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吴孟超”
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一些街头巷尾、家喻户晓的名言,经过岁月洗炼后,有的消失了,有的被重新演绎,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原汁原味留下来。“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是我们祖宗传下来的一句名言。
但是,现在的这句话、其含义,还是“原汁原味”吗?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句话的背景。其实,“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是完整的一句话,完整的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句话的最早出处是一部辑录笔记《安得长者言》。此书问世已有四百年左右,作者为【明代四大家】之一的陈继儒(号眉公)。陈眉公说此书的成书来由是“少从四方名贤游,有闻辄掌录之”,意思是:这都是他从“长者”那里听说的。由此可见,这段话的历史还要比他多久。
后世在解读这个句子时,一直有分歧、众说不一。先说一个有趣的。有人认为这句话中的“便”字通“辩”字;于是,全句就被解释为:男子与人争辩的时候能够显露出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女子选择不与人争辩是因为有道德修养。
呵呵,这个解释,是不是看似有些牵强?更多的解读则是“才就是才,德就是德”,只是对于才和德的理解不一致。顺治时期国史院学士靳辅《庭训》中说: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
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的大学士陈宏谋在《教女遗规》说:时人以为:“妇人识字多诲淫”,“有时反为女德之累”。耶鲁大学孙康宜教授对此发表过看法:“女子无才便是德”观点的流行,与明末清初大量青楼才女的出现不无关系。因为在明代,诗词创作几乎成了青楼名妓的必备技艺。晚明名妓王微、柳如是可谓其中的杰出代表。文人们不吝给予她们衷心的赞美,甚至鼓励她们刊刻诗作。渐渐地,“吟风弄月”就被认为不是良家妇女所为。
青楼女主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古人认为这里的“才”,其实专指的是“通文识字,吟风弄月”。仔细一考量,就会发现我们的祖先其实也蛮有意思。他们一方面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劝人读书;可是,另一方面,对于女子,却又为了防止她们看曲本小说、生淫邪之心,连她们识文断字的权利也给剥夺了!
这是赤裸裸的男女有别、不平等啊!时过境迁,现在早已不再男尊女卑;从新中国建立起,女子们就开始顶下了”半边天“。时下今人,对这句话也有了重新解读。
我们来看一个较有影响的诠释吧:
-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个无才不是说真的没有才,是她心里没有把才放在心上,这叫无才、心中无才。即使是才艺很高,她也不觉得自己有才,这叫无才、谦卑到极处。那么,这个才就是德。德是什么?谦卑。
- 很多人都把这个错解了,现在需要正名。如果说一个女子她很有才华、很聪明,聪明绝顶、超正常人;那并不代表她有妇德。那只是才,不代表德。如果她再对这个“才”产生了执着,就是所谓的“恃才傲物”。
一个人有了才华了,他就会傲慢。没有才,他还挺谦卑;一有才华了,他眼睛就长到了头顶上,看不见什么了。那倒不如无才。所以古话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这个无才是什么?是说心中不能执着于这些才华。你一执着了,你心中有这一物,你这个傲慢心就起来了,谦卑立刻就没了。没有了谦,其他的女德也就很难建立。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这么讲的。不是说叫你什么都不懂,不要学这些才华,不是。你要有德,你的才愈高愈好。你看像班昭,人家有德行,记载中说她是温柔细腻,具足女德。
论到才华,她也可称才明绝艺。那是聪明的人,才华也是非常高,男子都比不上。最后还参政,帮助太后治理国家,是太后的老师。你说她没有才华吗?问题是:才华有没有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是有德。
班昭
- 一说“女子无才便是德”,就有观众反感,说:你这是纯粹封建、压迫妇女,这东西被打倒100多年了!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句话是被误会的。男子和女人是不同的属性,男子是阳性,就像天一样;女子呢,她是阴性的,就像地一样。阴性的、女性的、雌性的都有一个特性:是谦卑,是柔顺,是生养万物。
- “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什么意思呢?第一,女子她有才,但她不应显露才能,尤其是在丈夫面前。让丈夫来显露,他是阳性的;女子呢,她是阴性的,她是谦卑。有德能,她不轻易地显露,看上去就像无才一样,那是她的德行。这叫妇德,谦卑之德。
第二,女子无才便是德,还有个意思,就是朴实。女子的天性就像大地一样。大地有什么特点呢?从地上我们拿起来一捧土,问大家,这捧土它是能吃啊?还是能喝呀?它还是能穿啊?
