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当我们的国家遭受侵犯时,无数热血男儿站了出来,为保卫国家尊严,他们吃尽了苦头。在无数中国人的努力之下,我们的国家终于赶走了日本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侯永胜出生在河南省一个贫穷农民家庭。他生在1926年,在他的童年时期,由于家里太过贫穷,连吃饱饭都成了问题,更别提读书了。侯永胜没上过多久的学,更多的时间里,是他和很多与他一样为吃饭发愁的小伙伴一起,给地主家放牲口,或者捡牛粪,或者在田里寻找勉强可以入口的野菜之类的。



那时候正是中国最屈辱的时候,侯永胜眼见着自己的家乡受到日本兵的侵扰,小小年纪的他心里满是仇恨。

1938年,他才12岁,日本人在他的家乡鹤壁进行了残忍地屠杀。他们肆意嘲笑着中国人,残忍地向没有战斗能力的百姓拔出尖刀,就连老人和婴儿他们都没有放过。老百姓的鲜血没有引起日本兵的触动,反而是让他们更加得意,他们常常把抓来的人聚集在一起,进行剥人皮比赛之类的残忍的活动。无数百姓惨死在他们恶毒的笑声中,侯永胜眼看着这一切,怒火在他的心里燃烧得更加激烈了。



15岁的年纪,放在今天正是上初中的时候,男孩子应该在课堂上学习知识,为学业而努力。而战争年代,百姓家的孩子哪里有这样的好日子。侯永胜就是在这个年龄加入了抗日队伍,带着对家乡人民的感情和对鬼子的憎恨,他开始了自己的抗日生涯。

战友们对这个15岁的新兵格外照顾,总不让他做重活,但是侯永胜却对自己严格要求,每次训练,他都要超额完成训练任务。他不怕辛苦,只要能多杀几个鬼子,为此他常常一个人练习很久。侯永胜使用缴获的手枪苦练枪法,一段时间的积累使得他成为一名优秀的游击队员。从他被允许加入战斗的那天起,每一次作战他都依靠精准的枪法,击毙几个日本军官。



从1940年起,他参加的战斗总共超过了500次,每一次他都有收获。有一次他还击毙了三名日本军官,其中还有一个是大队长,另外还打死了七个日本兵。部队对他的战绩非常认可,但他自己并不满意,他认为自己应该再瞄准一点,应该再多打死几个鬼子

1945年10月,侯永胜接到命令,与战友一起伏击一支不肯投降的日军队伍。当时是由游击队作为主力,正面对抗这支日本兵队伍。侯永胜在桥边等了一阵子,就发现一个日本军官骑着马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侯永胜拿起缴获的手枪,连开了三枪,尽管马跑得很快,但侯永胜的枪法更准,每一枪都打在了日本军官身上。检查战果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是个日军大佐。



从他的身上还搜出了一把军刀,之后侯永胜常常拿出来向年轻人展示,诉说这段故事。他说得很精彩,但从不提自己每次作战时的处境多危险,有多少次从鬼子的刀枪下捡了命回来,身上有多伤疤。

解放后,侯永胜被安排在地方工作。有人出20万高价,想买下他这把有着特殊意义的军刀,但是被他拒绝了。他说过,要用这把刀,把故事说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人知道,胜利来得不容易,但侵犯我们祖国的,必然没有好下场。



2014年12月,侯永胜去世,这年他84岁。老人临终前将军刀交给了政府,如今存放在国家博物馆中,每天都有无数人看到它,读到它背后的故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