成功救出父亲曹天胜,生擒奸佞陈平,拿到敌人献上的降书顺表,凯旋班师。
有人说:“曹克让的表现是非常厉害,但与一战打杀十八路反王上百万人马的李元霸相比,他还是差很多。为何将他还排在李元霸之前,还排在榜首呢?”
曹克让之所以排名如此之高,正是因为他“三龙二虎九牛之力”的绝对力量。要知道,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力气大是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的,甚至有“一力降十会”之说。
而曹克让在评书中力量的设定是远远超越李存孝、李元霸等人的,因此,李存孝、李元霸虽然同样表现勇猛无敌,但力量仅为曹克让的八分之一,因此曹克让如果遇上他们,应该能够凭借力气上的巨大优势,占得上风。
除此之外,曹克让还擅长一手“飞枪绝技”,飞枪在他手里就跟长了眼睛似的,出去准头超高,威力巨大,很少有人能接住他的这一绝招,,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也是实至名归的。至于,李元霸为何排名如此之后,后面我们会详说。
二孝:指排名第二的是李存孝 (《残唐演义》·“将不过李”的无敌战神)
李存孝,有着“将不不李”的美誉的无敌猛将,《残唐演义》中无人能及的战神,晋王李克用麾下的十三太保。
李存孝的战斗力超强,经常一个回合就能把对手打得没有脾气。他打败过的名将很多,像杨衮、高思继还有晚唐六友这些大名鼎鼎的猛将,都在他的大槊面前吃过大亏,就连朱温眼中的无敌高手“南刀王”孟绝海,也被他一个回合生擒活捉。
此外,凭借打遍黄河两岸没有敌手的实力,王彦章向来十分骄傲自负,根本不将名声在外的李存孝放在眼里。然而,等他真的有机会与李存孝交手时,很快便被打得老老实实,甚至当场发誓:“世上只要有李存孝在,我王彦章永不复出。”
话说李存孝在灭巢之战立了大功,被晋王派去巡视黄河。在黄河边,与王彦章狭路相逢。
王彦章大声叫道:“李存孝,今日让你看看我王彦章的厉害!”
“就凭你?刚才想用竹篙偷袭我,被我丢到黄河中,怎么没有淹死你啊?”李存孝淡然一笑,道。
王彦章闻言,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他刚才确实想利用地利之便,趁李存孝不备以竹篙突袭,不料不仅被李存孝轻而易举地化解,还反遭戏弄。但他心中傲气不减,怒喝一声,提枪对着李存孝便刺。
李存孝不慌不忙,身形一侧,轻松避过这凌厉一击,同时大槊横扫,带起一股狂风,直逼王彦章腰际。
王彦章急退数步,险之又险地躲过这一击,心中不禁暗自惊骇,李存孝的实力远超出他之前的想象。
“哼,徒有虚名之辈,今日便让你知道何为真正的武艺!”李存孝冷笑一声,大槊一挥,带起呼呼之声,仿佛龙吟虎啸,带着千钧之力,向王彦章打去。
王彦章用枪一挡,只觉一股排山倒海之力自枪尖传来,手臂瞬间发麻,战马也被震得连连倒退,惊叫不已。
王彦章心中大惊,他没想到李存孝轻轻一挥的一击,力量竟恐怖至此。等他好不容易定下心神,这才发现,手中的大铁枪竟被李存孝的大槊打成了弯曲的“废铁”,而对面李存孝则依旧端坐在马上,面上还带着轻蔑的笑意。
王彦章深吸一口气,他知道,今日一战,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是对自己武学修为的一次彻底检验。他不再犹豫,将体内潜能激发至极限,双眼如炬,身形爆起,长枪一抖,如同下山猛虎,直扑李存孝。
然而,面对王彦章这惊雷一般的爆击,李存孝却依然云淡风轻。直到王彦章的铁枪距离他的胸口一厘米之时,他才微笑着将身一侧,同时用槊轻点地面,借力跃起,如同苍鹰搏兔,槊尖带着破空之声,直指王彦章心脉。
危急关头,王彦章咬破嘴唇,拼死抵挡,却仍被震得气血翻腾,几乎坠马。
王彦章望着李存孝那不可一世的身影,心中涌起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他终于明白,真正的强者,不仅在于力量的绝对压制,更在于那份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境界。
