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仙翁的灭魂丹

如果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被剥夺,那么他就有可能做出一些极端的事。

《哪吒2》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哪吒试图接受无量仙翁的蛊惑,服用灭魂丹用自己的性命换父母的性命,结果却被殷夫人阻止的时候,哪吒哭着说,自己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用,总觉得自己是在拖累别人。所以这一次他想用自己的性命来证明自己至少是有价值的。



我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当下就想到的是,无量仙翁对哪吒的洗脑和我们现如今一些家长的教育理念是有多么的相似啊。

比如,我们来听一听这样一些话术:

“你都这样了,还有脸回来啊?”

“你一个男孩子,你哭什么哭!不许哭!”

“考了这么点分数,你还有脸吃饭啊!”

“我花了那么多钱让你去读书,就考这个成绩回来,你说你每天都在干什么?”

“我真是想不明白,你是猪脑袋吗?你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学不会。”

“我真是后悔,当年生你的时候,怎么就没把你扔了呢?”

“辛辛苦苦养这么大,就是要气死我。”

当这样一些话语甩给孩子的时候,这其实是通过摧毁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方式,来PUA一个人,然后试图使他在一种极端情绪中做出符合上位者要求的行为。比如,让孩子因为产生愧疚而自我贬低,然后通过听话来重新获得对方认可。孩子以为这样可以重新找回自我价值。但其实他只是成了某些暴躁家长的听话傀儡而已。

电影中,无量仙翁就是试图用一种困境,勾起哪吒的自我贬低和自我怀疑,然后使哪吒沉浸在痛苦回忆的刺激中,让哪吒觉得只有用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才能弥补自己的过错。



现实中,很多正常的家长当然不会用生命存续的抉择来故意威胁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时候,他们有意无意的一些破坏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话,是实实在在的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自贬自毁的种子。

自我价值感

什么是自我价值感呢?他为什么对一个人那么重要呢?

自我价值感是指一个人对自我重要性、能力,能否成功、是否可爱的一种主观的情感判断。当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会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自我价值不足的时候,人要么放弃自我,终日无所事事,要么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放弃生命。

因为高自我价值感的人有稳定的自我评价,不会或者较少受他人评价的影响。所以一个人稳定的情绪常常来自于他内心特别稳定的自我价值感。相反,一个自我价值感很低的人,他遇到事就特别容易怀疑自己,担心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和人相处的时候总是害怕达不到别人的期待,所以做事总是畏畏缩缩,又自卑又敏感。



有人也许会问,那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自信心,其实是一种信念。这是一种心态。而自我价值感却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价值和能力的一种判断感知。当一个人有自我价值感的时候,他就更容易有自信心。

而一个孩子,当他出生的时候,他是没有什么自信、自爱、自尊的。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份人生经验都让他产生一些信念、价值观和规则。这些信念、价值观和规则最终就会在这个孩子的内心潜意识里,去支撑起“我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自我价值感。

所以说,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身边成年人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主要是父母,还有就是是家人、老师和同学。



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得到的是足够的肯定、爱和支持,那么他就能培养出足够的自信、自爱和自尊。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遭受的是索取,是打压,是歧视,是各种的价值交换和贬低,那么孩子就一定会自我怀疑,自我物化,自我贬低。

也就是说,好的自我价值感可以让一个人有稳定的情绪,而因为有不被外界干扰的自我判断,所以这种人通常自信快乐,在困境中不至于被打倒,总能想办法突出重围。

饺子和哪吒

就拿饺子导演举例吧:

为了做出自己真正满意的作品,2005年,饺子毅然辞职,回家闭关。



但那时候,他父亲去世了,饺子和母亲住在一起,没有收入,只能吃母亲每月千元的退休金。

那个时候的饺子,衣服不敢买新的,菜去超市买特价的,每天客厅、卧室、厕所三点一线,从没离家超过40公里,旅行就更不可能了,连网费都交不起,经常要到朋友家去蹭……

但饺子在追梦,别人却觉得他痴人说梦。



邻居在背后指指点点,名校毕业,放着药剂师的好工作不干,不好好上班,天天窝在家里啃老,像话吗?

