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宜春法院
“法官,感谢你们为我们要回了辛苦打工的血汗钱,我们特制了两面大号锦旗,请一定要收下。”农民工代表来到法院,真挚表达谢意。
这背后,是一个充满波折却又温暖人心的故事。樟树市某企业因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拖欠了29名农民工60多万元的工资。经过执行法官的耐心调解,企业和农民工达成了和解协议,约定分两笔支付工资。
然而,企业在支付了第一笔款项后,第二笔20多万元却迟迟没有着落。工人们心急如焚,纷纷要求法院恢复执行,查封企业的厂房和设备。
面对工人们的焦虑和企业的困境,承办法官没有简单地“一查了之”,而是多次走进企业,实地了解情况。法官发现,虽然企业暂时未能恢复生产,但已经和外地客商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正在努力自救。
为了让企业和农民工都能看到希望,法官决定采取“活封活扣”的措施,既不让企业的生产完全停滞,也保障农民工的权益不受损害。
“法官,明明在和解协议上说了在春节后付清工资的,现在执行不到位,你们要采取强制手段,不能让企业一直拖下去啊。”在沟通会上,农民工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法官耐心地听着,郑重地向大家承诺:“我在这里向大家承诺,请大家再给企业一些时间,企业经营好转了,拖欠大家的钱肯定能付上,还能再招工,再就业。如果还是无法支付大家的工资,我们一定会采取强制措施。”
与此同时,法官也多次约谈企业负责人,督促他们尽快筹集资金,并对外地客商进行了法律风险提示。
经过反复沟通,企业和农民工再次达成和解协议,同意再给企业两个月的自救时间。工人们被法官的真诚打动,纷纷表示:“既然法官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们也愿意再相信一次。如果能如期拿到工资,我们一定送锦旗感谢!”
终于,企业筹集到了资金,按照协议将剩余的20多万元工资汇入了法院账户,樟树法院将这笔钱一分不少地发到了农民工手中。当工人们拿到工资时,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两面锦旗,不仅是对法官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法律温情的见证。它承载着农民工的感激,也凝聚着法官的坚守与担当。宜春法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如我在执”的精神,让冰冷的法律条文有了温度,让人民群众的权益真正落到了实处。这不仅仅是一次成功的执行,更是一次人心的凝聚,一次对公平正义的生动诠释。
来源:樟树法院
编辑:欧阳容言
编审:冷璐
监制:陈明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