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西岸的合阳县同家庄镇潘家山深山里,有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村庄车寺,村子里有一棵神奇的龙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潘家山村原隶属杨家庄乡,现称之杨家庄社区,地处在梁山北簏,林密山深,路两边不是刺槐林,就是杂木林,远山的坡上也能看到成片成片松林。

在这郁郁葱葱的密林里,撒落着二十多个自然小村庄,大多数沿山路而居,这里几户,那儿几家,住户十分零散的分布着。随着弯弯绕绕的路,一直到深山腹地。就是车寺村,有一条巷,住着十来户人家,在这片山里算是大村了。



据说,梁山原来庙宇寺庵星罗齐布,东寺西道,前观后寺,以万佛寺、千佛洞、大象寺最有名,香火十分旺盛。自汉武帝东巡,至山西汾阴祭奠后土祠,途经梁山脚下甘井仙宫村小憩暂住,并亲自登上梁山西峰,览尽有莘大地风光。

当地人就把梁山山脉的西峰叫武帝山。到了宋朝时,潘杨两家情仇恩怨交错,杨家将和潘家在这儿传说故事很多,七沟郎,尖山、七郎庙等都有遗存。不知何因何时,庙宇被毁,梁山上香火慢慢败落,传说是伤了车寺村的龙槐,伤了梁山的风脉。

从那时起,为了改变风水,确保一方平安。山里的人对龙槐十分敬重,开始认真守护龙槐,车寺村的人订了村规民约,派专人巡察守护管理,龙槐有了专门的守护人,并一代一代传承着守护的责任。

2000年初,我在县水利局工作,跟随县领导汛期检查山区地质自然灾害工作。潘家山属于滑坡重点村,检查完各住户的滑坡防灾情况,现场做了布置安排。随后,在当地镇村干部引领下,去村子西南,翻越小沟,到村子西边另几户人家查看防灾情况,途中看到一棵龙槐。树身倾斜,攀爬半山,枝繁叶盛,十分震撼,不由驻足观察,只见从土崖上生出龙型巨身,向两边延伸,主根直扎地下,支撑起大树,有一部分随土崖向内,攀附悬崖。

后经考究,才知这棵龙槐只所以长成这样,主要是这里的土质结构为垂直的黄土,其湿限性强,遇到降雨,必然水土流失,受雨水冲刷,久而久之,原来的根都裸露出来,根部慢慢的成了主杆的部分,有发芽的新枝生成,扩展枝叶,向外延伸。仰头观望,十余米的树冠,向西南向延展,林荫蔽日。侧看似神龙探海,俯瞰是龙蛇蟒缠,临崖盘旋,多姿多变。从边上到崖顶,仰视则是蓄势待发之势,恰似祥龙飞天,蔚为壮观,不愧为“槐中之王”。看完后县领导再三叮嘱:“古树长这么大不容易,不能毁在我们手上,一定要好好地保护,有困难就给乡上和县上反映”。

随行的乡村干部说“一定、一定会保护好的”。后来村上就选了一名从陕南移民到村上的老者常住这里,负责平日里的打理管护,保护工作也就这样得以持续。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是我有闲暇时间,就会和在县林业局的雷兄,去潘家山车寺村,探望这棵龙槐。去了多少次已记不清了,只是觉得有缘。

同时,邀请合阳的摄影爱好者,一起去拍龙槐,每去一次,心情都不一样。就这样年复一年,龙槐继续着它的枝繁叶茂,刻画着它的年轮,我们看着它在岁月里里神奇延续......

2015年前后,在同家庄镇镇长的陪同下,我和林业局雷兄,再去时,原来,看护的老人已不在了,边上的土窑洞门紧锁,土垒的有点破败,但树还是长的很精神。在现场,镇长当即给我们讲了他们的保护方案,如何如何?随后就启动保护工程,后来了解到,这次保护工程就投资了十五万元之多。新修的土台整整齐齐,有砖砌的踏步,树下是开阔的平台,把该加固的也进行了加固,该支撑的支撑,土崖也进行了喷浆处理,周围环境进行了大整治。保护处理后的现场,让人耳目一新。

如今再次站在龙槐的树荫下,乘凉观山,抬头观龙,很是惬意,也觉得心安了许多。

随后的日子,游览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千年龙槐,虽历经苍桑,但依然枝繁叶茂,展叶花开,随着春夏秋冬,顾强地生长着,生生不息。除自身的永远向上的精神外,再就是每个时段,都有各面关心它的人,特别是车寺村的人一代一代,代代相传,加上县镇的支持,保护着千年龙槐。这些守护人、保护人的坚持,使得千年龙槐依然威武,依然繁茂。已被列入市县的古树名树名录。才有了我们能看到这神奇的龙槐。

每每站在树下,都会体现到人的眇小,大树古树,给我们讲着千年的故事,每个枝叶诉说着岁月的经历,每一朵小花,都为生活锦上添花,每一粒籽种,都会发生命的新芽,积极向上,永不放弃。

这就是古树给我们的启示,此生愿与古树继续有缘的岁月,祈愿古树永远常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