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承嗣出生于公元705年,是唐中宗李显年间的平州卢龙,就是在今天唐山和秦皇岛中间的卢龙县。他爷爷田璟、老爹田守义都在幽州卢龙军为将,而且是闻名辽西的大侠,田守义更是做到了安东副都护。

田承嗣为人沉默寡言城府极深,从不轻信他人,而且悍勇无比性格极其坚韧。青年从军,深得安禄山的喜欢,以前锋兵马使的身份跟随安禄山征讨奚族、契丹,履历战功升任左清道府率、武卫将军。

755年(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反唐,50周岁的田承嗣与张忠志(即李宝臣)担任前锋,攻陷河洛。后来安禄山让田承嗣镇守颍川(今河南禹州),之后田承嗣一直活跃在南部战场。公元757年,田承嗣攻打南阳,守将鲁炅坚守数月,城中粮尽一只老鼠卖到了四百钱,死者无数。田承嗣攻破南阳后鲁炅退守襄阳,田承嗣追到襄阳尝试攻了两天,此时田承嗣也是精疲力尽成了强弩之末就退军了。也是在这一年叛军老大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唐军在香积寺之战后收复长安,并开始反攻收复洛阳。势穷之下田承嗣在颍川向唐军投降。不久安庆绪在相州跟唐军打成了对峙,唐军摧枯拉朽之势被遏制,投降的河北叛军于是纷纷带兵前往相州跟安庆绪汇合。田承嗣也是其中一员,他带着部下跟蔡希德、武令榔汇合后一起北上相州驰援安庆绪。

757年(至德二年),田承率军攻打南阳。当时,鲁炅坚守南阳数月,城中兵粮奇缺,一只老鼠都能卖到四百钱,死者相枕。田承嗣攻破南阳,而鲁炅则突围而出,退守襄阳。田承嗣穷追不舍,转战二天,见襄阳一时难以攻破,便班师而还。同年十月,郭子仪收复洛阳,田承嗣在颍川降唐。不久,安庆绪退守相州(今河南安阳市)。田承嗣再次叛唐,与蔡希德、武令榔合军北上,驰援相州。

天下尚未平定就开始担心将领们功高盖主的唐代宗,启用于朝恩统帅九节度使讨伐相州,结果不出意外的出了意外,原本一面倒的占据竟然被河北叛军打的旗鼓相当,后来史思明回军南下直接翻盘压着唐军狂揍,叛军一路再次贡献洛阳,田承嗣再次成为叛军先锋,田承嗣因功被授予魏州刺史。代宗在生死存亡之际启用悍将仆固怀恩平叛,为了快速瓦解叛军仆固怀恩展开了招安模式,在史朝义刀了老爹史思明之后,导致叛军分崩离析,仆固怀恩趁机招降了田承嗣、李怀仙、张忠志、薛嵩四人,让他们再招抚其他叛军,在四人的辅佐下河朔叛乱很快就被平定,公元763年,58周岁的田承嗣被册封为魏博镇节度使。

但是河朔和唐朝中央隔阂已深,哪有那么容易弥合。田承嗣非常担心唐朝中央随时会翻脸,于是到了魏博镇上任之后,把地皮刮的直冒火星字,用收来的税金全都用来打造兵器铠甲,同时将境内的成年男人全都集中起来当兵,老弱都赶去种地,仅仅几年之间魏博镇就聚集起了十万大军,然后田承嗣从中选了一万多精锐当自己的亲兵,这就是名震天下的“魏博牙兵”。魏博镇所有的官员都由田承嗣自己任命,赋税全部节流,一分钱也不给朝廷,名义上是唐朝的臣子,实际上就是武装割据。

