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 作者:出栏熊
曾几何时,打工人的穿搭还在品牌鄙视链里内卷,讨论谁的衣服logo更小、用料更讲究,或是谁的鞋子更有文化背景,生怕自己一不留神, 就输在了审美的起跑线上。
但卷着卷着,大家渐渐看明白了,大牌每年推出的新款,无非是换个拉链、改个配色,就成了价格翻倍的限量款。与其被营销牵着走,不如干脆回归最实用的选择——那些专门为风里来雨里去的人设计的劳保装备。
于是,前年军大衣成了羽绒服平替,去年爷爷的工装夹克摇身一变成了巴恩风。
今年,大家索性注册骑手账号,直奔骑手商城,只为把性价比最高的生存装备一网打尽。
图源:大厂老王瞎bb
骑手商城,表面上是骑手们的工作装备站,其实这里才是最实用的“优衣库”。
大家以为只有骑手制服,其实从冲锋衣到保暖内衣一应俱全,足以让打工人从牙齿武装到脚后跟。并且,这里没有潮流限定,只有硬核的用料和材质。
“因为骑手要在风里跑一天,所以这里的衣服,普遍会设计得更保暖耐造。会在你的袖口、裤管、鞋袜里,见缝插针地塞进一层又一层的棉绒。”
大家最初闯入骑手商城购物,还以为这是某些人编的消费段子。后来发现这里才是最适合打工人体质的线上购物商城。“除了衣服,这里还能配齐骑车用的手机支架、水壶、数据线之类的生活用品,甚至连能装下一整天饭菜的保温桶都有。”
“关键是,骑手商城的本质是员工采购渠道,所以价格普遍带补贴,比市面上的同款便宜一截。普通打工人没进大厂,也能靠骑手商城,美美享受上了大厂福利。”
打工人涌入骑手商城,不光只是为了省钱,也在这个过程中悄悄改变了自己的消费观。
有人之前不管买什么,都觉得买贵点的才有面子。为了不让自己觉得吃亏,美名其曰长期主义,觉得花大价钱是对未来投资的承诺。
现在他们发现,真正的长期主义不在于花多少钱,而在于是否能物尽其用。
“比如那些印着logo的骑手制服,即便不好意思穿着它出门,也能拿来当家里干活的工作服。或是骑手专用的保温杯,尽管外观略微朴素,但能扛摔还能保温一整天,比某些均价大几百的品牌还好用。”
最初发现骑手商城的一批打工人,是那些想通过干体力活解压的人。
他们注册成为骑手,不是为了赚钱,而是因为“工作上的项目往往需要几个季度才能看到结果,但送外卖能立刻看到回报,让大脑瞬间获得奖励,开始分泌多巴胺。”
他们正是在送外卖时,不经意间打开了骑手商城的新世界大门。
“最初大家只是为了买个送餐用的保温箱,没想到这里的商品从衣服鞋子到数码3C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低价租车、特惠理发等生活服务,比正儿八经的电商平台还丰富。万万没想到,某宝某夕夕的对手居然是一个众包软件。”
随着骑手商城性价比高的消息不胫而走,越来越多的人,都加入了扫货大军。
今年40岁的北漂林哥,觉得骑手商城简直是最方便的购物渠道,“这里原本就是骑手们的内购渠道,所以不需要比价或抢券,打开就能直接享受补贴。对我们这些忙碌的中年人很友好。”
他的剃须刀、头盔、护目镜,都是骑手商城里买的。“因为这里是骑手商城,而不是电商平台,所以选品逻辑完全不同。你在这里买不到动辄几百上千的奢侈品,只有一些刚需必备的实用物品。这些东西算不上多高端,但完全够用。”
一些偶尔去滑雪的打工人,干脆把骑手的冬季外套当作次抛冲锋衣。
“大牌滑雪服动辄上千,租一件也要几十块一天,但骑手的外套防风耐造,价格不过三位数,用完就算闲置也不心疼。前提是目的地不是极端寒冷的高海拔雪山,而是普通雪场。毕竟能扛住骑手冬天跑单的寒风,滑雪场的冷也不在话下。”
远距离通勤的打工人,也在骑手商城彻底解决了出行难题。“商场卖的冬装默认上班族从地铁口直达工位,但骑手的装备,是给真正风里来雨里去的人准备的,厚实得像披了个移动睡袋。”
