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真正跟我们普通人接近的,不是哪吒,也不是无量仙翁,或申公豹,而是陈塘关的众多普通百姓。
他们原本有着幸福的生活,先是遭遇了魔丸降临,把大家祸害的不轻。随后又卷入了李靖跟龙王的争斗中,最终沦为了无量仙翁污蔑东海龙王的棋子,无一幸存。
因为太乙真人贪酒,玩忽职守,被人掉包了灵珠和魔丸;因为申公豹的不服气,非要暗中捣乱,挑拨龙王跟哪吒的仇恨;更因为无量仙翁的野心,拉上了陈塘关全体百姓做陪嫁……
可惜,到最后,除了哪吒他妈,其余人全都活得好好的,唯独没了陈塘关百姓。
杨角风谈《哪吒之魔童闹海》:西游记快翻烂了,终于搞清了《哪吒2》陈塘关百姓,为何下场凄惨?
一、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最后哪吒跟敖丙都被天劫击中,肉身被毁,太乙真人这边还在想办法重塑肉体,那边的申公豹就去龙宫找东海龙王拱火了。
最终,东海龙王因为敖丙的死而发怒,决定小小惩罚一下李靖全家,及陈塘关百姓。
因此,陈塘关遭遇了第一次围攻,申公豹拿着西海龙王的裂空爪,划破天空,放出了龙宫底下被镇压的妖族,开始进攻陈塘关。但是,那一次进攻,最终因为敖丙的突然出现而停止。除了守城将士们有伤亡,倒也没有伤到城中的百姓,大家暂时是安全了。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无量仙翁的阴谋逐渐得逞,陈塘关百姓成了其手中的棋子。他本想用木龙灭了陈塘关,并甩锅到龙族身上,却没想龙族那边出了叛徒,西海龙王、南海龙王和北海龙王为了逃离地牢,选择了跟无量仙翁合作。随后,西海龙王划破天空,将岩浆灌入陈塘关,至此,陈塘关全体百姓都被岩浆所吞没,全都成了碳化人。
哪吒得到消息后,一路大哭着跑回陈塘关,边跑边喊着“爹”、“娘”,并在发现自己亲娘的一顶头盔后彻底破防,泪水奔涌而出。
随后无量仙翁也赶到了,并发出一句感慨,给整个事件定了性:
“龙族屠戮无辜百姓,犯下这滔天恶行……”
这也是全影片中,唯一一个提到要替陈塘关百姓“报仇”的人,还是一个反派。
二、
陈塘关的百姓就这么死了,无量仙翁没有表现出一丝怜悯,太乙真人也没有表现出对他们死亡的愤怒,就连哪吒愤怒的也仅仅是自己的母亲死了,还被仙人欺骗了,而不是百姓。
而死亡的众多陈塘关百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外乎被岩浆逼着逃到屋顶上,并将小女孩围在中间紧紧抱在一起,最终成了碳化的一家三口。
这一家三口在影片中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路人甲,实际上,从第一部到第二部也做足了铺垫,出场次数并不少,是有血有肉有故事,活生生的人。
比如一家三口的母亲,在哪吒出生的时候,被发狂的魔童撞倒在地。于是,她的儿子要报仇,这才成立了伏魔帮,带着一群小伙伴想办法给哪吒点颜色看看。虽然他跟哪吒有仇,几次交锋都没有占到上风,但最后被哪吒的牺牲所感动,决定成立哪吒帮,再不跟他作对了。
估计他的父亲早亡,也让小小的他,从小就产生了保护母亲和妹妹的担当。
而伏魔帮的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也就是《哪吒1》中被海夜叉抓走的小女孩。当时确实是哪吒拼尽全力将其救下,但是陈塘关的百姓并不信,并一致认为是哪吒抢走的小女孩。而这个小女孩,也是最早向哪吒释放善意的孩子,还跟他一起踢毽子。
可惜,就这么三个有情有义,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就这么没了,没了。
三、
除了这一家三口,还有很多普普通通的百姓,全都因为这场劫难,丢了性命!
