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民国时期,湖南长沙孕育了一位传奇人物——“周大仙”。

他原名周仲评,生于贫寒之家,幼年便遭受了父母双亡的悲剧,生活的艰辛让他早早体会到了世态炎凉。

在那个充满变数的年代,对他而言生存已是奢侈,更遑论接受教育或享有无忧的童年。

然而命运之神在周仲评最无助的时候,为他打开了一扇窗。

他遇到了一位慈悲为怀的盲眼老人,这位老人以算命为业,见周仲评孤苦无依,便慷慨收养了他。

在盲眼老人的庇护下,周仲评开始了与算命结缘的生活,他天资聪颖,善于观察和学习,很快便掌握了算命的基本技巧。

岁月如梭,周仲评渐渐长大,他的心思也更加灵活。他不甘心仅仅依靠传统的算命手段谋生,于是开始涉猎旁门左道,学习一些简单的魔术手法和江湖骗术,将这些所谓的“仙法”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业务”之中。

一、惊世 “仙法”



在周仲评所呈现的“仙法”表演中,最为人称奇的一幕无疑是“水盆生鱼”。表演之际,他取出一盆看似空空如也的清水盆,细心地向观众展示盆底与盆壁,证实其并无任何隐秘机关或藏匿之处。

随后清水被缓缓注入盆中,他闭目凝神,双手轻盈地在水面之上舞动,口中振振有词,宛如正与仙灵对话。

片刻之后,原本平静的水面泛起了细微的波纹,紧接着,一条活鱼跃然而出,瞬间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惊叹。

然而这“仙法”背后的真相其实并不玄妙,周仲评早已在盆底巧妙安装了一个隐蔽的暗格,其开口处设有机关,唯有通过特定的手法方能开启。

暗格内事先藏匿着一条鱼,在表演过程中,他借由隐秘的动作触发机关,暗格开启,鱼儿悠然游入水中,从而营造出这令人啧啧称奇的“水盆生鱼”之景。

除此之外“起死回生”亦是周仲评的拿手好戏,他会在众目睽睽之下捉住一只活泼的公鸡,手起刀落,鸡头应声而落鸡血飞溅,公鸡瞬间失去了生命迹象,以此向观众证明其已死亡。

随后他将鸡头与鸡身并置,再次口中念念有词,施展“仙法”。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那原本已死的公鸡竟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翅膀扑腾,宛如从未遭受过断头。

然而这一“仙法”的奥秘在于鸡的生理特性,鸡在被砍头后,因其神经系统的特殊结构,身体的某些反射动作仍能持续一段时间。

周仲评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在砍下鸡头后,趁众人被鸡血和死亡公鸡的动作所吸引之时,迅速用一只事先准备好的,外观相似且经过特殊处理的活鸡(注射了镇静剂使其暂时安静)替换掉死去的鸡,再假装念咒施法,让这只活鸡“复活”,从而营造出“起死回生”的视觉效果。

至于“密室逃脱”,更是让周仲评声名鹊起,在表演中,他会邀请观众上台,用铁链将其手脚牢牢锁住,并关入一个特制的木箱中,木箱的盖子被紧紧锁住,钥匙则由观众保管。

随后木箱被抬入一个封闭的房间,房间的门窗均被封死,看似逃脱无望。然而就在众人屏息以待之际,周仲评却毫发无损地出现在房间之外,而木箱中的铁链和锁具依旧完好无损,仿佛他真的掌握了穿越空间的神秘力量。

这一“仙法”的奥秘,实则隐藏在木箱和铁链的巧妙设计之中。木箱的底部和侧面设有隐秘的暗门,这些暗门与木箱的整体完美融合,难以被察觉。

而铁链则是特制的,看似坚不可摧,实则在某些关键部位设有可以快速解开和重新连接的机关。

周仲评在被捆绑和关入木箱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看似自然的动作,巧妙地触发了这些机关,从而成功逃脱。

