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刘洪彪先生离开已快一年了,在缅怀这位德艺双馨的书法家的同时,也不免回想起他生前的点滴往事,作为一名军旅出身的书法家,刘洪彪先生身上始终流露出军人特有的正义、勇敢和坚韧,这在他的书法作品和书法理念中也充分体现出来。
作为前中书协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刘洪彪先生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力和贡献是巨大的,其中他对书坛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两个,都对书法发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首先他推动了当今书法的展厅模式,让写大字,创作巨幅书法成为一种常态,这是刘洪彪先生与时俱进思想的一种表现。
刘洪彪先生曾说过:“我们这个时代具备这样的条件,为什么不去充分利用,我们现在有巨大的展厅,可以制作出巨幅纸张和巨大的毛笔,这些都是古人想要却没有的,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写大字,充分体现书法雄伟恢弘的一面。”
刘洪彪先生后期与张旭光先生等人致力于大草书的探索,弥补了这一书体在书法史上很长一段时间的空白,呈现出来的多是巨大宏伟,给人震撼的视觉感受。
正是刘洪彪先生等人的推动,让书法得以悬挂在巨大的现代化殿堂,推动书法走向世界。
刘洪彪先生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提出了“超越论”,这是刘洪彪先生在一次“草书四人展”上发言时提出的,当时他说:“前面几位发言的书法家都过于谦虚了,总认为今人比照古人差距太大,我不这样认为,我认为今人书法已经在一些方面超越了古人。”
尽管这番话被很多人曲解,招致巨大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番话极大的提振了当代书家的自信,驳斥了国人惯有的文化自卑心态。
无论是否承认,都无法回避国人固有的一种“祖先崇拜”思维,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自卑心态。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认为今人在各个方面都远逊古人,尊古贬今已经成为一种固有思维。
这种思维带来的自卑心态,不但认为今人不如古人,间接的也导致自己人不如外人的思想产生,所以在国人身边总有一个“别人家孩子”,这种自卑心态对于文化、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今人不如古人的思维其实也是一种自甘堕落的消极思维,这让国人的斗志消沉,毅力缺失,缺少竞争思维,总活在羡慕与嫉妒当中。
刘洪彪先生就是敏锐的观察到了这种弊端,适时的提出了“超越论”,他不单是对当今书坛的一种肯定,也是对书坛的一种激励和鞭策,所以这一观点一出来,就迅速得到了很多书法艺术家的认同。
艺术家要与时俱进,还要有基本的自信,因循守旧、自卑唯诺是无法创造出有价值的艺术品的,更不会推动书法的发展,刘洪彪先生在这两方面都给世人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