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金池

冬日里,在铁力市佳新优稻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内,负责人项佳新正带着社员们加班加点打包定制米,再由快递发往全国各地。“我们的定制农业项目2024年度认领费用为每亩5000元,年度试验面积达1500亩,产值达750万元。”项佳新介绍,该项目巧妙融合线上种植体验与线下实践,既满足消费者对稻米生长环境的探知欲,又丰富了农业休闲娱乐形式,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农业体验,同时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有效宣传了铁力市的自然资源优势,加速“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科技含量与市场竞争力。

项佳新告诉记者,2024年,合作社精心推出4种认养模式,以“一田多收”策略提升农业附加值。在绿色有机稻米的基础上,配套推出鱼田、虾田、蟹田、鸭田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就拿鸭稻米举例,我们采用‘鸭稻共作’模式,于插秧后15天左右放养幼鸭,实现动植物和谐共生。每亩精准投放18只鸭子,被形象地称为‘十八罗汉’,在无公害环境中茁壮成长。鸭子在田间活动,发挥‘三增两除’功效,与水稻生长形成良性循环。”

“此外,我们还打造了特色产品虾田米,在确保水稻品质与产量的同时,引入南方鱼米之乡的成功经验,探索鱼虾蟹与水稻共生的生态模式,开辟农民增收新路径。稻田中的寒地小龙虾成果显著,繁育基地及配套设施投资达300万元,完成寒地小龙虾养殖繁育基地及15栋大棚的建设,总面积达11025平方米,成功繁育商品小龙虾500万尾。成功注册自有商标并申请品牌保护。虾田米食味值高达92.5,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喜爱。”项佳新说。

铁力市在推进定制农业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以佳新优稻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定制农业大户。记者从铁力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这些定制农业大户以创新生产力为引擎,巧妙运用新媒体平台,打造了一批集观光、体验、教育于一体的农业旅游项目。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亲身体验农耕乐趣,了解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这种“农业+旅游”的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选择,也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