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所有后妃中,一共有七位后妃十分长寿,去世时已经年过八旬:

康熙皇帝的定妃万琉哈氏,是清朝所有后妃中最为长寿的一位,顺治十八年(1661年)出生,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去世,去世时已经97岁高龄。作为历经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后妃,以高寿而著称,是康熙第十二子、和硕履亲王胤祹的生母。



康熙的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去世,去世时86岁高龄。瓜尔佳氏是康熙晚年的宠妃,位至和妃,同佟佳贵妃(悫惠皇贵妃)一起抚养皇孙弘历;正因为如此,瓜尔佳氏得到雍正帝与乾隆皇帝的厚待,尤其是乾隆登基后瓜尔佳氏得以真正的颐养天年。乾隆感激瓜尔佳氏与佟佳氏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所以登基后不仅对两位养祖母是十分孝顺,而且还为两位养祖母修建单独的妃园寝。正是因为如此,瓜尔佳氏得以高寿而终

康熙帝的通嫔纳喇氏,康熙三年(1664年)出生,康熙十六年入宫,得宠后被封为贵人,为康熙生一位公主——固伦纯悫公主。雍正帝登基后,纳喇氏因为女婿策棱战功赫赫的缘故而被尊为皇考通嫔,后又因为女婿多次立下战功其女儿被追封为固伦公主。乾隆九年(1744年),纳喇氏病逝,终年81岁。



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乾隆皇帝的生母钮祜禄氏,康熙三十一年(1693年)钮祜禄氏出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去世,终年84岁高龄。钮祜禄氏虽然一开始仅为雍亲王府的侍妾格格,但是因生下弘历而母凭子贵,不仅在孝敬宪皇后病逝后统摄六宫,而且还在儿子登基后成为独一无二的皇太后。孝圣宪皇后,被称之为大清“福禄寿”皆全之人。

雍正帝的纯懿皇贵妃耿氏,耿氏一开始也是雍亲王府的侍妾格格,生皇五子弘昼。虽不得宠,但是因有一位做皇太后的好姐妹(孝圣宪皇后),而得以颐养天年,乾隆四十九年才去世,终年94岁高龄。

乾隆婉贵妃陈氏,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陈氏出生,雍正五年入宫成为弘历身边的侍妾格格之一,乾隆登基后被封为常在(乾隆二年晋封为贵人),到了乾隆晚年时被晋封为婉嫔,嘉庆帝将其晋封为婉贵太妃,嘉庆十二年(1807年)病逝,终年92岁。



而最后一位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豫嫔尚佳氏,这些长寿的大清后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心态好。除豫嫔外,其他高寿的大清后妃位份都在一步一步得到晋封,唯独豫嫔被降低位份、而且并不得宠,她是怎么会做到如此好心态,高寿而终的呢?

豫嫔尚佳氏的出身并不高,出身正白旗包衣。其实其家族本应有机会崛起,成为新贵家族,但是家中无人能继续维持家族在朝中的地位,遂家族很快便再次变得默默无闻。若非尚佳氏入宫成为道光帝后妃,其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能留下只言片语而已。

尚佳氏的高祖父尚志杰位至内务府总管,内务府总管全称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品级为从二品,自乾隆年间开始为正二品,开始同六部的侍郎、漕运总督、河道总督以及八旗副都统一个等级。

虽然内务府总管的品级不是很高,但是却十分重要。

能够担任此职,便说明已经得到了一国之君的信任,像康熙朝的“明相”纳兰明珠、孝贤皇后的弟弟傅恒、傅恒的儿子福隆安福康安,乾隆的宠臣和珅、道光咸丰帝的宠臣肃顺等都担任过此职。



尚志杰能够担任内务府总管,便说明已经得到了一国之君的器重与宠信;若是能在内务府总管一职上做的让皇上满意的话,位至六部尚书、位至封疆大吏,甚至是入阁拜相都不是不可能的。

只可惜尚志杰仅仅止步于内务府总管,不过正因为尚志杰位至内务府总管,让自己的家族门第得到了提升,有了跟贵族联姻的资格。尚志杰的儿媳便是孝恭仁皇后(康熙帝的德妃)的亲侄孙女乌雅氏,只是乌雅氏并非豫嫔尚佳氏的亲祖母,而是继祖母。

乌雅氏一族虽然并未成为像弘毅公家族(孝昭仁皇后的母族)、巴虎特克慎系佟佳氏一族(孝康章皇后母族)、檀都系沙济富察氏(孝贤皇后母族)一样的勋贵家族,但是因康熙生母孝恭仁皇后的缘故,在大清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除了孝恭仁皇后外,其乌雅氏族还出了两位皇妃:

嘉庆帝的恩嫔

道光帝的庄顺皇贵妃



而能够跟乌雅氏一族联姻,便可想而知此时尚氏家族在朝中的地位已经不低了。

然而,尚佳氏的高祖父尚志杰之后,族中无人能继续维持家族在大清的地位,在此没落下来。

尚佳氏的祖父没有入仕为官,尚佳氏的父亲也只是衙门中管事但是没有品级的拜唐阿而已。

而尚佳氏的父亲尚如庆之所以能够为拜唐阿,也是因为尚佳氏高祖父尚志杰的恩荫而已。

按照清制在京城的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若是家中有兄弟子孙年满18岁的话,需要呈报本旗,造册后报给军机处,来作为拜唐阿的备选。

尚志杰为二品官,其子孙自然有机会被选为拜唐阿,而尚佳氏的父亲便是如此成为拜唐阿。

尚佳氏还有一个弟弟名英启,为“闲散人”。清朝时期的闲散人,指的是八旗内没有固定品级职务的人,自然大多生活比较辛苦。

可想而知,尚佳氏的出身有多低。

不过作为上三旗包衣出身,尚佳氏还是有机会出人头地的——便是入宫成为妃嫔。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十一月尚佳氏出生,从道光九年(1829年)开始尚佳氏便可以参加内务府主持的选秀,若是被选中的话便可以入宫。

包衣出身的女子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后一般有三条路:

成为宫女,年满25岁便可以出宫,许配人家

成为侍妾格格,皇子或者其他总宗室子弟的侍妾格格;大多数的侍妾格格连上玉牒的资格都没有,只有生下子女才有资格;若是能够母凭子贵被晋封为庶福晋,甚至侧福晋的话,自然便更加有资格被加入玉牒之中。像乾隆五阿哥永琪的侍妾格格索绰罗氏,便是因子绵亿封荣郡王而被追封为荣亲王侧福晋。

成为皇帝的后妃,一开始的位份会比较低,大多为常在。

而尚佳氏便是走了第三条路,在道光十年被封为玲常在,排位在道光十一年被封为曼常在的刘氏之后,居住延禧宫。

曼常在刘氏的祖父阿克当阿也曾任总管内务府大臣,但是之后又坐到了六部侍郎、副都统的位置上。而且刘氏的姑姑是和硕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的儿媳、肃顺的嫡妻,所以刘氏虽然跟尚佳氏一样都是出身包衣,但是明显比尚佳氏的出身要好的多。



所以后妃的位份,除了跟恩宠有关,跟娘家在朝中的地位更是有直接的关系。

尚佳氏虽很幸运地被封为常在,成为道光帝的后妃,但是道光帝似乎仅对尚佳氏宠爱了很短的时间,便将其抛诸脑后,毕竟道光帝后宫的宠妃实在是太多,她们的出身都比尚佳氏要好得多:

道光二年入宫的全嫔,尚佳氏入宫后全嫔已成为贵妃,道光十四年开始为皇后(孝全成皇后);

道光二年入宫的祥贵人,尚佳氏入宫后祥贵人已经为祥贵妃(道光十七年开始失宠);

道光五年入宫的静贵人博尔济吉特氏,尚佳氏入宫时已经为静贵妃,孝全成皇后去世后为皇贵妃

道光十一年入宫的彤贵人舒穆禄氏,与尚佳氏同年入宫,因得宠而晋封为贵妃,先后生三女;

道光十七年入宫的秀贵人乌雅氏,因得宠而被晋封为琳贵妃,先后生下四位皇子公主

除此之外,道光帝还有好几位跟尚佳氏一样出身包衣的后妃。

尚佳氏本就出身低微,在如此多得宠、出身还好的后妃面前,自然是争宠不过。

正因为如此,尚佳氏一直在常在的位份上,未得到晋封。



而且还在道光二十年六月时,被降为尚答应。

而尚佳氏之所以被褫夺封号、降为答应,完全是其咎由自取。尚佳氏本就是宫女出身,成为道光帝常在后,却对待身边的宫女如此狠毒,动辄打骂。

道光十九年十月,玲常在宫中交出一位因病出宫的官女子,这位官女子确实有咽喉疼痛、瘿袋之症,但是在此之前20天却被打了40大板;被打的缘由是污坏了活计。

这年十二月,这位官女子又因偷拿白丝线而被打40大板;之后不久又因为偷拿青丝线其左右腮而被打八下,之后这位官女子便被赶出了宫。

道光二十年,玲常在身边的另一位官女子因为不小心将尚佳氏养的猫给踩死了,而被打脸;

之后这位官女子又因为在斋院子里树上的杏时,一不小心将小猫踩伤了而被责打;

这年五月这位官女子又因事而被责打手20下

而这些,都是尚佳氏在宫中私下里处罚的。

按照大清的规矩,后宫所有的官女子,若是做错事自然需要责罚;但是并非由其主子亲自来责打,而是由首领太监来执行。



尚佳氏私下里责打宫女,便是触犯了宫规。

而且宫女做错事自然需要责罚,但是尚佳氏如此狠毒,不免有些不近人情。

而尚佳氏很显然并非在道光二十年左右对待宫女如此苛责,在此之前必然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而道光二十年道光帝直接将其褫夺封号、降为答应,也是因为尚佳氏责打宫女,恰好是在道光帝下旨内务府大臣派人详查未满年限便被交出的官女子,就是为了查清后妃苛待宫女的现象期间。

如此不将道光放在眼里,道光帝又如何能给尚佳氏留情面呢?