那三年的“啃老”生涯,和哪吒出生后被关在陈塘关家里的那三年一样,被当做“魔”,被视为异类,遭到各种异样眼光的反复审视和评判。

就连他最好的同学也对饺子很失望了,走的时候还语重心长地劝他好自为之……



面对外界的质疑、嘲讽、歧视,饺子不语,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干。

他在心里一遍遍告诉自己:“做动画,急不得,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磨。”

最终,在磨了三年零八个月后,2009年,饺子的原创动画片《打,打个大西瓜》终于出炉了。



这部动画短片一面世,就震惊整个动画界,被评为“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国内最具内涵的动画片”!这才有了后来的《哪吒》系列。



我们无法得知饺子在那艰难“啃老”的三年里是怎么度过的。但我们通过《哪吒》的电影情节也许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在《哪吒》系列中,殷夫人对哪吒的爱和支持令人动容。一开始,太乙真人主张“了结魔丸”。而哪吒“魔丸”的身份和天生的破坏力,也让村民都避之不及,视其为灾星。但殷夫人始终以母性的本能对抗外界的偏见,一句“他是我的孩子,不许伤害他”成为哪吒生命最初的救赎。这种接纳并不是一种没有原则的溺爱,而是一种基于对生命本质的尊重。



殷夫人知道,哪吒的“魔性”是因为命运的不公,不是因为他本心就是恶的。

当哪吒一出世,开始暴走的时候,殷夫人选择坚定的把孩子抱在怀里,用自己的爱让小哪吒渐渐安静了下来。



因为众人的嫌弃和害怕,大家都不愿意陪哪吒玩,殷夫人就拿出毽子和哪吒一起玩。即使被哪吒的怪力一次又一次击飞撞入墙中,她依然笑着说“你敞开了玩儿,娘陪你”。





这种“身体力行的包容”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以暴制暴”的思维定式,通过接纳孩子的“不完美”,为哪吒构建了安全的心理空间。

当哪吒因村民误解而自暴自弃时,殷夫人并没有要求他“改邪归正”,而是用拥抱代替说教,用信任消解敌意。一直到她生命的尽头,殷夫人为了不让哪吒吃下灭魂丹,她紧紧的抱着浑身是尖刺的哪吒说:“娘从未在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在家啃老三年,遭受过周围人各种鄙视和嫌弃的饺子,也许他和哪吒已经重合。

所以,在电影当中,饺子导演可以借申公豹之口说出“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



而饺子在电影中对哪吒父母之爱的描写是深刻的、感人的,让人忍不住流泪的,想必这背后都是他的亲身经历。所以殷夫人对哪吒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会显得那么的真实感人。而这种爱和支持,让哪吒完成了心灵的蜕变,也让饺子顶住了压力,最终一鸣惊人。

当那句振聋发聩的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冲出屏幕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导演和哪吒发自内心的自我价值认同感。



现实的无奈

但可悲的是,有多少家长是可以做到电影中李靖殷夫人夫妇对待哪吒那样无条件的爱和支持呢?



比如说,在我视频的评论区,我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非常令人无奈无语的评论。大家知道,我的视频通常都是在说:作为一个成年人,一个社会经验更丰富的家长应该学会去给孩子们更多的理解包容爱和支持。

但某些人的评论却告诉我,在一些家长眼里,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他们不允许孩子有情绪,他们不能接受孩子有自我,很多家长望子成龙,但是却总把焦点放在孩子没做到的小部分,而把孩子做到的部分看做是理所当然,而不给孩子以肯定和支持。一些家长特别信奉要以“恐惧感”、“犯罪感”、“羞愧感”去推动孩子。他们认为,不能给孩子好脸色,认为自己的威严不容侵犯。……

这些家长似乎并不明白,他们的这种自私,暴躁,高要求,高压力,有条件的爱,其实是在破坏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而如果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不足,那么他的潜意识就会不断地寻找侥幸、以少博多、不劳而获或者占小便宜的机会。那些家长也许想让自己孩子听话懂事,但他们的封建、他们的自私,可能会让孩子变得贪婪、冒险、小器、妒忌、自私、捉弄别人、争强好胜,好吃懒做……



作为孩子自我价值感最直接最基础的源泉的家长,一些人他嘴上在说“我是为你好”,但殊不知,很多人其实是在给自己家孩子喂下一颗又一颗冒着毒烟的灭魂丹。

而可悲的是,一些家长都已经看到孩子吃下灭魂丹之后的后果是什么了,他们却依然选择做无量仙翁。



本期推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之魔童闹海》

本期推荐书籍:《孩子:挑战》——鲁道夫·德雷克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