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有机构预测,随着智算中心的加速建设和互联网公司对AI需求的大幅增加,国产AI芯片的市场需求将显著提升。预计2026年国内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国产芯片有望占据近一半的市场份额。

2025年初DeepSeek横空出世,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与此同时,AI计算芯片的另一主力——ASIC芯片也将在AI推理阶段保持增长态势,而国内芯片厂商多有布局,将进一步提升国产芯片在AI领域的影响力。

在DeepSeek的加持下,国产AI芯片发展将迎来多重东风,那在众多国产芯片厂商中,能否诞生第二个“英伟达”?

01

芯片厂商掀起DeepSeek适配潮

这个春节,DeepSeek给整个科技界带来了“亿点点”震撼,应用上线仅5天,日活跃用户数便超越ChatGPT同期水平;上线20天,日活突破2000万,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AI应用。在算力受限的环境下,DeepSeek实现了国内AI生态级的突破。

过去,ChatGPT的出现带飞了AI算力,将英伟达送上“王座”。如今,DeepSeek的低算力、高性能、开源等特性,让国产AI再一次拉满想象力。业内人士表示,DeepSeek是真正能成为生产力工具、满足应用落地需求的大模型,可以预期,2025年大模型的应用落地会爆发起来。

需求决定市场是不变的铁律,DeepSeek引发国内AI全产业共振,国产芯片大有可为。Omdia芯片研究总监何晖指出,不同于之前大模型的高成本,DeepSeek的低成本特性将加速推动生成式AI融入日常生活,推动各类AI终端、AI应用的繁荣发展,这也是国产芯片发展的重要契机。春节期间,国产芯片厂商紧急适配DeepSeek,各家工程师火速“上岗”,当然,奔忙后的成果也是非常可喜的。

以华为昇腾为例,2月1日,华为云与硅基流动团队携手上线基于华为云昇腾云服务的DeepSeek-R1/V3推理服务,据介绍,凭借其自研的推理加速引擎,双方合作部署的DeepSeek模型能够达到与全球高端GPU部署模型相媲美的效果。2月4日,DeepSeek-R1、DeepSeek-V3、DeepSeek-V2、Janus-Pro正式上线昇腾社区,支持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7家国产AI芯片企业宣布适配或上架DeepSeek模型服务,包括华为昇腾、沐曦、天数智芯、摩尔线程、海光信息、壁仞科技、太初元碁、云天励飞、燧原科技、昆仑芯、灵汐科技、鲲云科技、希姆计算、算能、清微智能、芯动力、龙芯中科。这些适配涵盖了从1.5B到70B的多参数版本,实现了推理服务的高效部署。

02

DeepSeek激活“芯”机遇

国产芯片厂商适配DeepSeek,为自身技术迭代、应用实践提供了新的机遇。一方面,DeepSeek的低成本、高性能,将助力大模型应用推而广之,带动相关产业对芯片的需求,推动国产芯片在更广泛的场景中应用,加速国产芯片的替代进程。

另一方面,DeepSeek开源策略将促进打造“国产模型+国产算力+国产系统+国产应用”的全国产化AI产业链。通过与DeepSeek深度适配,国产芯片厂商可以与各方良好合作,在本土市场中获得更多实践机会,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加速芯片的迭代升级和应用。

当然,适配只是国产芯片的第一步,是其推动中国“国产算力+国产大模型”闭环生态的“先手棋”。后续国产芯片厂商将加快部署和应用,将大模型转化为生产力。如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已分别推出天翼云和移动云智算一体机-DeepSeek版。目前国产芯片厂商摩尔线程也与雪浪云联合打造“软硬件紧耦合”大模型训推一体机——雪浪MindCenter X100,成功部署DeepSeek-R1-Distill-Qwen(适配1.5B、7B、14B、32B)推理服务。

未来,国产芯片厂商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把握DeepSeek带来的新机遇。一是联合DeepSeek开展研发项目,优化自身芯片设计;二是针对DeepSeek需求开发定制化芯片,并做好软件生态适配;三是与相关企业构建完善生态系统;四是借助DeepSeek应用优势,拓展国产芯片应用场景。

