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隐匿炎症有关的各种健康风险。可以说,隐匿炎症既与身体整体的健康风险有关,比如衰老、肥胖等,是其中的底层机制,也会直接造成具体的慢性病症,比如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

先说说隐匿炎症和衰老的关系。早在梅奇尼科夫发现巨噬细胞时,他就怀疑巨噬细胞参与了生物的衰老过程。但这个怀疑到一个多世纪后,才由意大利医学家路易吉·费鲁奇和克劳迪奥·弗兰切斯基证实。费鲁奇发现,有一种炎症因子IL-6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老年人衰老进程的速度,而这种细胞因子是一种和炎症关系紧密的蛋白质,主要功能是吸引巨噬细胞到发炎区域。从结果上来看,血液中IL-6的水平越高,老年人在4年内身体失能的概率越高。而弗兰切斯基则进一步发现血液中其他炎症标志物与老年人中慢性病、残障甚至死亡风险升高有关。在2013年,他提出了“炎性衰老”的概念,后来被认为可能是驱动人类衰老的一个关键生物学机制。



所谓炎性衰老,就是指衰老过程中的一系列隐藏炎症状态,炎症越严重,衰老过程也就越明显。这是因为身体积累了大量的生物碎片,包括受损或死去的细胞、错误折叠的蛋白,以及其他破碎、变异或错位的分子碎片,诱发免疫机制启动炎症机制来清理“垃圾”。不仅如此,身体中的受损细胞还可能进入一种“退休阶段”,它们既不自我毁灭,也不自我修复,而是凑合活着,停止生长和分裂,这就是细胞的“衰老”状态。衰老细胞会堆积在身体各处,逐渐放弃正常工作,不停喷射引发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引发各种隐匿炎症,比如肾脏、骨骼、胰腺、心脏、血管等等。起初炎性衰老就像低烈度的缓慢火焰,但是长期积累到某一程度,身体的衰老过程就会像雪崩一样加快。

这里我们选两个炎性衰老的典型案例来讲讲。第一个典型案例,是炎症直接影响衰老表现,比如骨质流失和关节炎。以往,医学界以为骨关节炎是长期磨损导致的关节病,但现在我们知道,这是因为关节部位长年受压,机械损伤不断积累,诱发的自体免疫炎症。骨骼中的巨噬细胞长期保持活跃状态,有些就跑进了骨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然后开始不分青红皂白地吞噬骨骼内的细胞,不但干扰了骨骼修复,还积极推动了分解骨骼,造成了骨质流失。类似的情况也会发生在肌肉上,造成老年人的肌肉流失。这就是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摔倒,而且一摔倒就容易引起严重骨折。



另一个案例,是炎性衰老会诱发所谓的“老年病”。这里我们举的例子是包括阿兹海默症在内的各类“痴呆症”。你可能会奇怪,痴呆和炎症有什么关系?实际上,直到最近,科学家才意识到阿兹海默症和炎症反应有关。此前,医学界已经发现阿兹海默症的大脑会堆积错误折叠的淀粉样斑块和tau缠结,但是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有些人在老年时脑中积累了斑块和缠结,却没有出现阿兹海默症的症状,说明它们还不是真正的病因。

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包括阿兹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经系统退化的疾病,都与免疫系统有关。在大脑中存在一种“小胶质细胞”,也就是大脑的巨噬细胞。和其他地方的巨噬细胞一样,小胶质细胞会吞噬有害目标,比如淀粉样斑块。而在阿兹海默症的大脑中,小胶质细胞高度紧张、过分活跃,释放出更多炎症因子,把全身的巨噬细胞都叫来大脑,不停吞噬斑块,导致慢性炎症。而当神经细胞开始发炎,学习和储存信息的能力也会下降,并且也更容易堆积更多斑块和缠结。反过来,如果身体其他部位长期处于隐匿炎症状态,神经系统同样会更容易出现衰退。很多看似普通的慢性感染,像唇疱疹或牙周炎,也会增加未来患痴呆症的风险,更不用提中风、脑震荡、脑外伤等等直接影响大脑的伤病。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年时血液中高水平的炎症标志物预示着大脑体积缩小、记忆问题和其他认知问题或阿兹海默症等痴呆症状的全面暴发,因此有慢性病的人群要特别注意,比如心脏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压、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等等。

