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北京城建在杨浦滨江的项目,北京城建TOP级产品线"国誉府",北京城建在上海的第一个项目,以仅有76套而闻名于上海的超级MINI小项目,这个容积率仅1.5,西望新江湾科技集群,东接五角场商圈,被行业寄予厚望的豪宅项目,在认购前期,居然启动了中介!

听说这个消息时,地产申度小编“惊掉下巴”。



国誉府,建设单位京城发(上海)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7月,由城建发展100%控股,后者是北京城建的子公司。

北京城建入沪“抢”地

2024年的上海土拍市场,有一个企业令行业印象深刻,那就是北京城建。冠着北京的名字,却积极来上海多次参与竞拍土地。

在大本营北京业绩断崖式下跌的背景下(2024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缩水15.41%),2024年,北京城建将战略突围的筹码押注上海,启动“双城战略”。

2024年5月上海第二批次土拍,北京城建来势汹汹,参与了3幅地块的竞拍,最终斥资4.98亿斩获杨浦长海社区地块。2024年7月,北京城建再联手越秀豪掷22.3亿布局长白街道。据媒体报道,该两笔投资总额占据了北京城建集团投资总额的41%,决心不可谓不大。

媒体报道,从拿地到开放8个月的开发周期里,城建发展总经理邹哲先后多次到上海调研市场热点项目,拜访杨浦区政府主要领导。拿到国誉府所在地块后,邹哲亲自听取了项目整体设计方案和室内精装设计工作汇报。

去年12月,北京城建在上海开办了一场盛大的品牌发布会,北京城建集团党委常委、城建发展党委书记、董事长储昭武出席。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如今,国誉府作为其沪上首作即将首开,迷你体量竟也要启动中介,倒是“未战先怯”了?

首作国誉府面临3大硬伤

其一,城市界面撕裂。上海国誉府项目西望新江湾科技集群,东接五角场商圈;区位不错,但是微观城市界面撕裂,东、南及北侧陷老破小包及厂房围圈,西侧片区正在快速建设中。据公开资料查询,国誉府项目300米范围内老破小占比70%以上。

其二,动线硬伤。此前就备受行业关注的是,上海国誉府项目的公租房在整个小区的东部,与3号商品房几乎是连接在一起的,租户与商品住宅业主也是共用进出口,未见间隔。



其三,价格迷阵。据地产申度了解,上海国誉府的过会均价为10.7万/㎡。从杨浦区同环线的新房看,杨浦城投悦江湾距离国誉府步行距离约500米,于去年1月开盘,均价9.9万/平。另外,比项目更接近黄浦江的中建壹品外滩源著,环线位置还属于内中环间,均价仅10.8万/平。根据链家成交房源公开资料查询,项目周边次新房最新成交均价仅在8.3万-8.5万区间。

面对这一系列问题,也许才让营销团队最终选择了这样的解题思路——启动中介!

剧情反转:76套启动中介带看

在取证前夕提前启动链家带看,这个反常举动暴露操盘团队深层焦虑:对品牌、对地段、对产品、对团队以及实际的蓄客数据,全部都没有信心。

值得玩味的是,去年12月北京城建在上海召开了一场盛大的品牌发布会上,“十年久违,五角场·纯洋房”的广告语令人印象颇深,也让市场觉得其对销售信心十足。没想到隔了一个春节,剧情来了个大反转。

一般来说,地产公司入沪一号作品或豪宅定位产品,出于项目口碑的考虑,是不会轻易启动中介的。基本策略要么是摒到底不用中介,要么就是流量去化7-8成,再让中介收尾大户型。

业内人士表示,76套迷你体量未开先“中介分销”,此举只能说明北京城建营销团队思路混乱,没有系统的品牌、营销落地打法。虽然项目本身确实有一点缺陷,但毕竟位置摆在那里,仅有76套,还要启动中介,那只能说营销团队可以“原地解散”了吧。

资本困局:双城记里的生死时速

地产申度了解到,北京城建选择来到上海,一方面考量或是因为上海楼市行情相对较好,想在上海市场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与其在北京主场业绩增长乏力也有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城建目前在首都的销售业绩几乎快回落到三年前的水平。2024上半年,北京城建的营收利润双双下滑。期内实现营收约778.92亿元,同比减少3.5%;归母净利润约7.85亿元,同比减少15.41%。

在云端展厅的璀璨灯光下,北京城建正试图用76套房子讲述一个双城逆袭的故事。但市场留给试错的空间正在收窄——当“国誉府”案名投射在黄浦江两岸的天际线上,投射出的不仅是国企转型突围的野心,更将成为观察地方国企跨区域运营能力的风向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