03

AI推理风起,ASIC大有可为

在AI训练需要大规模算力时,GPU芯片需求快速攀升,由此带来英伟达业绩和股价的双重飙升。但DeepSeek的出现,推动AI推理侧成本快速下探,ASIC芯片大有可为。

近日,定制ASIC芯片助力博通市值突破了万亿,已成为其增长的核心引擎。除了博通,Marvell、联发科、智原科技、创意电子等企业均有布局ASIC。不过,在该市场并没有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而国内厂商在AI推理领域有更多能力沉淀,华为昇腾、寒武纪、云天励飞等厂商在ASIC芯片方面均有布局。这有望推动国内厂商在推理侧与英伟达抢占一定份额。

事实上,在AI训练时代,ASIC芯片就一直扮演着破局的角色。虽然英伟达GPU很强、很好用,但“鸡蛋不能放到一个篮子里”,面对算力从哪来的问题,国内厂商往往采用“英伟达+自研+国产芯片”三管齐下的策略,即一边大量采购英伟达GPU,一边适配国产芯片,同时自研AI芯片,逐步自给自足。例如,阿里和百度等厂商将一些先进的芯片订单转移给华为等本土公司,同时自研含光芯片、昆仑芯片。

集邦咨询分析师邱珮雯表示,从AI芯片来看,未来市场GPU与ASIC会同时并存。云端业者除了采用英伟达GPU以外,也在积极研发自身ASIC芯片,除了针对自身应用定制化以外,还能降低对英伟达芯片的依赖度,同时降低支出成本。预期在DeepSeek驱动下,云服务商将更加积极地采用自有ASIC方案。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AI PC正通过“CPU+NPU+GPU”打造本地混合计算,DPU被称为数据中心“第三颗主力芯片”,随着大模型应用的逐步落地,AI终端生态的繁荣发展,ASIC芯片迎来利好是必然趋势。

04

谁是第二个“英伟达”?

有人说,DeepSeek的成功是审视中国创新的生动样本,其无疑将撬动AI产业链聚变。那么聚焦国产芯片厂商,谁有望成为第二个“英伟达”?

是国产AI芯片龙头企业——华为昇腾顺势登顶?

从产品上说,目前华为昇腾910芯片在算力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安防、自动驾驶等领域。华为的AI芯片结合其云服务和服务器产品,形成了完整的AI计算解决方案,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从中国移动2024—2025年新型智算中心集采结果来看,以华为昇腾为代表的国产算力商占据主导地位,中标的七家企业均为华为昇腾生态整机硬件伙伴。在DeepSeek的应用部署方面,华为昇腾团队已与长江计算成功助力某国有大行完成DeepSeek - V3大模型的本地化推理服务部署。

还是“科创板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杀出重围?

寒武纪专注于AI芯片的研发,推出了多款高性能的AI芯片,如思元370和MLU系列,其产品线涵盖云端、边缘端和终端的智能芯片,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金融、交通等领域。从整体来看,寒武纪正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和技术,积极拓展市场,逐步提升其在全球AI芯片市场中的竞争力。

抑或是中小芯片企业跑出“黑马”?

近年来,在AI芯片领域,多家中小企业冉冉升起。如海光信息专注于高性能计算领域,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已占据一定份额,DCU芯片也在性能上接近英伟达的GPU产品,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成立仅四年的摩尔线程已迭代四代芯片,并在国产GPU领域展现出创新性,拥有425项授权专利,显示出其在技术研发上的强大能力。瑞芯微积极拓展AIoT新兴应用领域,产品矩阵丰富,为用户提供从高端性能到中低端性能的全系列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在智能终端、物联网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群雄逐鹿,一切皆有可能,未来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何为云厂商“抢滩”DeepSeek的“胜负手”?

中国广电5G最新进展:涉及5G-A、5G NR广播、5G消息……

DeepSeek下的自研大模型如何做?一个字“卷”!

作者:朱文凤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央视频 | 微软MSN | 视频号 | 微博 | 今日头条 | 百家号 | 网易号 | 搜狐 | 腾讯新闻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盖贝贝 黄杨洋 卢瑞旭 蒋雅丽

运营|林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