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南京军区此时有7位政委,而且均是正职,分别是柯庆施、唐亮、江渭清、萧望东、江华、李葆华、杜平。
杜平是第七政委,也是刚从沈阳军区调任过来的。该军区政委虽然很多,但多数都是挂职,他们都是各省直辖市一把手,如柯庆施、江渭清、江华、李葆华,并不参与军区具体工作。
当时只有唐亮、萧望东和杜平负责军区工作。
可从1964年,唐亮离休;1965年,萧望东调任文化部担任副部长,军区政委中杜平就开始负责军区工作。
他与许世友搭档10年,从1963年到1973年,尤其从1965年以后,军区工作主要由他俩负责。
如果从过去的级别来说,许世友是正兵团级,杜平是副兵团级,也算是上下级。1965年,全军统一改为行政级别,许世友是5级,杜平是6级。但并不妨碍,他们的职务不能相同。
他们一个是军区司令,一个是军区政委。杜平曾经说过:我和许司令虽然职属同级,但自己一直把他当上级看待的。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许世友在军区是党委书记,而且也担任江苏革委会主任,第一书记,杜平担任省委书记。无论在军区,还是地方的工作上,许世友都是拍板决定的人。
1973年12月,大军区8大司令员为何调动?上级认为一些司令员在一个地方待太久了,容易油,政委起不到该有的作用。
许世友从1952年调任南京工作,担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南京军区司令,在这里工作21年,杨得志在济南工作18年(实际17年),韩先楚在福州16年,陈锡联在沈阳军区工作13年等。
按照情况来说,确实如杜平所说,他这位政委与司令员关系并不对等,这里面或许是出于尊重,也或许是其他因素等。总之,正如上级所认为的一些军区政委发挥的作用有限,或许就是致这样的情况。这才有了大军区对调。
在送别许世友上任时,杜平政委,第一副司令肖永银坐飞机亲自将对方送到广州。本来被邀请玩两天再走,可上级打电话他们立即回去,因为南京军区新司令也到任,总不能把人家晾一边吧。
根据杜平儿子的回忆录记录:杜平一贯照顾许司令的脾气性格。在特殊岁月,坚定清醒维护牺牲了在军内外的权威,旗帜鲜明支持他的工作,自己受到委屈和坎坷也毫无怨言。杜平曾经说,一个领导班子,只能有一个核心。
许世友离开军区后,杜平也在军区主场工作到1975年,此后因身体不适而休养为主,上级调廖汉生担任政委,加强政治工作。1977年,廖汉生提拔为第一政委,杜平依然是政委。到八十年代初期,他从位置上退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