比如哪吒出生的时候,一大群人堵在李府门口,有一心要帮忙介绍对象的媒婆,有演奏小团队即兴表演《灵珠降世》,还有单纯就是过来道喜讨喜的。
再比如哪吒在重塑肉身的过程中,一群百姓帮忙挖莲藕,熬藕汁。这其中也不乏搞笑的成分,有挖鼻涕的,有抠脚丫子的,还有身上贴的膏药掉里面的……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被感染了。
总而言之,在影片中,这些人物的塑造并不是一个个数字,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也有着自己的爱好,和生活。
作为陈塘关的父母官,不能说他们不体恤百姓,否则也不会精心备战,对抗龙族保护家园了。而且,在第一波进攻结束后,李靖也是拉下脸面向申公豹求情,能否搞一些草药来,他要救治受伤的将士和百姓。
可是,面对三条龙的进攻,作为陈塘关守将的李靖夫妇,却选择了被石化。要知道他们俩可是人族里面,唯二两个可以上天遁地的高人,他们要是都躲了,那手无寸铁的百姓,更是必死无疑。
当然,敌我力量悬殊,这个时候硬拼也是死,很好理解。但是,影片中总感觉少点什么,尤其是李靖夫妇活下来后,并没有体现出对百姓的那种愤慨。面对杀了陈塘关百姓的始作俑者,就打了一顿,就完了?
四、
有人说,这是因为陈塘关的百姓对哪吒不好,他们之间没有情感交流,所以不心痛。
也有人说,影片的篇幅有限,虽然渲染了陈塘关百姓的死状。但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让李靖夫妇、太乙真人,乃至影片的主角哪吒和敖丙去悲伤百姓的事。毕竟,哪吒的亲娘都化成丹了,他哪还有精力去悲伤别的人。
幸亏我(凡是账号名不是杨角风发作的均为抄袭)熟读《西游记》,这也是封神演义也好,各类改编的影视剧也罢,它们的祖师爷。可以说,这些作品最初的设定,均来自于西游记这本书。那么,在《西游记》中,普通百姓成了棋子被屠杀,有没有大神怜悯呢?
其实,甭管是古代,文学作品,还是现代实际生活中,具备同情心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对于普通人来讲,绝大部分人都具备一颗怜悯之心,也富有极大的同情心,但也仅此而已。因为甭管我们同情或者不同情,那些受难或者受灾的百姓,都对他们的生活起不到多大的影响。当然,也不能说丝毫没有,至少在网上表达一下同情心,也能唤起个别某些有能力人的同情心。
而哪类人具备同情心,或者怜悯之心,就显得非常重要呢?
大人物!
也只有他们,才能决定普通人的喜怒哀乐,生活好坏,幸福与否,甚至生死问题。
五、
同样,某些大人物的成长史,也是从寻求大人物怜悯,到成为大人物去怜悯他人。
比如天庭三大反骨之一的孙悟空!
他跟哪吒不同,哪吒那小子一出生就表现不凡,自己在家里坐着师父就找上门了,从小就不知道挨欺负这三个字怎么写。
但孙悟空就不行了,在他还仅仅是一只猴子的时候,可谓童叟无欺,人畜无害。在他有求于大神传授武艺时,他就会把自己说的更可怜一些,比如面对菩提祖师时自我介绍:
“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
正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当他拥有了一身本领后,可就再也不是当初的他了,回到花果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劈了混世魔王,连同他那一窝小妖:
“领众杀进洞中,将那大小妖精,尽皆剿灭……”
要知道,孙悟空不在花果山的那段时间,人家混世魔王也不过是抓几只小猴去伺候,至少没有伤害他们性命。
当然,强中自有强中手,取经路上,孙悟空从来不会对小妖们心慈手软。但是,若遇到比自己还狠的人,即便是东来佛祖,也是吓得直哆嗦:
“东来佛祖那里去?弟子失回避了,万罪,万罪!”
