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伟

为保证雨雪天的两小时体育活动,南充高中文峰校区自创“室内韵律操”,学生舒展了身体,放松了心情,老师明显感觉到学生做操后情绪格外饱满,课堂效率大大提升(封面新闻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如何落实和保证每天不低于两小时的体育活动,将是一些中小学校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体育有多重要?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创始人顾拜旦所言:“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最有效、最有趣、最实用的方法。”北大校长蔡元培也说过:“完全人格,首在体育。”

近年来,国家政策更是将体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9月,国家发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负责人解读纲要时表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要求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四川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通知要求,2025年春季学期开学后,我省将全面实施“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接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教育厅和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门设立的监督举报电话也一并向社会公布。

说起体育活动,一些学校抱怨最多的就是场地不足,这不是打折的理由,每天不低于两小时体育活动是刚性要求。四川阆中望垭镇中心学校,3年前的秋季开学典礼进行不到15分钟,居然晕倒了五六个学生,体育专业毕业的校长苟攀,决定从体育入手,狠抓学生身体素质。

15亩的校园连一条50米长的跑道都没有,就将校外方圆5公里范围内的自然环境拓展为体育场,开发深受师生喜欢的自然体育项目30多个,春天小河沟挖野菜,夏天秧水田里捉鱼,秋天树枝上荡秋千,冬天在空荡的田野奔跑。田坎上、山脚下、树林里,到处都是体育活动场所。遇上学校远距离奔跑训练,村民自觉调整作息时间,农机不上路,家禽不出门,支持“家门口的好学校”。这所学校成为乡村教育的标杆,去年教师节前,被表彰为全国教育先进集体。

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地方出台硬性规定,新建学校必须确保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达标。从2025年开始,四川南充市中考,体育成绩由原来的70分增加到100分。体育不再是“豆芽科”,已经成为提升全民素质的利器,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

南充高中的“室内韵律操”和望垭镇中心学校的“自然体育场”表明,只要学校意识到位,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场地不足、天气限制等挑战,不再抱怨、不再犹豫、不再争论,学校要拿出“魔童闹海”的勇气,因地制宜、创新形式,将每天两小时的体育活动落到实处,干得有声有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