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小董起义80周年。8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卢文、朱守刚、周才业、陈浩、林国兴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钦州这块红色土地上,组织发动了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小董起义,向国民党顽固派打响了第一枪。钦县党组织活动由此从隐蔽斗争转入公开武装斗争。

起义背景:1944年12月,豫湘桂战役国民党部队大溃退,侵华日军打通湘桂线,分兵经钦州直出广州湾,钦州告急,华南告急。为抗日救国,中共南方局指示广东南路特委翌年春节前后发动抗日武装起义。1945年1月,中共钦县特派员卢文接到上级党组织命令后,立即召集钦县党组织的骨干紧急会议,传达特委武装起义指示精神,马上着手准备武装起义。


传达武装起义的决定(卢文/画)

起义准备:早在日军入侵钦州之前,因开辟新区工作和发动组织群众救亡图存的需要,中共合浦中心县委从1939年3月起,先后6次派出庞自、林国兴、梁子材、周才业等22名共产党员,分别来到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南路第九游击队以及县内一些中小学校,以教师、政工人员和学生等身份为掩护,建立党小组、特别支部开展党的工作,并逐步发展了一批党员。1941年5月,朱守刚回到小董,通过堂兄朱守逸的关系和身份掩护,办起了小董一、二、三保联立国民小学,三年后发展到第十一保校,安置了地下党员和进步青年,为小董起义培养了大批骨干和提供便利。1944年3月,钦廉四属党组织从灵山调卢文来钦县负责党的领导工作,党组织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在钦州镇、小董圩发展一批党员,壮大了钦县党组织力量。1945年2月17日,参加起义的联保校教师有朱守刚校长和四名教师,起义后陆续参加革命的老师、学生、校工有30人。联保校为钦州的解放事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骨干力量。


六虾第一次会议。1945年1月中旬,按照南路特委关于举行武装起义的决定精神,钦县党组织负责人卢文在小董镇六虾村(今属板城镇),组织朱守刚、周才业、陈浩、林国兴等人召开党员骨干会议,研究起义准备事项,深入讨论了起义的人员、武器、经费等问题。

六虾第二次会议。1945年2月上旬,钦县党组织再次在六虾村召开党员骨干会议。这次会议明确了小董起义的队伍名称、动员口号、领导机构、起义时间、行动目标和成功后的行动计划,为发动起义作进一步的准备。


六虾祠堂(小学)

起义经过和战果:1945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五日),在卢文、朱守刚、周才业、陈浩、林国兴的领导下,钦县共产党组织在小董举行武装起义,组成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起义部队袭击国民党兵团第二自卫大队部,未获成功而转移。2月21日在小董镇八甲村击退国民党反动武装后向南宁进发。后辗转于小董、板城以及十万大山、沿海大风江等地开展艰苦卓绝的战斗,取得多个战役胜利,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作出巨大贡献。


红线为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活动与行军路线;蓝线为国民党军活动路线。

十三烈士

在小董起义过程中,先后有13人被捕遇害,其中林国兴、陈浩、陈中任、陈均苑、冯东泰、许焜、梁家训、张创业、邱翠琼9人被押往钦州,国民党严刑审讯,但他们坚贞不屈,严词驳斥,表现了崇高的革命气节。3月10日,国民党将这9位同志秘密杀害于钦州镇牛圩坡。廖寿南、施邦珍、廖开邦、梁德卿4人也于同日被国民党杀害于小董圩旁白坟岭。


牛圩坡烈士纪念碑


小董起义纪念碑

历史意义

小董起义打响了共产党在钦县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在钦县从地下秘密活动进入公开武装斗争的转折点。小董起义是钦州红色宣传队。她向周边地区数十万人民宣布,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主义的道路,才是人民解放的道路。小董起义又是红色播种机。起义队伍中的骨干,像种子一样,在钦州各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孕育出更多的种子,为钦县党和人民争取革命的胜利,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做了准备,在解放战争中配合南下大军解放全钦州,在剿匪斗争中,坚决消灭土匪,并开展宣传组织群众、建立民主政权、恢复发展生产以及土地改革等工作。

▍图文来源:市党史办 钦北区新闻中心

▍图文整理:宣传和对外交流科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