“我王彦章,今日服矣!”王彦章高声喊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甘,却更多的是释然。
李存孝闻言,收起大槊,淡然笑道:“你能有此觉悟,倒也不枉与我一战。记住,武之极致,非争强斗狠,而在乎心怀宽广,以武止戈。你虽有傲骨,却也不失为一条汉子,今日之战,我李存孝记下了。日后你有进步,可再来找我切磋。”李存孝的话语中带着几分长辈对晚辈的教诲,又有几分英雄相惜的豪情。
王彦章闻言,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战败的苦涩,也有对李存孝武学境界的深深敬佩。他望着眼前这位几乎神话般存在的对手,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与坚定。
“李存孝,谢谢你的赐教,通过今日之战,我王彦章自知永远都不可能是你的对手,因此,我在此发誓——世上只要有你李存孝在,我王彦章永不复出!”誓言一出,掷地有声,王彦章调转马头,绝尘而去。只留下黄河边那道孤傲而坚定的背影,渐渐消失在夕阳的余晖之中。
李存孝,马前无三合之将。勇武如王彦章,如果在黄河偷袭那次也算,他两次挑战李存孝,加起来也不到三个回合,败得那叫一个惨,难怪他会输得心服口服。
李存孝除了力气没有曹克让大,其他的表现,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徒手打死猛虎,被晋王李克用赞为“六甲神将”。他熟读“六甲兵书”,曾带三千兵马连破葛从周用48万大军布下的一字长蛇阵,并在追杀葛从周时,连破葛从周布下的“七十二座连珠阵”,可谓智勇双全,难怪他有“将不过李”之称。
此外,李存孝不仅一生未尝败绩,而且战败或生擒对手往往仅需一个回合,比如生擒彭白虎、孟绝海等名将,总之,他的表现相比曾与罗士信大战上百个回合难分胜负的李元霸要强很多。因此,他排第二,自然合情合理。
三元霸:指排名第三的是李元霸 ( 紫阳真人的高徒)
李元霸是隋唐第一条好汉,金翅大鹏转世,在《说唐全传》与《兴唐传》中,乃是紫阳真人座下弟子。他擅使一对800斤重的擂鼓瓮金锤,曾在四明山与紫金山之战中单骑屠灭十八路反王联军的上百万人马,堪称“人形核武”。
在太原杨广的行宫中,李元霸挑选了天宝将军作为对手,两人从金殿比到校场,李元霸一鸣惊人。
杨广大喜,当场除了授予李元霸“西府赵王”的爵位之外,还赐给其一枚“横勇无敌”的金牌。
到了四明山之战,李元霸凭借匹马双锤,先一招打败隋唐十八条好汉中排名四、五、六的“海云天”(即雄阔海、伍云召和伍天锡),后又三锤打败有“八臂哪吒”之称的裴元庆,威震八方。
紫金山之战,更神!他单人独马,犹如天降战神,双锤连挥,所向披靡,锤影所至,血肉横飞,哀鸿遍野。
就连十八条好汉中排名第二的宇文成都也被李元霸一合活捉并被其抛到半空,后来又被李元霸接住后将其生撕而死。李元霸之勇,可谓令天地变色,鬼神皆惊!
十八路反王,号称两百多万人马,被李元霸视作草芥,不仅拿他没办法,反而被他当菜切,打到最后只剩下六十多万人马,不得不献出传国玉玺,跪献降书顺表。
总之,不管是四明山之战,还是紫金山之战,李元霸的表现都堪称逆天。那为何,还将其排在曹克让和李存孝之后呢?
那是因为关于李元霸的演义评书太多了,而且在众多的演义评书中,也只有《说唐全传》中的他是最无敌的。在《兴唐传》、《响马传》等书中,他被削弱了,在《兴唐传》和《瓦岗英雄》中不仅有罗士信和罗松等高手能与之抗衡,就连枪法远远不如罗松的罗成也曾凭借高明的枪法打跑过李元霸。甚至,在某些评书中,李元霸竟然死在了须发皆白的老将鱼俱罗的刀下。这些因素的存在,大大削弱了其“无敌”的光环,因此,将他排在李存孝之后就很正常了。加之,其力量仅为曹克让的八分之一,故位列第三。
四英:指排名第四的是王兰英 (《杨家将》·金刀圣母的高徒)
王兰英,金刀圣母的高徒,杨六郎指腹为婚的妻子,其武艺之高,令人惊叹。
在遂州城前,面对那北国四大都督,龙路、龙快、仇朗、仇旺,她毫无惧色,英姿飒爽地立于阵前。
“尔等北国小丑,可知道本小姐乃是金刀圣母之徒王兰英?”王兰英声音清亮,响彻云霄。
龙路闻言,冷笑一声:“哼,区区女子,也敢在此大言不惭?”
