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三峡集团所属三峡能源宁夏利通检修中心电气班班长黄科的心情与往年相比轻松了不少。因为春节用电保供高峰期间,他常驻的场站不再需要留人现场值守。得益于场站的智能化升级改造,黄科仅需在区域检修中心里盯着屏幕,即可完成值守。


▲ 三峡能源宁夏利通检修中心中控室 摄影:汤昊


▲ 机器狗在厂区内巡检 摄影:刘若曦

在黄土高原上的丘陵地带,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远离城市,周边人烟罕至。此时电站管理区院内,只有一只机器狗在巡逻,升压站内两台轨道巡检机器人在工作,还有两台可定时起飞的巡检无人机。30公里外的利通检修中心,值班员正在智能系统里对巡检结果进行分析比对。

黄科说:“节前,我们针对春节保供的要求,对现场设备进行了一次特巡,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消缺。之后通过对智能设备设定巡检周期,定时开展设备巡检,巡检结果实时上传至巡检平台进行分析后,我们的运维人员可远程对巡检结果进行确认。”这也是场站内不再留人现场驻守的原因。


▲ 三峡能源宁夏同利第三风电场(三峡能源供图)

长久以来,不论是在雪域高原还是在戈壁沙漠,新能源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运维人员的艰辛守护,驻守在偏远地区场站的运维人员则面临着更为艰苦的生活、工作条件。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的迅速扩大,如何在保障安全稳定生产的前提下提高运维效率、改善运维人员工作条件成了新能源业务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响应国家对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战略要求,三峡能源于2022年8月启动“基于多源感知和云边融合的西北干旱地区智能场站整体解决方案研究与示范应用”科研项目。该项目以甘肃武威光晟光伏电站、青海风铎风电场以及宁夏同利风电场为试点,开展“三峡能源智能场站云边融合”的科研工作,对新能源场站运检精益管理方式及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进行研究,从新能源场站全生命周期角度统筹考虑场站智慧化整体解决方案,给出场站规划、设计、建设、调试、运维各阶段的具体改进建议。2024年12月,三峡集团首批开展智能改造升级试点的三个光伏场站和风电场均顺利通过试运行验收,转入正式运行阶段,为春节期间能源保供再添科技动能。


▲ 智能场站实现无人值守 摄影:刘若曦

甘肃武威光晟光伏电站是三峡能源首个采用云边架构的无人化智能光伏场站,运维工作实现智能化后,运维人员巡视工作、定期工作、保卫工作中合计减少工时19646小时。所在检修中心仅安排4人就能够完成机动性维护检修、故障处理、技术改造等工作。今年春节期间,甘肃武威光晟光伏电站实行无人值守,由区域集控中心统一监测维护。

“从试运行的效果来看,这套智能化系统深度应用后至少节省了27%的人工工时。让运维人员得以从繁琐、重复的日常巡检中抽身,更多地将精力投入技术创新类工作中。”三峡能源智慧运营中心专业师牛霈说,“这批试点场站顺利通过试运行验收,为我们实现‘无人运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2024年12月,智能场站的“大脑”——基于多源感知及云边融合的新能源场站智能化系统获得权威科技成果评价机构认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系统投运后能为新能源场站改变运维模式提供更坚实的技术和安全支撑,从而进一步减轻场站人员值守的压力,增强各新能源场站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 导轨机器人在继保室保护屏柜上读取设备数据 摄影:汤昊

场站智能化带来的益处不仅于此,通过运用好数据采集与分析,电站的运维水平也实现了提升。据三峡能源智慧运营中心副主任兰金江介绍,应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数据价值,通过进行故障诊断及预警系统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检修模式由计划检修向预测性维护的转变,提高设备健康的精益化管理水平。目前已完成了46个预警模型开发及部署工作。

今年春节期间,同利第三风电场这座正式运行的智能场站无人值守安全稳定运行,圆满完成保供任务。“智能设备及时高效地完成了巡检监视工作,出现任何问题系统会第一时间告警,特别让人省心。”黄科说,“这就是科技改变生活吧!希望我们的智能场站越来越多,越来越聪明。”

牛霈告诉记者,2025年三峡能源将在已经运行的各类新能源场站中继续推广智能化系统应用,还将首次探索该系统在海上风电项目的应用。新的一年,“智慧之光”正在逐一点亮越来越多的新能源项目。(中国三峡集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