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宴请群臣,庆祝大明江山稳固,满座的功臣本应畅饮高歌,刘伯温看到桌上的两道菜后,脸色瞬间苍白,对徐达低声说道:“我们要死了。”

这句话让徐达愣住,深思起来。

宴席之上,究竟是哪两道菜让这位大明军师如此惊恐?朱元璋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这场盛宴,是庆功,还是杀局?



1.朱元璋的猜忌:功臣的荣耀,还是催命符?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大明王朝,他没有忘记那些与他并肩作战的旧部,一时间,加官进爵、赏赐土地,众多开国功臣风光无限。

随着大明政权逐渐稳固,朱元璋开始意识到,这些曾经的兄弟,如今却成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更严重的是,部分功臣开始仗势欺人,形成派系,甚至拉帮结派,贪污腐败之风愈演愈烈。

对朱元璋而言,威胁皇权的存在是必须铲除的。

2.宴席之谜:两道菜为何让刘伯温惊恐?

朱元璋在南京建造了一座“庆功楼”,凡是曾随他征战四方的功臣,都有资格在这里享受帝王的宴请。



这一天,朱元璋设宴,满座宾客皆是大明的开国元勋。

宴席开始,第一道菜是一碗清淡的“翡翠白玉汤”,即豆腐与菜叶熬成的汤。

众臣原以为是象征回忆过去的苦日子,可当接下来的菜品全部是素菜时,他们开始不满,脸上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朱元璋看在眼里,心中已有答案。片刻后,朱元璋示意上三道新的菜肴:燕窝羹、红烧兔肉、红烧狗肉。

众人闻到肉香,立刻兴奋起来,纷纷大快朵颐。

然而,刘伯温却在看到兔肉和狗肉的瞬间,脸色骤变,眼神中透出恐惧。



他立刻靠近徐达,低声说道:“我们要死了。”

徐达一愣,不解地问:“为何如此?”

刘伯温深吸一口气,低声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兔肉,象征狡兔已死。狗肉,象征走狗被烹。



这场宴席,根本不是庆功,而是清算。

3.逃出生天:徐达的自救之策

刘伯温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改变朱元璋的决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醒徐达,让他找到一线生机。

一会儿皇帝去哪,你就跟着去哪,绝不能离开他的视线。”刘伯温低声说道。



徐达牢牢记住这句话,宴席进行到一半,朱元璋突然起身离开,徐达立刻紧随其后。

朱元璋回头看到徐达,皱眉问:“丞相为何离席?

徐达低头回答:“臣特意来护驾。

朱元璋盯着他,沉默片刻,然后突然问道:“真的一个都不留吗?”



徐达心头一震,知道皇帝已经识破了他的恐惧。他没有求饶,而是低声说道:“臣愿听陛下安排,只求陛下照顾臣的家人。”

朱元璋看着他,眼神复杂,最终缓缓说道:“跟我来。”

就在他们走出宴会厅不久,身后传来一声巨响,庆功楼突然燃起熊熊大火,整个楼宇瞬间被烈焰吞噬。



徐达看着火光冲天,额头冷汗直流。

然而,这次劫后余生,却让徐达心力交瘁,回家后茶饭不思,忧郁成疾,不久后便病逝。

真相还是野史?火烧庆功楼的疑点

这个故事被后人称为“火烧庆功楼”,但史书中并无确切记载,其真实性一直存疑。



部分学者认为,这是清朝野史杜撰的故事,目的是抹黑朱元璋,强调他冷酷无情。

事实上,虽然朱元璋确实在洪武年间清洗了部分功臣,但“火烧庆功楼”并无确凿证据支持,可能只是后人的演绎。

无论真相如何,朱元璋的杀伐果断已成为历史定论。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功臣的荣耀往往只是暂时的,最终的命运,往往逃不过兔死狗烹的宿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