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向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再次以颠覆性技术创新抢占战略制高点。随着"天神之眼"智能驾驶系统的全面落地,比亚迪正式宣告"全民智驾时代"的到来——这不仅是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走向普及的里程碑,更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首次在核心智能化领域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技术突围。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
天神之眼技术矩阵:分层创新背后的科技哲学
比亚迪此次推出的天神之眼系统,创造性地构建了"三箭齐发"的技术矩阵:DiPilot 600、300、100三大平台分别对应不同场景需求。其中,搭载于仰望品牌的DiPilot 600采用三激光雷达方案,通过多模态传感器融合实现厘米级环境建模,其点云密度达到行业领先的每秒320万点,配合自主研发的BEV+Transformer算法架构,在复杂城市道路中展现出的决策能力已超越传统规则驱动系统。
而真正体现"全民智驾"精髓的,是覆盖7万级市场的DiPilot 100系统。这套基于5R12V(5雷达+12摄像头)架构的解决方案,通过独创的"时空连续感知"算法,在硬件成本降低80%的情况下,仍能实现高速领航、记忆泊车等功能。其核心突破在于将传统智驾系统的离散式感知升级为连续时空场建模,通过车云协同的深度学习框架,使车辆具备类似人类驾驶员的场景理解能力。
技术分层策略背后,是比亚迪对智能驾驶本质的深刻洞察:真正的技术普惠不在于功能堆砌,而在于通过系统工程创新,将高阶能力下沉至基础平台。正如王传福所言,"智驾安全不应该成为奢侈品",这种理念在天神之眼C型系统的研发中体现得尤为明显——通过将智能行车、泊车、主动安全三大模块深度集成,构建起覆盖95%日常场景的安全防护网络,即使是最经济的海鸥(参数丨图片)车型也能享受紧急避障、弯道速度控制等关键安全功能。
垂直整合优势:从芯片到云端的全栈自研之路
不同于新势力企业的供应商集成模式,比亚迪的智能驾驶进化建立在其全产业链掌控力之上。在硬件层面,天神之眼系统搭载的BYD OS 3.0操作系统,已实现从MCU芯片到域控制器的完整自主化。特别是其第三代智能驾驶芯片"盘古",采用12nm工艺制程,算力达到128TOPS的同时,功耗控制在15W以内,性能表现超越Mobileye EyeQ5H。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比亚迪展现出传统车企罕见的敏捷开发能力。其工程师团队独创的"功能原子化"架构,将智能驾驶功能分解为2万多个可配置模块,支持不同车型的灵活组合。这种架构不仅降低开发成本,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用户需求直达研发的通道——当某区域用户频繁触发自动变道取消功能时,系统会自动生成需求工单,触发专项优化。
安全范式革命:重新定义智能时代的出行守护
王传福关于"智驾是安全出行最强守护"的论断,正在通过天神之眼系统转化为新的安全范式。系统首创的"主动安全能力前置"理念,将AEB、ESA等关键功能与导航、动力系统深度耦合。例如在高速场景下,系统会结合实时路况提前调整能量回收强度,使制动响应时间缩短0.3秒——这相当于将百公里制动距离减少4.5米。
在信息安全领域,比亚迪构建了五层纵深防御体系。从车端MCU的HSM安全芯片,到云端的数据血缘追踪系统,形成完整的可信计算链。
这种安全理念的革新,正在重塑行业标准。比亚迪参与制定的《智能网联汽车预期功能安全》等国标,首次将"持续进化安全"纳入技术要求。正如其技术研究院院长所言:"真正的智驾安全不是静态的认证达标,而是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保持安全能力的持续生长。"
全民智驾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升维之战
当海鸥车型以7.38万元的价格标配天神之眼C系统时,智能驾驶首次突破了"成本不可能三角"。这背后是比亚迪对产业规律的深刻把握:通过规模化应用摊薄研发成本,依托数据闭环提升技术价值,最终形成"越用越聪明,越卖越便宜"的正向循环。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正在引发连锁反应。据第三方机构测算,天神之眼的普及将使L2级智驾在中国的渗透率提前2年突破50%,创造超过2000亿元的市场增量。更重要的是,它确立了"智能平权"的新范式——在比亚迪的示范效应下,主流车企纷纷加快智驾技术下沉,整个行业进入"普惠能力"的竞争新维度。
在这场升维之战中,比亚迪展现出的不仅是技术实力,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战略远见。当欧美车企还在为是否标配AEB争论不休时,中国品牌已通过天神之眼这样的系统级创新,将智能驾驶推进到"基础安全配置"的新阶段。这种跨越式发展,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追随者转向规则制定者的生动写照。
结语:智驾平权的中国方案
比亚迪放大招开启全民智驾的战略选择,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技术伦理的产业革命。当王传福宣布"要让智驾像安全带一样普及"时,他揭示的不仅是商业蓝图,更是智能时代汽车企业的责任担当。在天神之眼系统的光学阵列里,映射着中国智造的双重追求:既要攀登科技高峰,更要守护万家灯火。这种"顶天立地"的技术哲学,或许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市场的终极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