同样,孙悟空在没戴紧箍儿之前,对待唐僧是一个态度。在戴上了紧箍儿之后,对待唐僧又是另外一个态度,毕竟猴子也怕疼。
六、
唐僧也算是得道高僧了,面对不公的事,他往往都会产生同情心,并命令徒弟们去帮他完成心愿,比如在乌鸡国、宝象国、比丘国等。
但他也是看人的,若是遇到观音菩萨的宠物金鱼精下凡,一看情况不对,也要跑路的。也正是因为急着跑路,结果着了灵感大王的道儿,连人带马都掉落通天河中,以至于猪八戒都嘲笑他要改名了:
“不叫做三藏了,改名叫做陈到底也。”
在比丘国,唐僧倒是怜悯心泛滥,见国王要吃小孩子心肝,心痛的都走不动路,一个劲让孙悟空救孩子。可是,等到见了国王,被国师点名要吃心肝后,吓得连师父都不要当了,给孙悟空磕头都行:
“你若救得我命,情愿与你做徒子徒孙也。”
包括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陈家庄的百姓见到她,是救星到了,自己的性命有救了。但是,对于通天河里面的生灵来讲,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自己的死期也到了:
“原来那里边水怪鱼精,尽皆死烂。”
对于镇元子来讲,观音菩萨降临五庄观,那是蓬荜生辉,得热情款待。但是,对于长安城的土地来讲,观音菩萨到来,是福是祸可就说不清了:
“行至大市街旁,见一座土地神祠,二人径入,唬得那土地心慌,鬼兵胆战,知是菩萨,叩头接入。”
是啊,万一说错了什么话,做错了什么事,菩萨发起怒来,不光工作不保,搞不好性命都没了。
七、
之所以举上面的几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普通老百姓如果没有成长为大人物的机会,那就只剩下请求大人物的怜悯了。
其实甭管是《西游记》,还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亦或者其他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普通老百姓都是作为某种物品,附庸在大人物身上的。
就比如陈塘关的百姓,明明是哪吒“害了”敖丙,可东海龙王却不想着杀哪吒,亦或者牵扯到不想哪吒被杀的李靖夫妇。他却动不动就讲,让陈塘关的百姓为自己的儿子偿命。要知道,就算是龙族围困了陈塘关,但也挡不住李靖夫妇和哪吒啊。
换言之,哪吒和父母打算走人的话,龙族根本就拦不住他们,杀百姓也就成了单纯的泄愤了。
在今年的另一部封神类型的电影《封神之战火西岐》中,也有类似的情节,明明是姬发惹怒了纣王,可同样是整个西岐的百姓遭殃,纣王给太师下达的命令,也是杀光西岐所有的百姓。
即便姬发自己把自己绑了去谢罪,也难以改变西岐所有百姓,将被杀光的下场。
好在姬发确实是个有担当的小侯爷,选择了跟百姓一起抗争,并最终赢得了胜利。但凡他要是跟李靖夫妇一样,灾难来临时,选择了石化退缩,而不是勇往直前,那西岐的百姓也将会尸骨无存。
也就是说,大人物还有选择,逃还是守,而普通百姓根本就没有选择,只能选择跟城池共存亡。
八、
这些还是有外敌入侵的时候,但有时候伤害百姓的,不一定是外人,而恰恰是自己的君王。
在《西游记》中就存在好几个国家,君王好杀成性,希望杀人,比如祭赛国国王,国宝丢了不去找,自己在家里杀和尚玩。还有车迟国国王,就因为身为道士的三大国师会求雨,就把怨气发泄到和尚身上,害死了不少。
这俩国王杀和尚,好歹还有个理由,一个是弄丢了国宝,一个是不会求雨,可灭法国杀和尚,可就毫无缘由了,连前来送信的观音菩萨都纳闷:
“那国王前生那世里结下冤仇,今世里无端造罪。二年前许下一个罗天大愿,要杀一万个和尚。”
除了要和尚命的,还有拿自己子民的孩子下手的,比如比丘国国王,要杀一千多名小孩取心肝吃。
可以说,整部《西游记》中,最听话,最没脾气,任由他人宰割的百姓,就这一家。傲来国被孙悟空偷了武器,人家后来逮到机会,都组织了不少猎户打上花果山,活捉小猴子。
祭赛国的和尚们,突然大街上见到了唐僧师徒,过去就喊冤:
“爷爷,我等是金光寺负屈的和尚。”
车迟国的和尚们,因为做梦说有齐天大圣会救他们,都能咬着牙坚持,等待被解救的那天。
可比丘国的父母们,面对国王的一纸命令,竟然是自己将孩子装进鹅笼,挂在门口。唐僧师徒走过的时候,没有一个父母守在孩子身边,甚至连一个哭的都没有。
九、
如果这些当父母的,碍于国王的权威,在家里偷偷哭也行,可惜,他们还得强颜欢笑,开门迎客做生意:
“酒楼歌馆语声喧,彩铺茶房高挂帘。万户千门生意好,六街三市广财源。”
要知道,见到这种场景,连一向胆小怕事的唐僧都心痛不已,一个劲喊这是昏君,这是昏君,却没有听到一个百姓说句愤怒的话。
可以说,若不是唐僧同情他们,拿紧箍儿咒威胁孙悟空,让他去拯救这些孩童。那他们的孩子被开膛破肚,挖了心肝之后,当地的百姓依然不会有所行动,依然会混混沌沌的活下去。
但这种人类之间的互相伤害,只要出来个类似孙悟空这种神仙级别的大人物,给搅和一下,都能避免悲剧的继续发生。
可若是遇到大神来祸害百姓呢?
