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之名,是历史的沉淀
文化的传承、梦想的寄托
每一座城市都以其独特之名
在时光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
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绚丽画卷
彭州历史悠久,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相传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即有彭人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之后立业兴国,成为古蜀族立国的原始核心部分。以城市之名,短短两三字,上下几千年,是彭州特有的浪漫和诗意。
01
彭州因何得名,这答案太意外
今彭州地域,汉代属繁县的一部分。彭州得名之由,其说有二。
一是因天彭门得名。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一:“禹贡梁州之地,汉分梁州为益州,即汉益州繁县地也。唐垂拱二年(686),于此置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
二是因古彭国得名。曹学佺《蜀郡县古今通释》:“彭县,周彭国也。”明郭子章《郡县释名》第十册《四川郡县释名》:“《古今志》谓彭县为周彭国地,承《牧誓》蔡注彭在蜀西北之误。彭国即开县彭水源,开江其阴,彭水其阳也,在巴国东。周武王初封巴子国,髳、彭、濮俱入巴,可见矣。彭县古与繁县元为一土,乃古蜀国地。”
那么彭州中这个「彭」字的由来是什么呢?彭州作为一个行政区划的建置是从唐代开始的。彭州称谓,《元和郡县志》释为“彭州以岷山导江,江出山处,两山相对,古谓之天彭门,因取以名”。这里的“天”就是很高的意思,而「彭」,据说就是水流下来“澎澎澎~”的声音。
而岷山上的水流下来以后,通过的渠道就被称为“天彭阙”。据《元和郡县志》,唐代彭州有两处天彭阙,一在灌口山西岭,即今宝瓶口的位置,其特点是“两石相立如阙”。一在今彭县“岷山导江,江出山处”,其特点为“两山相对”。因此,彭州的得名与这个“天彭山”和天彭阙也紧密相关。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过,身边的城市,有的名字一如诗画,还有的只是轻轻点缀了一个「州」字。以「州」为名,似乎就有了包罗万象,兼具诗意和山水的底气。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的「州」,形状确实别有一番意境。
汉代之前,文字中的三条曲线,像一条曲折蜿蜒又川流不息的河流。中间的圆圈,又像一块不算大的陆地。所以,「州」者,山水之间也。
从以上可以看出,彭州自古便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山水城市。发源于龙门山脉的湔江,如一条灵动的玉带,蜿蜒贯穿彭州全境,不仅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沛的水源,滋养着两岸的万千生灵,更孕育出了灿烂的古蜀文明。其沿岸的平坝,沃野千里,稻香鱼肥,是彭州的“鱼米之乡”。
而龙门山脉,山势巍峨,峰峦叠嶂,以磅礴的姿态矗立在彭州北部,宛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山上植被繁茂,四季风光各异,山水相依,刚柔并济,构成了彭州独特的城市风貌,也赋予了这座城市灵动的气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
02
别小瞧,历史上它超厉害
彭州又名“天彭”,是唐宋时人们对彭州的美称。在历史上,彭州有“小成都”“小西京”的盛誉。自古彭州钟灵毓秀,“邑屋连接”,城镇繁华,人文蔚起,故有“小成都”之称,宋末元初诗人汪元量盛赞:“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彭州在初唐四杰王勃的眼中是理想的“天地会昌之国”“英灵秀出之乡”。在宋代大诗人陆游的笔下,彭州好花,有“京洛之遗风”,故“号小西京”,从中可见彭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03
古蜀先民在彭州“开疆拓土”
彭州承载了古蜀人久远的历史记忆,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天彭阙是古蜀人魂归的祖庭,海窝子在湔江西畔,是早期蜀人翻越龙门山、沿湔江而下进入成都平原建立的第一个聚落,称为瞿上。
常璩《华阳国志》记载:“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这里承载了古蜀人筚路蓝缕、开拓进取的历史记忆。
04
这里还有开遍岁月的国色风华
彭州种植牡丹肇始于唐代。陆游在《天彭牡丹谱》中称赞彭州牡丹“冠绝两川”,“在蜀,天彭为第一”。
陆游十分喜爱天彭牡丹,在离开成都以后,仍然十分怀念彭州牡丹之美,有诗云:“常记彭州送牡丹,祥云径尺照金盘。岂知身老农桑野,一朵妖红梦里看。”
05
文化多元,“百花齐放”
丹景山的佛道宫观、牡丹坪、望乡台、葛仙山上道教二十四治、小鱼洞清江堰、湔江堰旁文翁祠等等。
佛道文化、古蜀文化、牡丹文化、水利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白鹿镇更是“西学东渐”下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
数千年的沧桑巨变
承载了彭州厚重的历史记忆
一方水土,孕育一个地名
一个地名,承载一方文化
彭州,以城市之名
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描绘着当下的繁华
也勾勒着未来的梦想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318期
文字:《彭州地名录》品鉴彭州 阳阳
图片:品鉴彭州 张勇 刘正刚 冮志秀
编辑:龙洋 责编:梁丹 编审:叶韬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