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94岁的老人颤巍巍走进海城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退伍证递给了工作人员,要求给自己登记信息。由于退伍证年代比较久远,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工作人员便请老人提供更多的佐证。

没想到老人不依不饶,坚称自己就是退伍老兵,让工作人员给自己登记。年轻的工作人员不耐烦地说,没有证明就不能登记,还说像老人这样的人见多了,仗着自己年纪大,连退伍老兵的好处都要白占。

听到工作人员这句话,老人转身走到停在门口的三轮车旁,从座位下面拿出一个塑料袋,再度返回了大厅,将塑料袋中几张泛黄的纸摆在了工作人员面前:“这些能证明我的身份吗?”

工作人员接过来一看,居然是八张立功奖状,上面的名字和老人身份证上的名字完全吻合。事务局的领导听说之后,亲自给老人办理了登记手续,并且一个劲儿地赔礼道歉。



这位94岁的老人名叫张贵斌,1948年家乡解放之后,自幼饱受苦难的张贵斌萌生了参加解放军的念头。整整考虑了半个月的时间,张贵斌将老母亲和怀孕的妻子抛下,成为东北野战军的一名战士。

张贵斌参军不久,辽沈战役拉开序幕。为了保证主力部队拿下锦州,张贵斌随部队奔赴锦州以南的塔山,阻断国民党军队向锦州城的增援。塔山阻击战打响后,张贵斌和战友们坚守阵地六天六夜,100多人的连队达到最后只剩下三个人,张贵斌就是其中之一。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成为解放军攻占锦州的关键,而张贵斌也因作战英雄,部队为他记大功一次,并授予他“人民功臣”称号。辽沈战役结束后,张贵斌跟随部队一路南下,参与解放武汉、长沙等战役,又立了大大小小7次功劳。

1954年,张贵斌因伤复员,按照他的功绩,本可以留在大城市,被分配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但张贵斌放弃了这一机会,将自己的功勋荣誉压到了箱底,投身家乡的建设之中。



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张贵斌就是组建生产社。村里没钱,张贵斌就将自己全部复员费拿出来,买了三匹马和一辆大车,提高村民的生产效率。之后张贵斌又担任信用社负责人,积极为村里的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扶持了不少农业生产项目。

1962年,张贵斌进入农电局工作。为了让乡亲们早日用上电灯,张贵斌和同事们起早贪黑架电杆、铺电线,短短几年的时间,县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灯。

一晃几十年过去,大家都感念张贵斌为家乡做出的贡献,却不知道他曾经在战场上还立下了诸多功劳,甚至连张贵斌的子女,也只知道自己的父亲当过兵,其余的一概不知。

2019年,海城市退役军人事务所按照上级指示,在全市范围内搜集退伍军人的信息,张贵斌听说后主动前去登记,结果就发生了开篇的那一幕。后来,张贵斌的事迹经过层层上报,不但引来各大媒体的关注,还惊动了中央领导。



组织上为张贵斌落实政策后,张贵斌每个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离休金。但张贵斌还是会合老伴在街上捡旧衣服和鞋,洗干净放在院子里的台阶上,为更困难的人提供帮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