王兰英不怒反笑,手中金刀一闪:“那就让你见识见识本小姐的厉害!”言罢,身形如电,直取龙路。
只见刀光如织,龙路尚未反应过来,已被王兰英一刀斩于马下。
龙快见状大惊,怒吼一声,挺枪来战。
“来得好!”王兰英娇喝一声,金刀再次挥出,龙快躲闪不及,被王兰英一刀将其劈为两半。
仇朗、仇旺见状,心中惊骇,却也不肯退缩,二人联手攻向王兰英。
“哼,不自量力!”王兰英冷笑一声,金刀舞动如龙,左劈右砍,刀刀致命。仇朗、仇旺二人虽然勇武,但在王兰英面前却如蚍蜉撼树,只一个照面,便双双毙命于王兰英的合扇板门刀之下。
辽国第一高手韩昌一看,哎呀,这女将太厉害了,心中暗叫不好,若再任由她这般杀下去,北国大军士气必将大挫。想到这里,他催动战马,手持三股托天叉,直奔王兰英而来,高声喝道:“王兰英,休要猖狂,本帅来会你一会!”
王兰英抬眼望去,见对方身插帅旗,气势不凡,知道必是对方主帅韩昌,于是,嘴角勾起一抹淡笑:“你是韩昌?听闻你是辽国数一数二的高手,今日我倒要看看你有何能耐!”话音未落,她手中金刀已化作一道流光,直取韩昌心窝。
韩昌不敢大意,三股托天叉猛然迎上,两人兵器相交,铿锵之声震耳欲聋,激起一圈庞大的气浪。
韩昌心中暗惊,他没想到王兰英的力量竟如此惊人,一击之下,他感觉自己的手臂仿佛不受自己控制一般酥麻不已。但他毕竟身为辽国第一高手,战斗经验极为丰富,很快便调整状态,准备与王兰英展开激烈的交锋。
这时,只见金光一闪,王兰英的大刀已然再次发动攻击。她这一刀,角度极刁,明明砍向胸口的招式,竟在间不容发之际,变成直取韩昌肋间软肋。
韩昌心中一凛,急忙侧身翻滚于马背之上,仅以毫厘之差躲过这致命一击,但座下战马却因主人突如其来的动作而受惊,长嘶一声,前蹄扬起。
趁此机会,王兰英第三刀已如影随形而至,这一刀凝聚了她全身之力,但见金光璀璨,宛如烈日当空,带着无可匹敌的威势,直劈韩昌头顶。
韩昌此刻已无力再躲,只能拼尽全力,将三股托天叉高举过头,企图硬抗这一击。然而,刀叉相交的瞬间,韩昌只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自刀尖传来,整个人如同被巨浪拍打的浮萍,瞬间失去了平衡,从疾驰的战马上倒飞而出,重重摔落在地。
周围军士见状,无不目瞪口呆,堂堂辽国第一高手,竟在这位女将的三刀之下惨败!
“这……怎么可能?”韩昌躺在地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之色。他从未想过,自己会败得如此狼狈,更未料到,这世间竟有如此勇猛无敌的女中豪杰。
王兰英正准备一刀斩了韩昌,突然,听到一声:“抓活的,六嫂!”