同时他还训练了一名助手,在他逃脱后迅速进入房间,将铁链和木箱恢复原状,营造出他是凭借仙法逃脱的假象。

正是通过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仙法”,周仲评利用了当时民众普遍迷信和科学知识匮乏的社会背景,在长沙城赢得了众人的信任和敬仰,成为了人人称颂的“周大仙”。

二、“仙法” 与贪婪的碰撞



随着“周大仙”的名声日隆,他的生活也日渐奢华。他不仅购入了气派的府邸,还纳了数房美妾,日日沉溺于酒色财气之中。

然而他的贪欲并未因此而满足,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贪婪的目光投向了银行,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即将拉开序幕。

1937年,长沙某银行的出纳经理戴运鸿因嗜赌成性,挪用了巨额公款。然而真相终究难以永远隐藏,银行的账目漏洞逐渐暴露,引起了上级的警觉。

戴运鸿深知大祸即将临头,心中充满了恐惧与绝望,在他走投无路之际,耳闻了“周大仙”的神奇传说,带着最后一丝希望,他找到了周仲评。

戴运鸿一见到周仲评,便双腿一软跪地痛哭,声泪俱下地讲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恳求周仲评施展神通救他于水火。

周仲评听后心中暗喜,他知道这是一个捞取巨额财富的绝佳机会,他故作深沉地沉思片刻,然后对戴运鸿说:

仙法虽在,但此事非同小可,需以大量资金为引,方能施展炼金之术,为你填补银行的亏空。

戴运鸿已失去理智,只要能逃脱困境,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他急切地问:

大仙需要多少资金?只要能救我,我必竭尽所能凑齐。

周仲评伸出两根手指,冷冷答道:

二十万法币,分文不能少。

戴运鸿虽被这个数目震惊,但想到自己的处境,也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他利用职务之便,再次挪用公款,凑齐了二十万法币,交给了周仲评。

周仲评接过钱后,让戴运鸿回家静心等待,七日之后再来取炼金术变出的财富。戴运鸿满怀期待地回家守候,然而七日期限已过,周仲评的消息全无,他的心中开始涌起不安。

他来到周仲评的府邸,却被管家告知周仲评已外出云游归期未定,戴运鸿这才恍然大悟,自己中了圈套,但为时已晚。

银行的追查愈发紧密,他的罪行最终暴露无遗,戴运鸿被银行开除,旋即被警方逮捕。

在监狱中,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他供出了周仲评的诈骗行为。

警方接到戴运鸿的供词,迅速对周仲评展开调查。不久,周仲评的各种骗术和违法行为被一一揭露。

然而周仲评在长沙城经营多年,结交了不少权贵,他试图利用这些关系逃脱法律的制裁。

在湖南省主席何健的庇护下,周仲评一度逍遥法外,这引发了公众的愤怒与无奈。

三、命运转折:新官上任与审判



正当周仲评自恃与何健的关系坚如磐石,以为能继续逍遥法外之时,政治风云却陡然变幻。

1937年11月,何健被调离湖南,其职位由正直果敢的张治中接任。

张治中对周仲评的斑斑劣迹早有耳闻,对那些招摇撞骗和扰乱社会安宁的行径,更是深恶痛绝。

甫一上任,他便将重新审视周仲评的案件,作为首要任务。

张治中亲自翻阅案件卷宗,倾听警方详尽汇报,并对周仲评的累累罪行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梳理。在掌握了确凿无疑的证据后,张治中毅然决定对周仲评进行公开审判,以此彰显法律的公正与威严。

审判之日,法庭内外人头攒动,民众纷纷前来旁听,欲一睹这位昔日不可一世的“周大仙”今日的风采。

当周仲评被带上法庭时,他往日的嚣张气焰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低垂的头颅和眼中闪烁的恐惧与绝望。

