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东西(公众号:chedongxi)
作者 | 迩言
编辑 | 志豪

本田、日产抱团难“取暖”,到头来仍是一场空。

车东西2月13日消息,就在今天,日产汽车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汽车株式会社宣布,决定终止于2024年12月23日达成的有关业务整合考虑的谅解备忘录。


▲日产汽车株式会社、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和三菱汽车株式会社宣布终止合作

这一决定标志着日产、本田两家汽车巨头短期内不会推进经营整合计划,这也意味着缔造全球第三大车企集团的计划正式告吹。

本次合作的终止,对于悬崖边的日产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对此,日产立马发声,试图给出“稳定”措施:

1、2026财年,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合计削减约189亿元

2、全球裁掉2500名间接员工,减少20%高管岗位并简化组织层级

3、2026财年将全球产能削减20%,从目前的500万辆削减至400万辆

在三家日系车企撕毁合作协议的当下,东风集团前来,向日产“输血”。

国内有媒体报道称,东风集团开启研发整合。其旗下包括岚图汽车在内的自主品牌正在向东风日产等合资品牌进行技术输血,包括三电总成、混动技术等。并且,东风日产也在和岚图等自主品牌沟通,计划把岚图即将问世的 ESSA2.0 架构、SOA 电子电器架构等最新技术搭载上车。

一、合作还没开始就已告吹 全球第三汽车集团梦碎

关于终止合并的原因,本田与日产表示,在电动汽车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下,为了优先确保经营决策的速度,决定放弃合并谈判更为合适。


▲本田日产合作告吹(图源网络)

这一事件背后,反应的是本田、日产双方对合作控制权的争夺。

根据此前国内媒体报道,本田提出将日产“100%子公司化”方案,遭日产强烈反对。日产内部将该提议视为对公司尊严的侮辱。日产因“戈恩事件”后格外警惕失去主导权,拒绝重蹈覆辙。

同时日产面临的财务、市场状况极为严峻。

2024年日产汽车在全球多个市场销量暴跌,特别是在中国,2024年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69.66万辆,同比下滑12.23%。


▲日产汽车2024年全球销量

而从财务数据来看,去年第三季度日产净营收同比下滑5%,净利润暴减9成由盈转亏,营业利润率只有1.1%,单季度亏损了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亿元)。

为了降本挽回利润,日产开启了一系列人事调整措施。

就在今年1月,日本共同社报道,日产将全球裁员9000人,约占总人数7%,其中包括日本国内员工。同时,目前63人的董事体制也将在4月缩小。

对于本田来说,也会担忧与日产合并后现金流承压,影响自身发展。

两家企业的分歧达到难以弥合的地步,这也使得两家车企联合成为全球第三大车企的构想落空。

不过官方文件还指出,三家公司将基于去年8月1日签署的战略合作备忘录,在智能化和电动化车辆的领域展开合作,旨在为各自企业创造新价值,并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但比较明确的是,合并终止后,对于日产的影响要远胜于对本田的影响,当前,日产正在寻求新的庇护所。

此前业内有消息人称,日产或试图与全球最大的合同电子制造商富士康合作。

而路透社报道称,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就在昨天表示,富士康不打算收购日产,“购买其股份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合作。”


▲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不打算收购日产

此外,英国《金融时报》昨日也报道称,富士康董事长刘扬伟表示,富士康确实就收购雷诺所持日产股份进行了谈判。他还预计,将在一两个月内宣布此类合作协议。

二、去年底开始谈判 本田占据主导地位

去年12月23日,本田、日产、三菱三家共同在东京都举办新闻发布会,官宣开展合并谈判。

从发布会的消息来看,本田、日产合并后,新主体的整体年销售额目标超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年,营业利润目标超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8.5亿元)/年。


▲三社合并的预定日程

此外,在基于当下的合作框架中,双方预计将在2025年6月签署最终协议。随后,在2026年8月实现共同持股公司完成在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工作。

从发布会的消息来看,日产汽车和本田技研已达成协议,考虑将通过共同股票转移的方式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并将两家公司作为全资子公司纳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新合并的持股公司的社长将由本田提名的董事中选出。同时,持股公司的内部及外部董事中,超过半数将由本田提名。

这一安排显示了本田在合并后将对新公司的治理保持主导地位。


▲预期合并后的三社架构及品牌布局

如果此次合并顺利进行,新的合资公司将成为一个年销售额目标超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年,营业利润目标超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8.5亿元)/年的超级汽车集团。

同时,该集团的预计年销量也将来到800万辆以上。


▲世界主要汽车集团销量排行榜(2023年)

今年1月下旬,据读卖新闻报道称,三菱汽车决定不加入本田、日产合并,选择维持上市公司地位,并加强与本田、日产的合作关系。三菱汽车希望保持灵活的经营决策权,以进一步扩大其在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


▲三菱汽车门店

结语:掉队日系车企巨头翻身艰难

本田、日产合并谈判的破裂,从现象来看,可能是双方对于主导权未达成一致,但实际上反应的是日系车企转型面临的焦虑。

想当初进行合作谈判时,双方本想通过合并打造出一个“超级联盟”,来抵御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但是由于日系车企双方在组织改革和财务要求的不匹配,将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强扭的瓜不甜”,最终导致合作成为泡影。

接下来,摆在日系两大巨头前的是更严峻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具有全栈自研的优势,而日系车企紧靠局部合作很难应对中国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你认为日系车企该何去何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