王兰英听声,知道喊话的是与她一起同来的杨排风。她微微皱眉,心中虽有不甘,却也明白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活捉敌将或许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于是,她手腕一收,将刀收了回来。
韩昌见此,知道机不可失,连忙就地来了个十八滚,滚到远处,看到刚好有一匹战马,他连忙一把拽过缰绳,翻身上马。整个动作一气呵成,全然不顾身上的狼狈与疼痛。他深知,此时若不逃命,等待他的不是王兰英毫不留情的刀锋,就是被她走马活捉。
马儿被韩昌狠狠一抽,发出凄厉的嘶鸣,四蹄翻飞,瞬间与战场拉开了距离。
风在耳边呼啸,韩昌的心跳如鼓点般急促,背后仿佛仍能感受到王兰英那凌厉的刀气。他一边催马狂奔,一边回想着刚才的战斗,心中后怕不已。
那可是他,辽国第一高手韩昌,竟在一个女子手下三刀落败,若非杨排风那突如其来的喊话,他恐怕早已命丧当场。这种挫败感,让他颜面扫地,更让他对王兰英的实力感到深深的震撼与恐惧。
逃出好远,韩昌寻了一处隐蔽之地,喘着粗气,汗水与泥土混杂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狼狈。他缓缓抚摸着三股托天叉,这曾是他引以为傲的武器,如今却成了他失败的见证。
此战过后,韩昌开始逐渐退出战场,他知道单凭个人武力难以对抗王兰英这样的高手。后来,他鼓动肖太后,到海外请了金璧风的高徒颜荣前来,想通过阵法打败宋军,于是就有了后面的天门阵。不曾想,杨家将中又出了一个擅长破阵的穆桂英。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不过,不得不提的却是,厉害如颜荣这样的方外高人,在宋军对天门阵发起总攻之时,在玉皇阵中遇到王兰英时,也被王兰英一刀斩杀。王兰英之勇,可见一斑!
以前写过相关的文章,当时没有想到王兰英。现在想想,以王兰英在《杨家将》中天花板级战力的表现,既然杨七郎都入选了,她怎能不上榜?
加上王兰英虽然身为女性,但其刀法与力量已臻化境。试想杨六郎这样的高手,也要与韩昌大战三天三夜才分出胜负,而王兰英不仅有四刀斩北国四大猛将的战绩,还能速败韩昌,加上她勇闯玉女阵,活捉赵子清,救出杨宗保、杨宗勉时的表现,一刀杀颜荣的战绩,以及《说岳全传》明显低于《杨家将》的战力(——《说岳全传》中岳飞在九龙山久战不下杨再兴,梦中杨六郎只传授了他一招杀手锏,他就成功打败杨再兴了),她上榜且排名高于《说岳全传》中除了挑铁华车外并无太多具体战绩的高宠,自然也就说得过去了。
五宠:指排名第五的是高宠 (《说岳全传》·“高一枪”)
高宠,白马银枪高思继的后人,岳家军中的无敌猛将,擅使一杆碗口粗的长枪,威力惊人!
在闯牛头山金军大营时,高宠为帮义兄牛皋护送粮草,单枪匹马在前,毫无惧色。
金兵将领听说有人前来闯营,大声喊道:“呔,哪里来的小子,胆敢前来闯我连营,我让你有来无回!”
高宠大喝一声:“那就来试试!”言罢,他使出一招“横扫千军”,长枪如龙,迅速向前冲去。
金兵见高宠此招太过厉害,纷纷躲避。可高宠的长枪仿佛有灵性一般,在高宠的舞动之下,仿佛追着他们跑,枪尖所到之外,金兵纷纷倒下。
接着,高宠一个突然转身,长枪一转,使出了“乘胜出击”,金兵阵脚顿时大乱。
高宠的“铁骑踏破山河”更是绝妙,此招一出,金营一片狼藉。
金军将士见此,惊恐万分,大声喊道:“这高宠太厉害了,我们不是对手!”
金兀术听闻之后,连忙派手下四大元帅金花骨都、银花骨都、铜花骨都和铁花骨都前去助战。结果,这四位元帅被高宠一枪一个,直接挑杀。
金兀术听说后,还不敢相信,他心道:“世间真有这般勇将,能四枪杀我四位元帅?”直到牛头山之战,当他被高宠一枪打得“发断冠坠”时,他才知道,高宠之勇,果然非同凡响。
那日,牛头山云雾缭绕,战鼓喧天,两军混战,难分胜负。岳元帅在与金兀术交战中,担心“主公”有危险,于是拍马而回。不曾想,高宠误会了,以为元帅不敌金兀术,于是,将战旗交给张奎,他拍马去战金兀术。
金兀术武艺并不差,他擅使大斧,本以为能凭借一身武艺与高宠一较高下,却不料高宠手持碗口粗的长枪,如同神兵天降,一枪既出,风云突变。
“金兀术,今日便让你知道高某的厉害!”高宠声如洪钟,长枪带着破空之声,直刺金兀术脑袋。
金兀术见錾金枪来得太快,连忙躲闪,虽然要害躲过去了,但头盔却被打了个正着,被打得发断冠坠,大惊失色,连忙狼狈而逃。
高宠拍马便追,杀入金营,左冲右突,所到之处,金兵如秋风扫落叶般纷纷倒下,哀嚎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高宠杀得兴起,遇敌便杀,毫不留情,一时间,金营内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金军将领纷纷调兵遣将,企图围困高宠,但都被他一一击破,无人能挡其锋!
