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轨道交通30号线一期列车。成都轨道集团供图

  2月13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获悉,今年,成都轨道集团将全力推动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30号线一期高水平开通。
  其中,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列车采用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均为“成都研、成都造”。为市民乘客带来更加安全、舒适、智慧的出行体验。
今年力推四条线路高水平开通
采用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
  今年,成都轨道集团将全力推动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30号线一期高水平开通。其中,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列车采用最高等级全自动运行系统,运用多项新技术、新设备,进一步提升全自动线路列车智能化水平,为市民乘客带来更加安全、舒适、智慧的出行体验。
  在高碑坝车辆段,巡检机器人等检测设备调试工作正如火如荼展开。以科技助力新线建设,在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等新线中,成都轨道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运用车载和地面巡检机器人,自动检测轨道情况,提高轨道检测效率。同时配置弓网在线监测装置、车辆360°外观图像故障检测系统,全方位掌握列车设备运行情况。
  在龙泉车辆段,成都轨道交通13号线一期列车整齐排列,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车辆、信号调试等工作。为保障新线建设进展,产研院车辆监造团队通过倒排工期,采取轮班工作制,分班分组、精准核查车辆生产过程和质量,筑牢新线车辆生产制造的安全质量防线。
13号线一期和30号线一期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均为“成都造”
  “聪明”的车离不开“智慧的脑”,这样的“智慧大脑”就诞生于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均为“成都研、成都造”。
  走进园区内的成都交控轨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交控”),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繁忙紧张的工作场景。该公司由成都轨道产投集团、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交子现代都市工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组建,正针对13号线一期、30号线一期线路特点,全面创新全自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技术。
  公司负责人黄超介绍,13号线一期列车为国内首创时速140公里的市域全自动运行列车。30号线一期为全国首条“常规全自动+车车通信”地铁线路,列车具备自主运算、自主规划、自主决策的能力,变得更加“聪明”,同时配备“智慧眼睛”,可以实时检测列车运行前方障碍物信息,全面保障列车全自动运行安全。
  目前,在团队近百名研发人员的推动下,两条线路均已完成系统设计、研发,正按计划开展现场动车调试。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同步播报
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工程全线洞通
  2月13日,记者从成都轨道集团获悉,近日,随着最后一台盾构机刀盘破土而出,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工程实现全线洞通,标志着线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向年内开通初期运营迈出关键一步。
  公开资料显示,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工程起于人民公园站,止于太平园站(不含),共设车站5座,全部为地下线。
  作为10号线一二期的延伸线,10号线三期开通运营后,可构建起中心城区与双流机场的快速联系,有效缓解城市中心与双流、新津等区域的交通压力。
  截至目前,成都轨道交通10号线三期全线车站已封顶,区间已洞通,附属完成总量的81%,机电装修完成62%,正加快推进附属结构、轨道铺设、机电安装及车站装修等施工。
  为提高建设效率,项目团队提前统筹协调,部分区间综合掘进指标超过290米/月,比平均盾构速度提升约60%。
  当前,成都轨道交通正开足马力,全力推动第四期建设规划项目以及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成眉线建设,奋力冲刺10号线三期、13号线一期、17号线二期、30号线一期年内高水平开通初期运营,不断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