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3日讯 2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第十四次工代会以来取得的主要工作成效及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筹备情况。青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洵,青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新闻发言人李丽,青岛市总工会党组成员、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邹杰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青岛市工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以来,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聚焦聚力服务中心大局,用心用情服务职工群众”,切实履行基本职责,夯实基层基础,深化改革创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呈现新面貌、焕发新活力。
持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强化“思政+理论教育”,开展一系列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建劳模工匠、工会干部、专家学者为主体的宣讲队伍,打造了“匠心筑梦·薪火相传”为主题的“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校园宣讲品牌,各级工会组织宣传宣讲活动2000余场次,引领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强化“思政+阵地建设”,改造升级全市8家工人文化宫,建成劳模工匠展示馆、工人运动纪念馆,打造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76个、职工书屋(书柜)567个、惠工宣讲点100个,累计建成全国工会职工书屋80个,市级职工书屋1179个,便利型职工阅读站点77个,职工智能书柜121个。强化“思政+文体活动”,打造职工原创文艺作品基地,编创《榜样的力量》《中国名片》《铸魂》《地铁六号线》《劳模工匠耀岛城》等一批职工原创戏剧、书籍作品,培育24支具备创作辅导能力的职工文艺骨干队伍,高水平举办职工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创编职工太极拳工间操,举办首届职工足球超级联赛,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和激励职工拼搏向上的精神品格。强化“思政+典型选树”,涌现市级以上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23名、五一劳动奖2500个、工人先锋号777个,培树市级以上最美劳动者(职工)506名,全媒体、立体化展播优秀劳动者代表的先进事迹,营造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浓厚社会氛围。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牵头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立以市委副书记为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编制实施全市产改“五年规划”,打造“党委领导、政府推动、工会牵头、部门协同、企业主体、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化“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推动设立全省首个7.26“青岛工匠日”,成立“工匠学院联盟”,印发《青岛市产业工人赋能成长工作方案》,构建“4+1+1+N”职工赋能体系,建成由1个省级、9个市级、26个区级工匠学院为主体的工匠学院矩阵体系,培育市级以上工匠511人次,储备工匠人才9000余名,2024年许振超获评“人民工匠”国家荣誉称号。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劳动竞赛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合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融合,积极承办第三届上合组织国家职工技能大赛、全国啤酒酿酒师职业技能竞赛等世界和国家赛事,聚焦全市重大工程、重点产业等,开展各类劳动和技能竞赛1万余项,参赛职工500多万人次,深入开展职工全员创新竞赛、“五小”等群众性创新创造活动,推出职工创新成果10万余项,为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出台“助力经济发展十项措施”,打造“工友创业联盟”,培育工友创业园228家。投入4300余万元,深入开展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成果丰硕。
用心用情做好职工维权服务
创树“真情协商•和谐共赢”品牌,大力推广“4+6+X”民主管理模式,推动探索劳资恳谈会、网上沟通交流等近10种协商民主形式,已建会国有企事业单位、百人以上非公企业的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分别保持在98%、96%以上,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进一步保障。积极构建“123456”工会法律维权体系,成立“工会法律服务团”,开展各类普法专项行动、公益法律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覆盖职工100余万人次;免费为3800多家企业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帮助企业发现劳动用工隐患、提出法律建议和解决方案,做法被写入《山东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建立劳动争议“大数据监测预警+跨部门联动处置”工作机制,实时监测失业解聘、社保欠费等密切反映劳动关系运行的数据,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持续加大“零门槛”法律援助力度,办理职工法律援助2.2万件,挽回职工经济损失3.8亿元。持续开展“四季关爱行动”,累计筹集帮扶慰问资金4.71亿元,慰问职工260万人次,帮助2.1万余户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建设“工会驿站”“区域共享职工之家”“惠工家”等各类服务职工阵地2000余个,服务职工超千万人次;集中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行动,赠送18.1万份职工互助专项保障。
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
改革机关职能,整合直属事业单位功能,优化工会组织内设机构和工会干部队伍结构,创新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全覆盖轮训镇街工会主席,累计培训工会干部6357人次。扎实开展“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每年将区市上解市总本级留成经费的80%以上回拨补助区市工会。常态化落实机关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化“三个一”服务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四下基层”活动,持续为基层减负增效赋能。深入开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建会入会等集中行动,全市实名基层工会组织1.5万个、会员194万人,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25.2万人,广泛开展“双争”、基层工会干部技能竞赛等活动,全市工会社会化工作者动态保持在400人左右。高标准推进工会数智化建设,建成青岛工会网上工作平台和普惠服务平台,开展网上各类普惠活动1.4万余场次,总浏览量达2321万人次。此外,工会财务保障功能不断增强,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监督作用有效发挥,资产监督管理工作更加规范。
青岛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筹备的有关情况
青岛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国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全市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对山东对青岛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完成好市委和中国工会十八大、山东省第十六次工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团结动员全市广大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打头阵、当先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委、省总工会对开好这次大会高度重视,对大会筹备工作十分关心,对大会安排方案及时给予了研究批复。目前,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本次大会将于2月中旬召开,会期3天,大会主要任务:一是对青岛市总工会第十四届委员会工作报告进行审议,总结好青岛市第十四次工代会以来工会工作的丰富实践和基本经验,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工会工作。二是选举产生青岛市总工会第十五届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
青岛市总工会根据《关于做好青岛市工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组织人事工作的通知》,认真细致地组织了代表的选举工作,差额选举产生了大会代表467名,符合代表产生条件要求。
大会代表来自全市各级工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就业形态等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条战线,有各级工会工作者、基层和一线职工、知识分子、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先模人物,有关方面的代表人士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代表中,基层和一线人员386名,占82.6%,其中,工人代表比例较上届增加一倍;女代表占39.2%;少数民族代表占3.6%;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代表占22.1%,进一步增强了代表构成的广泛性、代表性。
闪电新闻记者 郭美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