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走在广州的街头,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发现BRT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对BRT线路进行了多次调整——去年8月,B2A、B27两条线路停运;今年2月,B1路快线、B4路快线等六条线路也计划暂停运营。曾经密密麻麻的线路图上,如今广州BRT线路从43条缩减至35条。
▲图源网络
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地铁网络的扩展和 “电鸡”的增多,公交出行比例明显下降,BRT载客量也大不如前。时过境迁,广州BRT终究会退出历史舞台吗?
01
15年的瞩目与落寞
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 BRT)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巴西库里蒂巴市,时任市长杰米・勒纳提出这样一种创新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到了2004年,北京开通了中国首条BRT线路,此后其他城市纷纷效仿,其中就包括广州。
21世纪,广州城市中心逐步东移,天河路、中山大道一带车流量日趋上升,时常出现严重的交通堵塞。为了改善此情况,2008年广州BRT项目开始建设。据2009年的报道,中山大道BRT试验线的工程投资为7.23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约3157万元。
▲BRT建设前的路况,图源网络
在建设之时,BRT就已经在广州引发过激烈的舆论争议,声音主要集中在:原本不堪重负的路况中,要再挤出两至三条车道给BRT,恐怕会从拥堵变瘫痪;耗费巨资建设 “发展中” 与 “发达” 过渡性的公交系统属浪费;BRT 是否只是为广州亚运会所建的形象工程等等。
2010年2月10日,广州BRT正式建成通车,西起天河体育中心,终点为黄埔夏园站,全长 22.9 公里,采用 “封闭走廊 + 灵活线路” 的模式,在 BRT 专用通道内只走 BRT 车辆。
▲图源网络
建成不足三个月后的2010年5月1日,广州BRT最高客流量达96万人次,高峰期平均每10秒通过一辆车,成为世界第二大运力以及亚洲最繁忙的BRT系统,并陆续获得了2011年国际可持续交通发展奖、2012年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灯塔奖、2013 年BRT系统金牌标准奖的国际荣誉。
之后的数据显示,广州 BRT通道内平均运营速度达到约24km/h,比开通前提高了84%,中山大道沿线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也比开通前的13.9km/h提高到开通后的17.8 km/h,提速28%。
▲图源网络
不过,随着时间的迁移,广州人的出行习惯开始改变——一方面 “电鸡” 大军分流了大量短程通勤人群,另一方面地铁线路更加完善。广州市政协委员刘根生就分析道:“BRT 线路与地铁5号线、13号线高度重合,在BRT连接的黄埔区与市中心的通勤区间,还有6号、21号、7号线等多条地铁线路,地铁出行更加方便。”
在此情况下,选择公交出行的市民逐年下降,其中BRT更是只占市中心区公交客运量的10.78%,曾经日均客运量从巅峰时期的96万人次降至26万人次。
▲“冰火两重天”的路况,图源网络
在繁华的市中心区域,你会见到这样一番情景——一边是车水马龙的社会车道,私家车大排长龙,慢行拥堵;一边是空荡荡的 BRT 车道,不时有 BRT 车辆行驶,非高峰时段车上的乘客算不上多,偌大的候车站台也显得有些寂寞。
02
是去是留争议不绝
不过,对于BRT如今的状况,市民对其去留各有看法。
有网友觉得BRT发挥的作用与15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占用了宝贵的道路资源,应当取消。特别是车道加上站台,直接占掉双向 6 条道之多。
▲网友观点
亦有网友希望BRT保留,原因是如果打回原形到BRT未建之时,社会车辆、公交车一起塞,情况乱上加乱,不如各行其道来得效率高,BRT依旧是广州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网友观点
还有网友指出,社会车道塞车,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并非释放几条车道就能完美解决的。
▲网友观点
还有网友表示,如果取消BRT,拆迁成本大,以及当初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就打了水漂?
▲网友观点
除此之外,不少网友还指出了广州BRT存在的其他问题——比如车速太慢,BRT限速40公里,平均时速也才20多公里;又比如在岗顶站、车陂站、学院站、乌冲站等站点,常有 “电鸡” 违规驶入,使得BRT车道堵塞。
▲网友观点
相比起简单直接的去或留,还有一些网友与专家提出了折中的方案。
早在2022年,就有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推广非工作日BRT车道不限行,有针对性地为社会车辆开辟更多行驶空间。
还有网友建议夜间BRT收车后,可开放社会车辆通行。
▲网友观点
除了分时段之外,还可以考虑非核心地段分区域实施社会借道,以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亦有网友调侃式建议,结合广州 “电鸡围城” 的现状,将BRT改为 “电鸡” 专用道。
▲网友观点
以后BRT会不会改名成 “鸡 RT”?
03
过渡性还是前瞻性
除了广州之外,其他国内城市的BRT运营状况又如何呢?
目前,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厦门、杭州等38座城市都建设了BRT系统。
全国最成功的BRT范例则是厦门,其BRT自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单日客流稳定在20多万人次,因为其高架桥模式很好地避免了地面交通和社会车辆的干扰。
据了解,厦门BRT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城市交通流量、地形地貌等因素,高架桥的设计不仅保障了运行速度和准点率,还预留了一定的扩展空间,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
▲图源网络
但是,国内也不乏建设BRT后又取消的案例——比如重庆、昆明,因为运行效果不佳,特别是客流情况不理想,就分别在2012年和2013年全面取消了BRT;又比如常州、郑州,因为要让步于地铁等市政工程的建设,不得不拆除多个BRT站点或改道。
整体来看,BRT所属的公交系统在国内略显颓势。2023年中国常规公交客流量仅达到2019年的67%,2024年上半年的客运量虽较2023年同期略有增长,但整体仍低于2019年的水平。
▲昙花一现的重庆BRT,图源网络
南京规划设计院曾经发文分析,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小汽车急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凸显,成为政府、民众共同关注的热点。一些城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建设BRT,这本是好意,政府也愿意响应和积极作为。
然而,由于对城市交通和BRT的系统性、复杂性认识比较简单肤浅,在缺乏科学规划、科学选址、科学设计、科学论证的情况下,进行了匆忙决策和匆忙建设,这样的BRT工程便存在失败的风险。
▲图源网络
城市交通规划需要具备前瞻性,许多国外城市如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地铁系统,之所以能拥有百年寿命,正是因为在设计时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能够适应城市人口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回顾广州BRT的发展历程以及对比其他城市的运营状况后,我们不难发现,交通犹如城市的血脉,那么在进行血管疏通手术前,难道不应该谨慎再谨慎吗?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广州BRT的发展?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羊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