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他所在的单位迎来了几位新考入的同志。他特别强调,其中大部分是毕业于声名远扬的 985、211 院校。在随后近一年的工作相处与细致观察中,他竟惊讶地发现,这些出身于 985、211 大学的新同志,在诸多方面的表现竟然不如那些毕业于普通院校的同事。
就理解能力而言,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志往往能够迅速领会工作任务的核心要点,快速理清复杂的工作思路,而 985、211 院校毕业的同志有时却显得有些迟缓,甚至会出现理解偏差。比如在一次重要的项目策划会议上,普通院校毕业的小李能够迅速抓住客户需求的关键,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而 985 毕业的小王却对关键信息把握不准。
在工作能力方面,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志展现出了更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像是在处理日常业务中的突发状况时,普通院校毕业的小张能够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应变能力迅速解决问题,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但 211 毕业的小赵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需要他人的协助才能完成任务。
至于工作积极性,普通院校毕业的同志总是充满热情,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任务,积极参与团队的各项活动。然而,985、211 院校毕业的同志却显得相对被动,对于额外的工作任务缺乏主动争取的热情。
这一现象实在让这位网友深感困惑,不禁大跌眼镜,反复思索却始终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 985、211 院校的教育过于注重理论而忽视了实践?还是普通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更加努力地自我提升?亦或是单位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对不同背景的员工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这一系列的疑问在他的心中久久萦绕。
此话一出,瞬间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众多网友的热烈讨论。有网友毫不犹豫地当即表示:“我在单位主管人力资源工作多年,实际情况和你所描述的恰恰相反。一本以上院校毕业的学生,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领悟力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相反,对于三本学生,我实在是喜欢不起来。专科生能够深入基层,踏实苦干,而一本以上的学生聪明灵活,思维敏捷。可三本学生呢,既不能像专科生那样扎根基层,又没有一本以上学生的聪慧。”
还有网友也跟着发声:“我所在的单位来了几个三本学生,都已经过去三年了,连一个开会报告都写不出来,统计数据时逻辑混乱不堪。就这种表现,你能说他能力强吗?要知道,智力很大程度上是天生的。即便有些三本学生通过努力考上了基层公务员,但其智力水平与 985、211 学生相比,还是存在明显差距。不得不说,现在唯一最公平公正的选拔方式就是高考了。”
然而,也有网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个真的要因人而异,不能因为你所在单位的个别情况,就一棍子打死,完全否认 985、211 大学毕业的学生。通常情况下,除了特定的工作技能之外,单就智商和理解能力而言,肯定是 985、211 大学毕业的要高于普通高校毕业的。他们往往后劲更足,工作能力也更加出色。就拿我们单位来说,来了好些 985、211 毕业的程序员,起初确实在某些方面不如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同行。但随着时间的逐步推移,我们渐渐发现,这些 985、211 毕业的程序员,在理解能力、工作责任心方面,都要优秀不少。”
总之,大学学历在求职时如同一块敲门砖,而工作之后,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个人在技能等全方面的综合能力。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教育的发展和人才的选拔标准一直在变化,过去可能更看重学历,而如今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