此时的唐朝中央正在被吐蕃玩命进攻,在使出吃奶的劲重新打造边塞防御体系的唐朝中央根本就无力干预田承嗣,让田承嗣度过了危险期。

公元773年,68周岁的田承嗣为了试探朝廷的底线,于是上表朝廷请求为安史父子四人立庙,尊称为“四圣”。朝廷此时无力征讨田承嗣,只是派人劝其毁掉四圣祠堂,拜为检校左仆射、守太尉、同平章事,封雁门郡王。不久,唐代宗将魏州升格为大都督府,任命田承嗣为长史,又将永乐公主下嫁其子田华,希望能笼络其心。这让田承嗣清晰的认识到朝廷的虚弱,于是加紧了增强实力的动作。

公元775年,相卫节度使薛嵩病死,薛嵩的弟弟薛崿想要接哥哥的班,田承嗣看到了机会,立刻联络昭义军的衙将裴志清将薛崿赶走。两年之后,田承嗣派出间隙煽动昭义军将士叛乱,然后以平叛的借口全面占领了相州。面对田承嗣的挑衅,唐代宗派出使者让田承嗣退回魏博,仍派大将卢子期攻取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杨光朝攻取卫州(今河南汲县),还诱使卫州刺史薛雄归附自己,被拒绝后派杀手刺杀了薛雄,然后将薛雄满门杀光。这样,没用多长时间田承嗣就占据了相卫四州之地,自己任命官吏,并将精兵良马全部带回魏州。

田承嗣算是捅了马蜂窝了,他周围的邻居们被他搞的人人自危,于是联合在一起打着朝廷的名义围殴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河东节度使薛兼训、幽州节度使朱滔、昭义节度使李承昭、淮西节度使李忠臣、永平军节度使李勉、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围攻田承嗣。田承嗣部将霍荣国在磁州(今河北磁县)投降官军,李正己攻占德州,李忠臣围困卫州,而田承嗣派去攻打冀州(今河北冀县)的裴志清也投降了李宝臣。田承嗣只得亲自进兵冀州,却被李宝臣击败,烧毁辎重才得以逃回。八月,田承嗣见各镇兵马围拢,部将大多叛逃,非常恐惧,于是立马向朝廷口头上认怂。同时开始玩命瓦解周围的邻居们。九月李宝臣与李正己合力围困贝州(今河北清河县),田承嗣亲自带兵前往救援,没几天李宝臣和李正己相互猜疑,二人也就撤兵了。不久,李宝臣与朱滔合攻沧州,在田承嗣堂弟田庭玠的抵抗下,一时难以破城。

这个时候,朝廷派使者慰问李宝臣,但是就带了一百匹缣帛,李宝臣嫌少从此开始消极怠工。田承嗣听说立刻联合李宝臣一起进攻朱滔。结果李宝臣刚跟朱滔接上火田承嗣就撤了。李宝臣一看田承嗣撤了也就撤了。

776年(大历十一年),唐代宗一看奈何不了田承嗣,于是就顺坡下驴同意了田承嗣的投降,但是要求田承嗣入朝。田承嗣口头上答应的好好的,但是就是不去,朝廷也无可奈何。汴宋留后李灵曜作乱,朝廷命李忠臣、李勉、李正己与河阳三城节度使马燧、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前往征讨,而田承嗣则派田悦救援。田悦击败李勉部将杜如江、李正己部将尹伯良,进军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屯兵城北,却被马燧、李忠臣击败,只身逃走。李灵曜出逃途中,在韦城被杜如江擒获,送往京师斩首。

公元777年,鉴于田承嗣救援李灵曜作乱,于是准备讨伐田承嗣,田承嗣立刻认怂,朝廷也就默认了。田承嗣霸占了魏博相卫洺贝澶七州,拥兵五万,与其他藩镇既有矛盾又相互勾结,表面听命于朝廷,实则不遵法令,官爵、甲兵、租赋、刑杀尽皆自专,并修筑堡垒、整治武备。唐代宗对此,也束手无策。

779年(大历十四年),田承嗣病逝,终年七十五岁,将自己的节度使之位传给了自己侄子田悦,并让儿子们辅佐田悦。从此开启了藩镇世袭的传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