讲讲肥胖和隐匿炎症的关系。没错,脂肪也会引发隐匿炎症。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科学家发现脂肪组织中含有很多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到2003年,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脂肪中的炎症因子主要与巨噬细胞有关,而且脂肪中巨噬细胞的数量与脂肪细胞的大小和体重成正比,也就是越胖,脂肪造成的炎症反应越严重。在瘦人的身体中,脂肪周围的巨噬细胞分布比较分散,但是在胖人的身体中,脂肪细胞堆积在一起,巨噬细胞也聚集在了一起,更容易诱发炎症。这些拥挤的脂肪细胞由于储存了太多脂质,无法正常工作,细胞结构濒临崩溃,不得不吐出有害内容物,释放炎症因子,这就会引来更多巨噬细胞,形成炎症的恶性循环。作者形容,这种隐匿炎症“水平很低、慢性地闷烧着,能逃过检测,却像到处泼洒汽油”,只差一点火星就会点燃,科学家称之为“代谢炎症”。



不仅如此,脂肪的分布部位不同,危险性也不同,其中最危险的是肚子周围的脂肪,而大腿、臀部或上臂则基本是无害的。腹部脂肪太多,表明内脏脂肪也过多,更容易诱发体内炎症和肥胖的多种并发症,比如糖尿病。199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胰岛素会被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破坏,而如果胰腺堆积了过多脂肪,会导致慢性发炎,其中的炎症细胞会无视胰岛素指令,促使胰腺分泌越来越多的胰岛素,把葡萄糖推进组织,造成糖尿病。

理解了隐匿炎症与肥胖和衰老的关系,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现代人类健康面对两大臭名昭著的头号杀手——心脏病和癌症背后,都有它的影子。科学家早在20世纪中叶就发现了心脏病的一大诱因,也就是胆固醇等脂质堆积在血管内,并进一步导致钙质沉着、纤维增生,于是血管逐渐变窄、变硬,用医学术语就叫“动脉粥样硬化”。1986年,美国医学家彼得·利贝率先发现炎症因子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但直到90年代,学界才形成共识,动脉粥样硬化不只是脂肪堆积,而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具体来说,是低密度的胆固醇颗粒在血管内壁造成了细胞损害。后面的过程你可能已经猜到了:巨噬细胞赶来救场,但是根本消灭不完胆固醇颗粒,于是聚集在血管内的脂肪斑块上,使之更易堆积、破裂,导致心脏病或中风。到2011年,心脏病学家保罗·里德克使用了一种特定的抗体药物“卡纳单抗”,专门阻断一种会促进粥样硬化的炎症因子,结果降低了患者15%的心脏病、中风和心血管疾病死亡数。这是第一次有证据表明,仅仅干预炎症就能改善心脏病。



神奇的是,里德克使用的这种药物也让患者死于癌症的风险降低了50%,包括肺癌降低了75%。那么我们就来讲讲炎症与癌症的关系。说来很巧,“癌症”原来的读音就是“炎症”,后来为了区别两个病,才改变了读音,没想到,最后科学又联系上了这两个词。一项2010年的研究发现,至少有1/4的癌症起源自明显的慢性炎症。越来越多对癌细胞的研究发现,肿瘤会欺骗免疫系统,利用炎症反应的机制来扩张。比如巨噬细胞有一种能够促进血管生长的细胞因子,本来是为了刺激血管生成,帮助伤口愈合,而癌细胞也会大量分泌这种因子,让新生血管来喂养肿瘤。它们还会“策反”巨噬细胞,让巨噬细胞产生免疫抑制分子,保护肿瘤不受免疫系统伤害,或者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肿瘤不受控制地生长。有些“叛变”的巨噬细胞还会像吞噬伤口的死细胞和碎片一样,把癌细胞的“骨架”带到身体其他地方,造成肿瘤转移。“癌症前的炎症会促使细胞朝着恶性发展,或影响早期生长,而癌症引起的炎症则使其继续生长传播。”

对炎症的影响有一个很好的总结,“急性或慢性,隐匿或公开,它们的途径和主体取决于身体的何处、为何以及如何发炎。扭伤的脚踝会产生凯尔苏斯所说的红热肿痛迹象;普通感冒的咳嗽流涕是鼻子和喉咙黏膜发炎的产物;流感病毒会点燃全身炎症,导致肌肉关节疼痛。慢性、隐匿的炎症在外观和感受上都与明显的自身免疫不同,但仍是同一个作者、同一个创造力在挥舞笔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