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西方的关系,得从1991年说起。

苏联刚解体,俄罗斯的第一任总统叶利钦上台,把西方当成“香饽饽”。

你想,苏联时老百姓连件像样的牛仔裤都买不到,现在突然间麦当劳开进了莫斯科,可口可乐随处可见。

大家都觉得“美好生活”终于来了。

1997年,俄罗斯还加入了G8,就是当时世界上最有钱的八个国家组成的“富人俱乐部”。

心里肯定美滋滋的。

在能源合作方面,欧洲是最大的顾客。

截至2023年底,俄罗斯占欧盟天然气总进口的15%,位列第三。

不仅卖气,俄罗斯还跟美国在核武器控制上达成协议,说好了两家都不能有超过1550个核弹头。

但是,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态度——表面上接纳你,但骨子里还是不放心。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北约东扩。

北约,本来是西方国家为了对付苏联搞的军事联盟。

苏联解体了,它不但没解散,反而往东扩张得更厉害了。

1999年,波兰、匈牙利、捷克这三个以前跟着苏联的国家加入了北约。

2004年,又来了7个国家,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这三个曾经是苏联加盟共和国的波罗的海国家。

换谁能不紧张?

更让俄罗斯心寒的是,2002年美国单方面撕毁了《反导条约》,还要在欧洲建反导系统。

美国说这是防伊朗的。

但在俄罗斯看来,这就像是有人在你家门口安了一个防弹盾牌,还说不是防你的。

到了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终于把心里话说出来了,指责美国想当世界老大。

从这以后,事情就变得越来越糟。

2008年,俄罗斯和格鲁吉亚打了一仗;

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俄罗斯直接被踢出了G8。

想想真是讽刺,1990年代初莫斯科人排着长队买麦当劳,兴高采烈地以为“好日子”来了。

谁能想到,30年后麦当劳会从俄罗斯撤走,双方关系会闹得这么僵。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表面上的意识形态相同,并不能真正化解根深蒂固的不信任。

地缘政治较量,表面上和气。

但只要有利益冲突,积怨就会爆发。

普京曾表态,中国应该对西方国家抱以警惕的态度,不要对其有太多的幻想。



普京这番话,在分享前车之鉴,也有人认为是在拉拢中国。

01

美俄,中美贸易不同

2013年美俄贸易最好的时候,才区区400亿美元。

还不到美国外贸总额1%。

反观中美贸易,2022年就达到了6900多亿美元,这个差距大得惊人。

更关键的是产品结构。

俄罗斯卖给美国的主要是——木材、金属、化肥。

这些东西好比菜市场的大白菜,换个摊位照样能买到。

美国要是不买俄罗斯的,可以转头买加拿大的木材,买澳大利亚的金属,买中东的化肥,价格可能贵一点,但问题不大。

但中美贸易就完全不同了。

以iPhone为例,虽然是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

但其中很多零部件在中国生产,最后还在中国组装。

要是切断这条供应链,不是换个供应商那么简单。

而是要重建整个产业链,这可能需要好几年和巨额投资。



美国沃尔玛、耐克这些零售巨头,很大一部分商品都是从中国进口。

中国,是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海外持有国。

2023年,持有量7696亿美元。

深度融合既是优势也是隐忧:

优势在于,双方都有动力维护这种关系,因为断裂的代价太大。

隐忧在于一旦发生严重分歧,影响面会更广,后果会更严重。

中美经贸就像是一张蜘蛛网,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国在对美关系上也一直强调: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俄美经贸,更像是松散的贸易往来,就算完全断开。

双方最多是“肉疼”,但不至于“伤筋动骨”。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能够对俄罗斯采取如此严厉的制裁措施,而在对华政策上则不得不更加谨慎。

全球化的时代,脱钩的代价,往往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02

中俄资源不同

截至2024年初,俄罗斯的已探明石油储量约为800亿桶

80年代,石油出口曾经支撑了整个苏联经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外汇收入。

1986年国际油价暴跌,苏联经济立刻陷入困境。

这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俄罗斯的天然气,探明储量为1688万亿立方英尺(约合47.57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一。

自1970年代开始,苏联/俄罗斯就用西伯利亚的天然气赚取了大量外汇。

丰富的煤炭储量。

早在沙皇时代末期,顿巴斯地区的煤炭就推动了俄罗斯的第一波工业化。

斯大林时期,煤炭和钢铁成为苏联重工业的命脉,支撑了二战中的军工生产。

即使到了今天,俄罗斯的煤炭出口仍然是其重要的外汇来源,尤其是对亚洲国家的出口量不断增加。



俄罗斯不仅是能源大国,在粮食生产方面也是世界级的。

用通俗的话说,这个国家的粮食产量足以养活自己,还能大量出口,成为真正的“世界粮仓”之一。

2023年,俄罗斯的谷物产量预计达到1.449亿吨。

自2014年以来,俄罗斯已连续多年蝉联全球最大小麦出口国地位。

2022年,出口小麦超过4000万吨,占全球小麦贸易的近20%。

俄罗斯小麦主要销往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国家,成为这些国家面包的主要原料来源。

除此之外,肉类,奶制品,鱼类资源丰富。

关键的一点是,俄罗斯只有1.43亿人口,而拥有171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世界最大)。

相比之下,中国每人仅有约0.1公顷耕地,印度更是只有0.15公顷。

丰富的粮食资源,再加上较小的人口基数,俄罗斯不必担心“肚子问题”,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外部压力和挑战。

中国,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领先的制造能力,但14亿人口规模巨大。

虽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

202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为70649.9万吨(约7.06亿吨)。

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超过480公斤。

国家粮食储备虽有保障,但长期依赖进口大豆(年进口约1亿吨)和部分粮食来满足人口需求。

在高端领域仍存在较大依赖:

高端医疗设备方面,超过90%的CT机、核磁共振等关键设备依赖进口;



汽车行业中,高端变速箱、发动机管理系统等零部件仍大量依赖进口;

电子行业最为明显,高端芯片90%以上需要进口。

2023年,芯片进口额超过3900亿美元。

03

中俄国际关系不同

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已经恶化到了冰点。

2022年俄乌危机后,双方互相实施制裁,贸易额骤降。

俄罗斯,已经公开宣称要建立一个“反西方联盟”。

甚至将美国定义为:“不友好国家”。

与俄美关系不同,中美关系虽然充满挑战,但仍保持着多层次的联系:

2023年中美贸易总额仍达6644.51亿美元,中国持有约8000亿美元美国国债。

在气候变化、防疫、反恐等全球性议题上,中美两国仍保持必要的协调与合作。

2023年,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会晤,同意保持沟通渠道畅通。

中国的国策与俄罗斯有本质区别:

中国提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分裂世界。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已与150多个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正如古人所言:“和而不同”。

中国追求的不是一统天下,而是和而不同;

不是零和对抗,而是合作共赢。

这种思维,将引领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把握航向,行稳致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