法庭之上,检察官条理清晰地陈述了周仲评的犯罪事实,从诈骗戴运鸿二十万法币的巨额款项,到利用“仙法”蛊惑人心欺骗百姓的种种恶行,被一一列举无所遁形。

面对这些铁证如山的指控,周仲评的辩解显得苍白无力。

最终法官依据法律条文,判处周仲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听到判决结果的那一刻,周仲评如遭雷击,瘫倒在被告席上,他深知自己的末日已然降临。

四、刑场惊变:仙法失灵的尴尬



1938年1月29日,正值农历除夕,本应是长沙城沉浸于新年喜悦之中的日子,然而一场即将上演的枪决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消息早已不胫而走,“周大仙”周仲评将于今日伏法。

民众们怀揣着复杂的心情,纷纷涌向刑场,他们之中,有人是为了亲眼见证这个昔日风光无限的骗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而有人则仍抱有一丝侥幸心理,期盼着周仲评能如往昔表演般,奇迹般地逃脱死刑的制裁。

刑场上,早已人山人海万人攒动,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谈论着周仲评的种种“神迹”,讨论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他真的会被枪毙吗?说不定周大仙能再次施展仙法,逃出生天。

一个年轻人满怀期待地说道,旁边一位老者却冷哼一声:

哼,什么大仙,不过是欺世盗名之辈,今天他若能逃走,我甘愿以头相赠。

周围的人听后,有的点头赞同,有的则只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不久周仲评被押上了刑场,他身着褴褛的囚服发丝凌乱,往日的嚣张气焰早已荡然无存。那双曾经闪烁着狡黠光芒的眼眸,如今却充满了恐惧。

他的双腿如灌铅般沉重,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身体更是止不住地颤抖。

当他瞥见周围黑压压的人群时,脸上浮现出一丝惊慌,他似乎意识到,这一次自己真的走到了穷途末路。

负责执行枪决的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他们神情肃穆,枪口直指周仲评,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目光紧紧锁定在周仲评身上,等待着那决定命运的一刻。

周仲评似乎仍心存幻想,他仰起头对着苍穹大声呼喊:

各路神灵,快来搭救我啊!我是周大仙,你们怎能弃我于不顾!

然而回应他的只有刺骨的寒风和人们的嗤笑声。

行刑!

随着一声令下,士兵们毫不犹豫地扣动了扳机,“砰砰”两声枪响,周仲评的身体如同断线的风筝,重重地摔落在地,鲜血瞬间喷涌而出,染红了身下的泥土。

全场一片死寂,人们似乎还未从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中回过神来,片刻之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喧嚣,有人发出失望的叹息,有人兴奋地高呼:

骗子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还有人满脸愕然,不敢置信那个曾被视为神明的“周大仙”,竟如此轻易地命丧枪下,没有神奇的逃脱,也没有仙法的显灵。

周仲评的尸体静静地躺在刑场上,成为了迷信与贪婪的祭品。这场枪决,不仅终结了他罪恶的一生,更为当时的社会敲响了警钟。

它让人们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仙法”不过是欺骗世人的把戏,在法律与现实的铁律面前,一切迷信与虚假都将无所遁形。

五、闹剧落幕,警钟长鸣



周仲评的一生,是一部被贪婪和迷信所玷污的悲喜剧,他原本可以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踏上光明之路,享受平静而安稳的生活。

然而他却选择了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以欺诈手段谋求财富与地位,他的那些“仙法”,在当时的蒙昧中或许能暂时迷惑众人,但在科学理性的审视下,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把戏。

他的结局,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在那样一个动荡且知识匮乏的时代,迷信的种子如同野草般疯长,为周仲评之流的骗子提供了温床。

在生活的重压之下,人们往往倾向于将希望寄托于神秘莫测的神灵和超自然力量,这种心态使他们轻易落入骗术的罗网。

周仲评的枪决,为当时的社会敲响了警钟,其回响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启示。

它警示我们,无论时代如何演变,科学始终是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工具。我们应当坚信科学,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去剖析问题寻找答案,不被迷信和虚妄所迷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