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20日,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闽韵‘神’话”实践队深入福建宁漳泉多地,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深度挖掘游神仪式背后的文化富矿,探寻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承脉络与深远价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注入青春活力。



图 1实践队参观福州望北台真武庙

宁德大圣宫:灵霄逸韵凝圣宫,齐天信仰启哲思

1月16日,实践队踏入宁德大圣宫,这座福建唯一单独供奉齐天大圣的宫庙,宛如一座文化宝库,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密码。其信仰体系融合道、佛元素,恰似文化百川归海,呈现出民间信仰的多元包容特质。与文学经典《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紧密相连却又独树一帜,齐天大圣在此地拥有顺天大圣、协天大圣等多元化身,深刻体现道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的哲学智慧,映射出民间信仰对经典文化的创造性吸纳与转化。



图 2实践队成员采访大圣宫工作人员

大圣宫年度盛事 “巡境” 活动,是民间信仰活力的盛大狂欢。巡游队伍穿梭街巷,轿子庄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信众虔诚祈愿,居民夹道相迎,热烈氛围弥漫社区,成为凝聚邻里情感、强化社区认同的文化纽带,彰显传统信仰在当代社会维系社群关系的强大力量,为地域文化传承筑牢根基。



图 3实践队参观大圣宫

漳州龍津宫:龙津灵韵传元帅,游神嘉风焕新章

1月19日,漳州龍津宫成为实践队调研焦点。作为当地民间信仰核心地标,田都元帅传说如文化明灯,照亮民众精神世界。实践队访谈组织者与庙内人员,深入探寻游神筹备细节与田都元帅传奇身世,梳理出这一信仰从历史深处走来、在当代社会扎根的发展脉络。



图 4实践队参观龍津宫

漳泉两地游神习俗同中有异,恰似地域文化多样性的生动注脚。在相似框架下,细节处的差异展现地方文化的独特创造。游神活动所蕴含的团结协作、敬祖尊宗、乐善好施等精神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中传承民族精神、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载体,在岁月流转中持续滋养民众心灵、塑造地方文化品格。



图 5团队成员采访相关游神活动组织者

永春留安仙洞:留安仙韵颂吴公,济世慈怀耀古今

1月20日,永春留安仙洞迎来实践队探寻脚步。吴公真仙(吴岩说)的故事从元朝至大三年的贫寒农家发端,其医者仁心跨越时空。他出身底层,却心怀苍生,精研医术、遍寻良方、风雨无阻施治,以无私大爱对抗病魔,更勇斗残害百姓的蔡陈公,成为正义化身。晚年隐居修炼、功成登仙后,百姓立庙供奉、香火不绝,其事迹在永春大地代代传颂,化为地方文化精神标识,激励后人坚守正义、济世救人,为民间文化传承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图 6实践队参观留安仙洞慈恩院



图 7团队成员采访留安仙洞工作人员

传承古韵,续写新篇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闽韵‘神’话实践队” 紧扣专业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深耕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土壤,精准把握传统与现代契合点,挖掘传统文化时代价值。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拓展调研深度广度,挖掘更多民间信仰瑰宝,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讲好中国故事汇聚青春力量,助力文化自信自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谱写新华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