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记,正月十五后我们要到外地学习,麻烦您给写个证明材料并盖上章。”2月11日,农历正月十四,三位女村民相伴走进滨州市阳信县温店镇王坤兮村党支部书记王岭岭的办公室。


张秀荣(左一)、张春兰(左三)和刘美兰(左四)正在王岭岭书记办公室开具相关材料。

“你们这是要到哪里去学习?去学啥啊?”王岭岭一边招呼三位一边询问。

“我们准备到东营学习,至于学啥暂时保密。”见有记者在场,领头的村民张秀荣谨慎地回答。

“哟,还有商业机密呀,没事,可以说出来让大家给你们参谋一下。” 王岭岭书记告诉三位村民。

经过一番沟通交流,三位村民也敞开了心扉。

三位村民分别是61岁的张秀荣,62岁的张春兰和51岁的刘美兰。原来,张秀荣和张春兰早已经当奶奶,以前孙子小的时候,她们只能在家帮着带孩子,也无法出远门。

现在,孙子大了,她们也“光荣下岗”了。虽然她们已年过花甲,但都身体健康、硬朗,看着村里的邻居姊妹、老少爷们忙着开铺子、做生意,加上王岭岭书记的鼓励和支持,村里像她们一样的已经“下岗”和即将“下岗”的奶奶们,一些忙完农事后就闲下来的婶子大娘们开始坐不住了,开始商议、策划在发家致富的创业路上再“上岗”。

王坤兮村位于阳信、庆云、乐陵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2022年4月王岭岭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又大力推动美丽村庄建设,王坤兮村因此成为周边一带的交通枢纽,日常人员往来密集,所以奶奶们就策划出了创业项目——加工馒头。

“馒头是北方人的主食,是生活必需品,不存在大量滞销的问题,我们这一带是平原,生产优质小麦,原料充足,所以我们就想到了做馒头这一创业项目。” 张秀荣说,“虽然自己在家也经常蒸馒头,但规模生产肯定与自做自吃不一样,工艺、配方、设备、销售模式等都需要认真学习、考察,眼界也需要开阔。”

经过联系沟通和关系介绍,这次她们三人决定作为“先遣队”先到东营去学习。一帮奶奶中,数张秀荣脑子活、善表达,于是她被选为创业队“队长”。“这趟外出,除了考察学习做馒头,我们还计划学一些面点和小吃的做法,再一个重点是学人家的销售方法和模式,特别是网上销售这一块,回来后我们就准备开始做了。” “队长”张秀荣信心满满地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翟成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