高宠却越战越勇,边打边喊:“今日让你们知道我高家枪的厉害!”话音未落,他又连挑数名金兵,杀得金军士气低落,溃不成军。
很快,金军远远见到他,便惊恐万状,纷纷退避,生怕成为这位超级猛将的枪下亡魂。
“高宠来了,快跑啊!”一名金军士兵惊恐地喊道,话音未落,便被高宠一枪刺穿胸膛。
高宠杀到西营,那里的金军将领正聚集商议对策,突然看到高宠挑了营盘,顿时吓得面如土色,纷纷求饶。
“饶命啊,高将军!我们愿意投降!”
高宠冷笑道:“投降?晚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今日定要让你们付出惨重的代价!”说罢,他继续挥动长枪,杀得金军叫苦连天,溃散而逃。
高宠杀出西营,见天色不早,正想回营,突然发现西山上金军的粮库,于是,便向西山冲去。
不曾想,守粮库的哈铁龙带来了十二辆“铁华车”。这些铁华车简直就是冷兵器时代的重型武器——沉重无比,上面还装着锋利的刀刃,杀伤力极强。
高宠却毫不畏惧,他大喝一声:“来吧!”挥动长枪,连挑十一辆滑铁车,力气之大,枪法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就在他准备挑战第十二辆滑铁车时,却因战马脱力被掀翻到了地上。此时,第十二辆铁华车轰然而至,可叹高宠连人带马,被铁华车碾压而过,英勇牺牲。一代猛将,就此陨落。
高宠为何排第五?高宠虽爆发力冠绝群雄,勇猛无比,但出场时间太短,辉煌过于短暂,且铁滑车重量无明确记载,争议较大,加上他也没有与特别厉害的高手交战的记录。因此才将他排在李元霸和王兰英等人之后。至于,他为何排在杨七郎之前,那是因为他除了与人交手,都是一枪搞定的“高一枪”表现,还有一项在演义评书中一直由他保持的记录,那便是他连挑十一辆铁华车的壮举。所以,他排名在杨七郎面前也是合理的。
六七郎:指排名第六的是杨七郎 (《杨家将》·“力杀四门”的虎将)
杨七郎,《杨家将》里响当当的人物,金刀杨令公的第七个儿子,七郎八虎中武艺最强的一个。在《杨门虎将》中,他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力大过人,武艺高强,擅使一杆丈八蛇矛枪,枪出如龙,所向披靡。
他的枪法既猛又妙,兼有张飞与赵云枪法的特点,尤其是那一招“回马枪”,更是让敌人防不胜防。
他的战斗风格充满血性和豪气,常常在战斗中不顾个人安危,奋勇向前,是一个让敌人见了就胆战心惊的猛将。
在一次战斗中,杨七郎面对敌军的箭雨如注,他却能轻松应对。
“哼,这箭雨,只要我不闭眼,你休想能射中我!”杨七郎冷冷说道。他身形灵动,巧妙地避开那些箭矢。也因此,这一战后,传出了杨七郎会“避箭法”或“瞅箭法”之说。
除此之外,杨七郎还有“三枪定南唐”和在不吃不喝、千里奔袭的情况下血战四门、“力杀四门”的不凡战绩。
可惜,如此勇猛的杨七郎没有战死在沙场上,最后被自己人用计将他“灌酒”,绑在高杆上,身中103箭,含冤而死。他的死讯传出,天下英雄无不扼腕叹息,为之悲愤填膺。
杨七郎死的时候很年轻,如果他没有被人陷害,他或许还能在战场上书写更多不朽的传奇,创下更多的壮举。可惜,没有如果!
杨七郎的一生,如同流星划过夜空,短暂却璀璨夺目。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传唱不衰,成为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传奇英雄。
杨七郎之所以排在第六,是因为他曾有两次在力气耗尽的情况下败给了韩昌。虽然这些特殊情况下的战例,不会影响杨七郎的无敌威名,但在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场较量都是对实力的考量。因此,杨七郎那两次力竭之败,毕竟留下了瑕疵,让后人在评判时多了几分斟酌。要不然,杨七郎的排名一定会更前,甚至能超越王兰英的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