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8日讯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虽然还是春寒料峭,但广大农业从业者早早开始了一年的忙碌。依靠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科技的助力,“春忙”给他们带来了更多实实在在的效益。
在博兴县乔庄镇的虾池上,虾农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春耕”时节。在晓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建波正对标粗棚内的虾苗进行苗期精细化管理。这种"反季标粗"模式,将传统的露天塘口育苗环节搬进智能化车间,通过增氧机房、双膜拱棚及增温设备,养殖棚内温度适宜,藻类菌类等营养物质丰富,隔绝了春季寒潮和病害侵袭,解决了传统养殖模式早春和深秋不能养殖的问题,让传统的一年一茬变两茬。
博兴县晓阳家庭农场负责人李建波说:“第一批苗是放了12个标粗棚,一共是放了800万苗,现在我们这个棚就是苗期管理(阶段),现在在这个棚里标粗一个月,等气温上来,没有锅炉的那些棚里也能放了,这样比传统的模式还能提前一个来月上市。”
晓阳农场的实践是当地对虾产业跃迁的缩影。乔庄镇拥有对虾养殖户3200余户,标准化池塘1.2万个,养殖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2.6万吨。近年来,当地通过技术创新与智慧化转型,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绿色化升级,目前已形成年产值13亿元的对虾产业集群,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博兴县乔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延彬说:“近三年累计投资20亿余元,建设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方圆冷链物流、千乘文旅数字设施渔业产业园等项目。并投资1000万元打造反季拱棚对虾循环水智慧渔业养殖基地,开展“5G+智慧渔业标杆试点”,建设5G基站和20台点位水质在线监测中心,及时监测水温、溶氧、pH值、氨氮等指标,将智能化管控融入现代渔业生产全流程,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益。”
闪电新闻记者 陈帅 滨州台 兰国辉 周兆龙 滨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