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环球时报报道,近日美国政府以芬太尼等问题为由,悍然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面对美方这一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破坏中美正常经贸合作的单边主义行径,中方迅速回应,展现出坚定捍卫自身权益的决心。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商务部也已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并将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这一系列反制措施又快又狠,一时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焦点,也让特朗普此前相关贸易政策主张再次被推到台前。

特朗普上台后,在贸易政策上表现出强烈的单边主义倾向,尤其在中美贸易关系上动作频频。回顾历史,早在其第一任期,就迷信关税手段,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来解决美国面临的贸易逆差等问题。他一直秉持一种错误认知,觉得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了大亏,认为中国占了便宜,存在着明显的“利益误区”。

从数据来看,在1790年 - 1860年之间,关税曾在美国政府收入中占比高达90%左右。但到2024年,即便美国关税逐年增加,可关税占政府收入的比重仅为1.6% ,关税已从主要财政来源转变为一种贸易或外交“武器”。特朗普在第一任期提高关税后,不但没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难题,美国智库测算显示,加征关税导致美国通胀和投资成本上升,平均每个美国家庭每年的税费增加600多美元。



特朗普(资料图)

美对华贸易逆差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受到两国产业竞争力、经济结构、国际分工、贸易政策以及美元货币地位等诸多因素影响。中美贸易顺差虽在中国,但实际双方都从贸易中受益。

美国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美元供给需满足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需求,其对其他国家存在贸易净额逆差是必然的,这是美元发挥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功能的客观要求。若美国想减少逆差,就应着力提升自身产业和技术等级,而不是企图通过伤害他国、拉低国际分工水平来填补国内蓝领工人就业需求。特朗普这种错误认知下的政策,不仅无法真正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还会削弱美元应有的经济、科技和金融实力支撑。

在“秩序误区”方面,特朗普作为从微观企业界出身的政治人物,对宏观国际经贸和金融规律与秩序缺乏深刻理解。他常以私营企业主的狭隘视角,简单粗暴地评判国际经贸事务中的利弊得失。

同时,他对不同国家国情,尤其是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特色国情缺乏了解,在面对中国政府宏观调控和动员能力时,深感压力却又无法正确认知。虽然特朗普不像拜登那样有着强烈的意识形态偏见,但在国际经贸秩序认知上的偏差,依然严重影响着他的贸易决策。



特朗普(资料图)

此外,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分工已进入“一体化”阶段,跨国运营成为常态。中美两国作为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本应携手共进,构建正确的相处之道。但特朗普却陷入“时代的误区”,还秉持着过去那种一家一户、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利益独享”的陈旧观念,忽视了中美两国紧密的利益联系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需要。这种零和游戏思维,显然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面对美国此次加征关税的挑衅,中方迅速且有力地做出反制。从加征关税措施来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能源领域,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这一举措一方面是为了减少对美国能源产品的依赖,推动国内能源产业的自主发展,降低因过度依赖美国能源而带来的供应风险;另一方面,也给美国能源出口企业带来一定压力,促使其重新审视对华出口策略。美国能源在对华贸易中曾是顺差领域,2024年美国在能源领域对华顺差达1566.76亿元,中方此举精准打击其优势领域,让美国认识到贸易霸凌的后果。



特朗普(资料图)

对于重点商品,如原产于美国的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中方加征10%关税。这些商品在中国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加征关税直接影响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以汽车为例,加征关税后,美国汽车在中国市场价格上升,消费者购买成本增加,销量和市场份额必然受到冲击。这不仅是对美国相关产业的直接回应,也为中国本土相关产业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推动国内产业优化升级。

除了这些,中方对原产于美国的涵盖化工品、电子产品等多个领域的相关进口商品,在现行关税基础上加征相应关税。通过全面提升对美国商品的进口成本,中方迫使美国重新评估对华出口策略,让美国认识到其单边主义贸易政策需付出沉重代价。

除了关税反制,商务部将美征税措施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这是在多边贸易体制框架内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举措。美国对中方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是典型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中方通过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规则为武器,向国际社会表明美国的错误行径,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贸易体制。



特朗普(资料图)

商务部还将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这两家实体违反正常市场交易原则,中断与中国企业的正常交易,对中国企业采取歧视性措施,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合法权益。中方此举旨在对这类损害中国利益的企业进行惩戒,维护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保障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中方的反制措施对中国经济有着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产业升级方面,面对美国产品高关税,中国企业不得不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汽车领域为例,中国将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研发力度,减少对美国汽车的依赖,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在农业领域,加大对国内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提高农产品自给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展望未来,随着中美双方在经贸领域的沟通与合作不断深入,中美贸易摩擦有望得到缓和,逐步取消关税措施,推动中美贸易关系稳定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在应对贸易摩擦过程中,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全球产业链重构加速,各国加强经贸合作,提升全球产业链的稳定性和效率,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在这场中美贸易博弈中,中方始终保持坚定立场,以理性、有力的方式回应美国的贸易霸凌。通过一系列反制措施和提出的解决方向,中方不仅维护了自身利益,也为全球贸易秩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未来,期待中美双方能够摒弃分歧,重回合作共赢的正轨,共同推动全球经济繁荣发展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