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评论员 胥帅

截至2月13日收盘,A股前十大高价股分别为贵州茅台、寒武纪-U、北方华创、金山办公、达梦数据、惠泰医疗、恒玄科技、比亚迪、同花顺、国盾量子。回想5年前,医美和白酒消费股在A股高价股榜单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半导体设备、AI芯片等硬科技企业越来越多进入前十,这表明市场开始对技术壁垒和长期增长潜力给予溢价。从“消费溢价”到“科技溢价”的转变,反映了资本市场对生产要素价值的重新评估。

随着爱美客等消费股的退位,寒武纪等AI企业接替而上,体现了风险偏好和投资定价权的转移。过去,消费股的高估值基于3%的永续增长率假设。而如今,头部科技股的估值提升,更多地依赖于对未来技术发展的乐观预期和研发投入的实际支撑。这种变化不仅代表了市场对科技的预期,也与这些公司强大的研发投入密切相关。

根据2023年年报的数据,寒武纪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到157.53%,国盾量子为82.51%,金山办公为32.3%。寒武纪的市值已不再完全依赖当前盈利,而是对其芯片生态系统的前瞻性定价。尽管硬科技企业研发周期长、投入金额大且投资风险高,但一旦取得技术突破,往往能获得巨大的市场回报和长期竞争优势。这种特性与当前投资者寻求长期收益的风险偏好相契合,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为这些企业的未来发展买单,给予其更高的估值和股价。这种溢价,本质上是资本市场为可能改变产业格局的技术创新支付的期权费。

这种风险偏好的转变不仅有助于硬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促进了资本流向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领域,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需要注意的是,比亚迪也进入了A股前十大高价股榜单。虽然比亚迪具有强烈的制造业属性,但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其资本投入逐渐转化为“高级资本”。

过去,制造业企业的资本投入通常被视为“初级资本”,用于维持产线的更新和改造。而现在,比亚迪的技术进步,如智驾和固态电池等领域的突破,正在逐步转变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壁垒,这也是投资者愿意为其资本沉淀支付溢价的原因。这其中,一方面是制造业向科技赛道的资本“迂回”,另一方面则是直接对硬科技的高强度投入,两者共同促进了“初级资本”向“高级资本”的进化。

值得一提的是,A股前十大高价股榜单是动态变化的,风险定价的推高往往也伴随着潜在的“估值杀”。每年都有企业进进出出,那些曾经离开榜单的公司,往往是因为所在赛道逐渐成熟,核心竞争力下降,或过度依赖概念炒作。因此,投资者也需要警惕风口过后的“退潮”现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