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980年,当潘文石毅然决然地走进四川卧龙,那时的他就有一个目的---研究可爱的大熊猫。
只是因为他发现自己的观点和很多人都不大一样,所以他才决定到四川的卧龙进行研究。
但谁也没想到,这一研究就是30年。
在这30年的时光里面,每年都会有2个月的时间在家,剩下的时间他就在野外追踪熊猫的脚步。
然而,追踪熊猫的道路向来都是辛苦的,1982年3月就发生了一件令人倒抽一口冷气的事情。
潘文石在卧龙山区追踪大熊猫的事候,因为当时的地形环境很是复杂,他一个不小心,竟然从200米高的山崖摔了下去。
这么高的地方摔下去可真是要危及性命的,慌乱之中,他抱住了一棵从岩石缝里面长出来的杜鹃树。
然而,树枝终究无法承受他的重量,很快树枝就断了,他摔到了一块坚硬的石头上面。
虽然勉强没有性命之忧,但这次经历却给他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创伤 —— 因为摔得很重,他的肛门撕裂了。
受伤后的潘文石生活更艰苦了,他根本就没办法正常吃饭,每天就能勉强吃一勺蜜和一个鸡蛋。
在那荒无人烟的山林中,他忍受着身体的剧痛和精神的折磨,孤独与绝望如影随形。
终于,在精神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之下,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信中充满了迷茫与困惑:这条路真是难走,我要不要也出国呢?
就在他陷入绝望的深渊时,父母的加急电报犹如一道曙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他们希望潘文石能够渡过难关,成为一块“真金”。
于是潘文石克服了困难,一个月之后他就爬上了海拔将近2900米左右的山上,想着给大熊猫去戴上跟踪项圈。
30 多年后,当潘文石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依然觉得感慨万分。
他其实明白,当初父母的话只是解惑,真正让自己坚持下来的,是他对大熊猫事业的热爱
时间一转就到了80年代,那时四川乌龙发生了一件经久不遇的事情—---箭竹林中的竹子们跟商量好了似的,一夜之间开了花。
与此同时,人们接连发现了几只大熊猫的尸体。
一时间,很多人认为这些大熊猫的死亡跟竹子开花有很大的关系,毕竟竹子开花之后很多都会死去。
面对这样满天飞的猜测,潘文石没有盲目相信这种说法,而是决定深入研究。
他干脆进入山中,寻找大熊猫的踪迹,花了整整2年时间,不辞辛劳地总计收集了599团熊猫粪便。
通过对这些粪便的细致分析他发现:
大熊猫吃掉和毁掉的竹子只占当地竹子新生长的 2%,这个比例是比较低的,根本就不至于让大熊猫没饭吃而饿死。
这一科学的结论,打破了人们的固有认知,为大熊猫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984年,潘文石怀着对大熊猫的深深关切,给党中央写了一封长信,他在信中指出,当时筹建大熊猫饲养场的做法可能会对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不到一个月,他的报告就被中央批准了,大熊猫饲养场停止了筹建。
这一举措,为大熊猫的保护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1993年的时候,潘文石再次向党中央写信请求拨款。
他深知,要想真正保护好大熊猫,就得让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后来国务院拿出 5500 万人民币建立了长青保护区,将熊猫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保护了起来。
如今,长青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国内野生大熊猫数量最多的地方之一,这其中离不开潘文石和他团队的不懈努力。
在和大熊猫长期接触的过程中,他比较细致地了解了野生大熊猫的社会结构、行为方式和婚配方式,为人们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在与大熊猫的长期相处中,潘文石与许多大熊猫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娇娇” 就是其中一只让他印象深刻的大熊猫。
在野外生长的大熊猫比较胆小,可“娇娇”却是个不服输的。
它见了潘文石一行人之后,像是被触碰到了什么逆鳞一样使劲追赶,逼得他们只能拼命地跑,生怕被娇娇咬到。
不过潘文石知道,“娇娇”这样做是生怕自己的幼崽会受到伤害。
为了能取得“娇娇”的信任,潘文石平时会努力试着和她沟通,跟她说话,表明自己没有任何恶意。
时间一长,“娇娇”似乎也开始慢慢相信这些人不会伤害它的孩子,于是情绪才稳定了不少。
最后,就算潘文石当着她的面将它幼小的孩子抱起来,“娇娇”也完全能够接受。
这种人与大熊猫之间的信任,是潘文石多年来用心呵护的结果。
1997年夏天,潘文石来到自己曾经住过的一栋房子里面,之前他就在这里研究过大熊猫。
没想到第二天一打开门,他就看见当年娇娇的孩子“希望”正坐在门口!
潘文石激动不已,他发现希望也已经怀孕了,于是给她检查了身体吗,还抽血做了鉴定,逛了一顿山泉水之后,才放它走。
潘文石一直认为:“熊猫经历了几百万年的演化,并不是为了在动物园取悦人类。”
虽然野生环境下生活条件并不是那么好,还要面临很多危险,但它们应该是自由的。
这些结论,都是他在野外扎根了17年的时间,甚至和这些山野间的生灵同吃同睡得出来的结论。
2021年参加节目《朗读者》的时候,潘文石已经84岁了,但他依然精神矍铄。
那坚定的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对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他的一生,都在为大熊猫的保护而奋斗,他的贡献,不仅为中国的大熊猫保护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为全世界的动物保护事业树立了榜样。、
参考:
央视网《“熊猫之父”潘文石:用37年荒野人生 坚守精神家园》2017-3-29
央视网《朗读者潘文石:“我愿意荒野终老”》2021-11-30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熊猫爸爸”潘文石:捍卫自然和谐的执著卫士》20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