都不能。没有任何才华呀,最朴实的莫过于这捧土了,就像我们农村的那个老奶奶、老妈妈一样。朴实无华呀!每天就是知道刷锅洗碗,料理家务、伺候老人,教育孩子、相夫教子。
看上去,她好像没有任何的特长,没有任何才华,女子无才呀。但是怎么样呢?恰恰正是这捧土,我们吃的粮食、菜,我们穿的衣服、这是棉花啊,都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呀。
说明什么呢?她没有才华,但是她能够让她的子孙、让她的丈夫变得非常有才华,她能养人呢。你看着她在家里面,挺朴实、什么都不会讲;你看看她的孩子,三个都是大企业家;她的丈夫是这个地区,这个乡里面的大善人。相夫教子。
人家这一捧土朴实无华,但是她长养的都是最有才华的栋梁呀。根源就是伟大的女性她的那个妇德啊,那是她的天性啊。
你会做女人吗?女子无才便是德,你懂什么意思吗?你不理解、你相反,像这位老师一样:我有才能,看不起丈夫、把丈夫打倒,连孩子也不管、把孩子丢给老人、丢给丈夫。你以为是你在支撑着这个家,其实呢,这个家就是因为你而家败人亡的啊!
贤妻良母
上面的是一段讲演,做讲演的人是一名陈姓的前CCTV主持人。他对“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解读,就和前面说的“通文识字为才”截然不同。不过,这种解读并不是陈老师始创的。
明末清初文史学家张岱,在《公祭祁夫人文》中对“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做过类似解读,他说:愚谓丈夫有德而不见其德,方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为大德。
其大概意思就是:女子有才能,但不应在丈夫面前显露,而要表现得谦卑,柔顺;这才是女子的德行所在。而丈夫也不能因为妻子对你尊重,就极尽霸权,失于尊重;而应体现夫妻关怀,互相扶持。
这句话说得真的很好,里面的“夫唱妇随”、“夫谦妇让”等理念就是夫妻相处的和睦之道。那么,如何把这种理念具体应用到的当今社会的夫妻关系、家庭生活当中去呢?
年父试着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下吧。现在无论是在家庭里、还是社会上,男女的地位都平等了。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所有对女性的要求也都同样适用于男性,所有对男性的要求也都可以拿来要求女性。
具体到大多数家庭,都要面对两类事情:一个是赚钱养家,一个是料理家庭。两件事情到底哪一件更重要呢?恐怕不太好比较。但夫妻两个在这两个方面对家庭的贡献,往往会有侧重。
我们不妨就把“赚钱养家”理解为“才”,把“打理家庭”当成是“德”。并且,假设夫妻两个人当中,男的侧重“赚钱养家”,女的侧重“打理家庭”。那么,作为男人,如果读懂了“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就不会因为家庭收入主要靠自己、老婆不赚钱,而在家里颐指气使,不尊重老婆,对老婆呼来唤去了。因为,这时的男人心中“有德”、就是明白“打理家庭”和“赚钱养家”同样重要。
夫妻恩爱
作为女人也是这样。如果读懂了“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也就不会抱怨都是自己在操持家务,而自己老公却不像人家老公那样能赚很多钱。因为,这时的女子心中“无才”、就是不认为男人能赚到很多钱是天大的事儿。遗憾的是,现在不少夫妻都没有读懂这句”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
反映到家庭生活中,有些家庭里赚钱养家和料理家庭,都是夫妻中的一方在做,另一方既无才又无德、既不赚钱养家又不料理家庭。这种无才无德的,如果是男人就叫游手好闲,如果是女人就叫好吃懒做,都是为人不齿的。
下面重点说一下男子吧。“男子有德便是才”,其实不仅适用于家庭,也适合在职场、情场上。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有才气”的男子。因为他有三分才气,所以便不肯、也不屑为别人打工。他看不起上司,觉得上司只是惯用权术或是走了狗屎运;他也看不起同事,觉得同事基本上都是脑残、弱智、一帮乌合之众。
这种“有才气”的青年往往大事做不了、小事不肯做。以前用“四肢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他们。现今的生活已远离农耕,但水龙头漏水、下水道堵塞等事儿,还是不时会遇到。这些“小事儿”,你别想能指望他;连拖个地、倒个垃圾篓,他也不会主动去干。
因为他这么“有才气”的人,根本不屑于干这种小事儿,他要干惊天动地的伟业。这里,年父要提醒一下年轻的女孩子了:请谨慎和这类“有才气”的男子交往。
上天是公平的,祂在给予这个男子比常人更多的“才气”同时,也会在其他方面少给他一些;而少给的东西、就可能是“德”。这就是为什么“有才无德”的人会不在少数。如果你决定要和这样的人交往,就要提前做好准备了:假设将来有一天,这个“有才气”的青年终于出人头地了;接下来的事情可能就是,他开始要找人替换你了!
牵手白头
姑娘,你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陈世美不是“才子”、也一定不会中状元。等他中了状元、招上驸马时,他一定有足够的“才气”把自己说服:秦香莲这几年不求上进,和自己的差距越来越大;自己怎么可能和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生活在一起?根本不可能有共同语言、不可能做精神层面上的交流嘛!
于是,他就堂而皇之认为:他和你的婚姻(或者是感情)再继续下去就不人性、不道德了。所以,姑娘们要记住:男子有德便是才;如果没有“德”,他的“才”对你来说是一分不值的。
没德的“才子”,最大“才气”、最突出能力往往是:他总能在第一时间找出充分的理由为自己开脱责任。如果遇到这样的男子,请离他远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