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跳绳、跳房子、踢毽子……2月17日,贵阳市中小学2025年春季学期正式开学,丰富的课间体育活动让中小学生们在新学期“动”起来。
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从本学期开始,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将按照“1+N”模式,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工作要求。
其中,“1”是严格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基础体育课;“N”是各学校通过统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和作息时间、优化课时安排,或者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结合学生年龄段、学校场地规模、地区特色体育项目等,开设N种特色体育课程,如集体体能课、体育游戏课、体育活动课、中华传统体育课、地方特色体育课等。
同时,学校严禁削减体育课时,严禁其他学科及活动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课时。因天气等原因影响室外体育课正常开展的,要充分利用室内场馆开展体育课教学活动,优先确保学生当天体育活动时间。
据悉,为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顺利实施,贵阳市各区(市、县)教育局将指导学校充分开发合理利用校园空间资源,积极挖潜扩容,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利用走廊、校园“边角料”开辟体育活动场地,打造人人、处处、时时可及的“微操场”。并鼓励学校通过走班选课、优化体育课编排等方式,错时高效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最大程度提高场地利用率。
在师资配备方面,贵阳市提出以县为主统筹区域内教师“走教”“轮岗”“转岗”,通过返聘优秀退休体育教师、设立专兼职体育教练员岗位、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担任体育教师或教练员、购买特色课程服务等方式确保体育教师、教练员配备满足教学要求。并加强教师培训,培训提升全科教师及专兼职体育教师对不同类型体育活动的组织教学能力,鼓励非体育类学科教师培训后从事体育活动组织工作,加强教师应对处置校园突发事件的业务培训。
此外,贵阳市还鼓励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协作,积极协调开设体育教育专业的高校定期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校实习支教、助教、助训。
在每天一节体育课成为“标配”的同时,贵阳市云岩区教育局、南明区教育局还相继发布通知,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中小学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并在每天上下午各开展一次大课间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锻炼时间不低于2小时,全面提升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能让学生在运动中增强体质、释放压力。”贵州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关注贵阳市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并在适当的时候在全省推广,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记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