每天骑电动车40分钟的北漂小张,以前御寒全靠硬扛,戴两层手套、围两条围巾,耳朵冻麻了都算正常。后来她在骑手商城配齐挡风被、防风护膝、抓绒头套,感慨自己“第一次在冬天骑车上班还能手脚暖和。”
大家在骑手商城囤完了抗冻装备,甚至顺手连通勤工具也一站式搞定了。
在骑手商城里不仅能租电动车,连电池都能租,保证你随时找到换电点,打消了续航焦虑。“打工人进了骑手商城,就像F1赛车进了维修站,360度伺候到位,冬天再冷,照样随时满电出发。”
许多打工人平时忙成陀螺,深夜却成了购物软件的重度用户。经常靠下单缓解压力,手滑囤下一堆十几二十块的无用小玩意。“单价不贵,但堆起来就是一笔糊里糊涂的巨大开销。”
沪漂两年的小隋,就曾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于是她试着转战骑手商城。
“这里选品逻辑简单粗暴,只有工作和生活必需品,没有像手账贴纸或随机盲盒之类,令人忍不住下单的冲动消费品。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你掉进消费主义的陷阱。”
有些人即便不买东西,也会特意下个跑单app。工作不忙的时候去送单解压,还能去骑手优惠的理发店剪个头。“这些店长期服务风吹日晒的骑手,手艺在线动作迅速还不会推销,比那些商业街里的精品理发店靠谱多了。”
北漂小张甚至发现,注册成为兼职骑手后,不仅理发便宜,还能解锁骑手特惠餐。他感慨,“这哪是跑单软件,明明是打工人食堂。附近的合作商家,一份盒饭只要10块,三菜一汤,比拼某饭还便宜,关键是分量实在,米饭堆得跟小山一样。”
有人总结,大家在骑手商城买东西,图的不是便宜,更是冲着“骑手严选”的质量保障。“毕竟,骑手用的东西,都是为高强度工作场景准备的,更加耐造、实用。”
“比如这里的水杯,得是能抗摔、能保温一整天的;支架,必须稳到电动车震三小时都不松动;甚至一些衣服,虽然没logo,但都带夜光标识,实打实提升安全性。这些东西摆在别的平台,可能还得靠营销宣传,但在骑手商城,一切配置都基于实战,根本不用操心踩坑。”
过去,打工人买东西总怕踩坑,习惯性在各大电商比价、翻评价,结果花钱又花时间。但用上骑手商城后,彻底逃离了消费陷阱。
“以前随便买个蓝牙耳机得一百多,现在十几块就能搞定。除了外观朴素点,音质和续航,和百元内的耳机其实差不多,甚至因为是骑手专用款,续航反而更持久一些。大家以前买东西总觉得贵才是好,好就该贵,现在才慢慢明白,真正的好东西,不是溢价的品牌,而是能经得起折腾的实用货。”
一些精明的打工人,甚至专挑带logo的骑手装备下单。“大家会特意选那些印着平台广告语的羽绒服、冲锋衣入手。因为这些衣服即便有一天不穿了,只要挂上二手平台,很快就会被需要补充装备的骑手收走。”
“你买的潮牌挂二手,可能半天没人搭理。而骑手装备虽然没有大牌光环加持,却是最保值的单品。这便是消费的底层逻辑——品牌迟早会贬值或是降温,只有刚需产品买了不好亏。”
打工人注册成为骑手,开始在跑单平台消费后,钱包和支出终于对上了账。“在别的平台,消费意味着支出。而在这里,跑单赚的钱直接用来购物,四舍五入等于0元购,还能顺便锻炼身体。”
这对于打工人而言不仅是个省钱新思路,更是一种消费观念的重塑。
“过去,买东西是情绪价值,是身份象征,而在骑手商城,消费回归最本质的功能主义。最终,大家会发现,真正的性价比,不是营销话术里写的物超所值,而是能经受得住多少生活的考验。”
本文来源:三联生活实验室(ID:LIFELAB2020)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