在被降为答应后,尚佳氏的宫里又交出了一位粗苯的官女子,这位官女子是道光二十年上半年因为做活粗苯而被太监责打40大板;道光二十年五月又因为做活慢。其手与胳膊被责打数下。

之后尚佳氏,便在答应的位份上十年的时间。



直到道光三十年,道光帝病逝后,咸丰帝登基后,因新帝登基尚佳氏被尊为皇考尚常在。

作为先帝后妃,自然搬出延禧宫,搬到先帝后妃们养老的寿三宫与寿三所中颐养天年。

尚佳氏同彤嫔舒穆禄氏以及彤嫔所生的八公主,一起居住在寿中宫。

作为先帝位份不高、而且无所出的后妃,尚佳氏在咸丰一朝时自然所受到的待遇不高;比如咸丰十年十二月,咸丰帝给先帝的妃嫔们进行节赏,但是尚佳氏因为位份低、出身低并没有得到赏赐,得到咸丰帝赏赐的道光帝后妃仅五位:

琳贵太妃乌雅氏

成嫔钮祜禄氏

彤嫔舒穆禄氏

祥嫔钮祜禄氏

蔡常在蔡佳氏

之所以仅赏赐这五位先帝妃嫔,是因为咸丰帝在英法联军攻入京城的时候仅带着了这五位先帝妃嫔。也就是说尚佳氏,在咸丰帝逃亡热河的时候,被留在了京城。虽然后来也曾前往热河行宫小住,但是在咸丰十年十月二十四日开始便启程回京,十一月初一的时候回到了京城。



虽然尚佳氏在咸丰一朝时,只是一个小透明。

但是尚佳氏的心态颇好,得以颐养天年。

也正是因为她如此想得开,才得以长寿而终。

而尚佳氏也正因为长寿,得以不断地晋封位份。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其唯一的皇子载淳登基,史称同治帝,慈禧与慈安两宫皇太后开始垂帘听政。

因为新帝登基,尚佳氏作为同治帝的庶祖母,其位份再次得到提升,被晋封为皇祖尚贵人

同治帝登基后,咸丰帝的后妃们作为先帝妃嫔也需要搬到寿三宫、寿三所居住;这年十二月,尚佳氏等道光帝尚且在世的后妃们都搬到了寿安宫居住。

对于尚佳氏而言,无非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养老而已。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病重,两宫皇太后为了冲喜便大封后宫,不管是道光帝尚且在世的妃嫔们、咸丰帝尚且在世的妃嫔们,还是同治帝后妃都得到位份上的晋封。



尚佳氏被晋封为了皇祖豫嫔,尚佳氏的封号“豫”跟乾隆皇帝的豫妃封号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快乐的”意思。此时的尚佳氏已经年过半百,孤独大半辈子,确实跟“豫”不怎么沾边;但是对于心态颇好的尚佳氏而言,似乎“豫”又是最合适不过的封号。

同治帝病逝后,其堂弟载湉登基,史称光绪帝。

因为在同治帝病重时后宫诸妃已经得到了位份上的晋封,所以新帝登基后便不再晋封位份。

对于尚佳氏而言,晋封为豫嫔,无非就是生活上的待遇好了一些,其他的影响并不大。

在光绪朝时,尚佳氏跟光绪帝的瑾妃(珍妃的姐姐他他拉氏)之间有一些来往,二人在过节或者对方生辰的时候,会互送一些吃食或者针线活计。



瑾妃虽然是光绪一后二妃中的一位,但是瑾妃并不得宠,虽然年纪轻轻,但实际上跟庶祖母尚佳氏一样在宫中熬日子罢了,二人自然会合得来。

光绪二十三年八月十六日起,瑾妃还跟尚佳氏之间互送吃食,但是在二十九日这天瑾妃却为尚佳氏准备了一桌子供饭。可见二十八日时尚佳氏便去世了,其遗体被送往吉安所入殓。

这年九月二十二日,尚佳氏得以入葬慕陵妃园寝。

其宝顶的位置在慕陵妃园寝的最后一排,而且是在最西端的位置,很不起眼。尚佳氏虽然已经在嫔位上,但是作为道光帝最后一位葬入慕陵的后妃,不得不受“一些委屈”。



这其实跟乾隆皇帝的晋妃沙济富察氏一样,因为晋妃是乾隆皇帝最后一位葬入裕陵妃园寝的后妃,所以即便是位居妃位,也已经没有了适合她的位置安葬,只能是委屈安葬在最后一排,同几位贵人一起。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尚佳氏出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尚佳氏病逝,尚佳氏得以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五朝,一生经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但因为她位份低、不得宠、而且无所出,所以一直以一个局外人来看着大清的变化,而自己则是在后宫颐养天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