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是零星小雨的主场。未来三天,贵阳气温的变化分两股不同的走势,西部地区气温逐渐上升;中部以东地区,略有下降,但降幅不大,体感并不明显。出行时,无论是步行还是驾车,都讲究“慢”、“稳”,不急于一时、不争那一秒!为预防春季流感,建议大家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捂住口鼻,避免接触感染者,保持环境清洁日常通风,拥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并充分休息。
天气实况:
2025年2月12日15时至13日15时,贵阳贵安小雨转阴天,共出现261站小雨。
具体天气情况:
2月13日夜间到14日白天,阴天有小雨,北部地势高处有冻雨,局地有雾,主城区气温2~5℃;
14日夜间到15日白天,小雨转阴天间多云,地势高处有雨夹雪或小雪,主城区气温1~10℃;
15日夜间到16日白天,阴天,主城区气温5~9℃;
16日夜间到17日白天,阴天,夜间到早晨有小雨,局地有雾,主城区气温4~8℃。
雨雾天能见度低,视线受阻,老铁们驾车外出千万别随心所欲,又慢又稳、平安出行、家人才安心哦!
气象科普:
冬季的玻璃为什么更容易起雾?
冬季玻璃更容易起雾,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气象和物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温差因素
• 室内外温差大:冬季室内通常通过暖气、空调等设备保持较高的温度,而室外温度较低。玻璃作为建筑的外围护结构,其内侧接触室内温暖的空气,外侧接触室外寒冷的空气,内外温差较大。
• 水汽凝结条件:当室内温暖的空气接触到温度较低的玻璃表面时,空气中的水汽会迅速冷却。当温度降低到露点温度以下时,水汽就会凝结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表面,形成雾气。例如,在冬季,室内温度可能达到20℃左右,而室外温度可能在0℃左右,玻璃表面的温度接近室外温度,这就为水汽凝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2.湿度因素
• 室内湿度较高:冬季人们在室内活动较多,如洗澡、做饭、呼吸等,会产生大量水汽。这些水汽在室内积累,使得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增加。高湿度的空气更容易在低温表面凝结。
• 玻璃表面温度低:玻璃的导热性较好,其表面温度更容易受到室外低温的影响。当高湿度的空气接触到玻璃表面时,水汽会迅速凝结,形成雾气。例如,浴室的玻璃在洗澡后很容易起雾,就是因为浴室内的湿度极高,而玻璃表面温度相对较低。
3.玻璃的物理特性
• 导热性能好:玻璃是一种良好的热导体,能够较快地将热量从室内传导到室外。因此,玻璃表面的温度会迅速降低,接近室外温度。这种快速的温度变化使得玻璃表面更容易成为水汽凝结的场所。
• 表面光滑:玻璃表面比较光滑,水汽凝结成的小水滴更容易附着在其表面。相比之下,一些粗糙的表面(如毛玻璃)虽然也会起雾,但由于表面不平整,水滴更容易滑落,起雾现象可能不如普通玻璃明显。
4.空气流动因素
• 室内空气流动不畅:冬季为了保暖,门窗通常会关闭,导致室内空气流动不畅。水汽在室内积聚,无法及时排出,增加了空气中的湿度。当这些高湿度的空气接触到玻璃表面时,更容易形成雾气。
• 局部气流影响:如果玻璃附近有局部气流(如空调出风口、暖气片附近),这些气流会加速空气与玻璃表面的热量交换,使玻璃表面温度变化更快,从而更容易引发水汽凝结。
5.其他因素
• 玻璃材质差异:不同类型的玻璃(如普通玻璃、节能玻璃、双层玻璃等)对起雾现象的影响也有所不同。普通单层玻璃的保温性能较差,更容易起雾;而双层玻璃或中空玻璃中间有空气层,能够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相对不容易起雾。
• 环境湿度变化:如果室外空气湿度较高(如遇到雨雪天气),室外的湿气也会通过玻璃表面传导,与室内空气相互作用,增加玻璃起雾的可能性。
总结
冬季玻璃更容易起雾,主要是由于室内外温差大、室内湿度高、玻璃导热性好、表面光滑以及空气流动不畅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冬季较为常见,尤其是在温差较大和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更为明显。
贵阳气象融媒体中心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