比如狮驼国,全国的百姓都被吃了,近在咫尺的灵山佛爷选择了视而不见。远在天庭的玉帝,也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闻不问。
这还是妖怪过来祸乱人间,最后被孙悟空逮到机会捅到了佛爷那里,如来佛祖就算再会狡辩,也不能说大鹏鸟做的对。
但对于大鹏鸟的处罚,却仅仅是当自己的护法,不允许再到处乱跑了,怕他不愿意,还特意加上一句:
“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
十、
这种好歹还能找到更大的神来主持正义,虽然狮驼国的百姓死光了,虽然没人再记起他们,好歹有人来处理了。
可若是三界的大天尊跑下来祸害百姓,可就没地方说理去咯,比如凤仙郡的大旱:
“一连三载遇干荒,草子不生绝五谷。大小人家买卖难,十门九户俱啼哭。三停饿死二停人,一停还似风中烛。”
这一点就特别像《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陈塘关百姓了,明明是哪吒惹的祸,到头来牺牲的却全是普通老百姓。是啊,明明是郡侯惹怒了玉帝,到头来遭殃的却是凤仙郡的百姓。
貌似郡侯跟李靖夫妇一样,惹了祸,也在尽量救助百姓,其实不然!
后者是直接选择了放弃,而前者是,明明自己有能力救助更多的百姓,却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理所当然。
别看郡侯又是贴榜,又是忙活着求雨啥的,可全郡三分之二的人都饿死了,剩下的三分之一也似风中烛,郡侯却没想过开仓赈灾。
他家的食物多得可怕,连猪八戒这种在陀罗庄一顿饭吃七八百人一个月口粮的饭量,都能吃饱。却不想拿出来给当地百姓,不知道能救助多少的人。
在郡侯的眼中,钱根本用不完,随便赏,动不动就给千金酬谢,可在百姓的眼中呢:
“……斗粟百金之价……十岁女易米三升……乡下欺公,打劫吃人而顾命……”
甚至,在雨求下来,老百姓依然饿着肚子的时候,他开始大摆宴席款待唐僧师徒:
“一日筵,二日宴,今日酬,明日谢,扳留将有半月……”
所以,玉帝在这件事上做法太残忍,这郡侯也不是什么好人,也难怪孙悟空临走时会讽刺他:
“果是贤才能干的好贤侯也!”
总而言之,社会就是这么残酷,就像角风我玩某款游戏一样,被一个氪金佬往死里欺负,跟他理论的时候,他就说了:
“如果靠耍嘴皮子,讲道理,就能让对方认怂的话,那我的钱岂不是白充了?”
如果靠讲道理就能阻止对方欺负自己的话,那这个世界也就没有战争一说,大清也不用签订那么多不平等条约了。
是啊,如果一介凡人跑过来跟我这种修炼成大神的神仙讲,我这样做不道德,那我这个大神岂不是白修了,又怎么体现当神仙的乐趣呢?
说白了,你我皆是陈塘关百姓,除非自我修炼成大人物,才有人过来跟你讲道理,否则,只有自求多福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看电影,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乐趣,喜欢就请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