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预料,智能驾驶的浪潮竟如此迅猛地席卷而来。春节刚过,价格战的烽火连天到智能驾驶的激烈鏖战,车市竞争不消停。长安、比亚迪掀起了新一轮的车市竞争——智驾战。长安发布天枢智驾,比亚迪发布天神之眼,不仅标志着全民智驾时代的加速到来,更预示着2025年将成为全民智驾的关键之年。



比亚迪发布的天神之眼ABC,直接把智驾门槛拉至10万以下,海鸥参数图片)中配版售价7.88万元就配了高阶智驾,无异于把智驾卖出白菜价。比亚迪推动智驾平权恰如王传福在会上说道,好技术就应该人人可享!



同一时间,深蓝焕新的深蓝L07、深蓝S07同样做到了“加量价更低”,进一步把智驾门槛拉到14-15万级,还有去年就已把带激光雷达的高阶智驾拉到15-16万级的埃安,皆是全民智驾的普及者之一。



毫不客气地说,今年其他车企如不在智驾上迈出更大的动作,相信又将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逐渐落后于人。可以预见的是,智驾浪潮远超大家的预期,竞争的常态化和激烈程度将更为严峻。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当前智驾的话题炒得很热,自然也存在部分车企借智驾蹭热度和流量的行为。另一方面,针对全民智驾究竟有大家设想的完美,目前各方意见不一,争议不断。

余承东在个人微博说道:“智能驾驶,凑合能用与好用并安全,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就像打电话有网就行,上网就需5G!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华为鸿蒙智行是断代领先!本月将为大家揭晓尊界的核心黑科技,一起看见智慧出行的未来!”



不可否认,智驾话题的争议太大了,就连车企高管都下场表达不同的见解。兵哥认为,智驾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车企如何集中力量解决智驾难题等争论,如果有利于推动智驾向更高阶发展,百家争鸣本身就是进步,而纯粹为了流量蹭热度,则另当别论。



智驾存在中间值吗?

回到智驾的智能化程度上,余承东站在用户使用的角度,想要表达确实是车企无可逃避的问题,智驾究竟是否存在中间值?现实情况就是,智驾的确分三六九等,现在市面上有部分车企推出的高阶智驾的确华而不实,噱头更足实用性不强,而华为智驾的确是目前行业的第一梯队水平,无可争议。

关于推动智驾平权,站在部分车企的角度,或许它们认为,智能好不好用不是当前阶段的核心点,最关键的是抢智驾话语权,打破新势力对智驾话语权的垄断,让新能源车的竞争再次回归到品质、工艺、安全等用户最为关切的核心基本面。



正是基于抢智驾话语权的角度思考,智驾大概率会迈入春秋战国的混乱期。当然,也不否认有部分车企宁缺毋滥,造好智驾再上车;而有的车企兴许坚持创业论那一套,不管智驾有多烂,重要的是先上车,就算开始做得稀巴烂,亦能通过快速迭代,经过3-5年或10年迭代到智能可靠的阶段。

不可否认,目前众多车企推出的高阶智驾仍是参差不齐,甚至和车企宣传的大径相庭,体验下来可能就是而非智驾。

智障



近两年随着智驾的兴起,我们爱车兵团也迅速跟进智驾选题和做大量的测评,2023年至今对新能源车的智驾测试不少于100辆,其中全平台影响力颇大的如2023年的季度选题《最强智驾》,2024年度车智驾挑战测试,以及至今仍在坚持做的《夜间智驾》节目等等,毫无疑问兵哥对当前车市上的智驾有更深刻的理解,有兴趣可以搜索相关评测进一步了解各家的水平。

智驾普及的意义是什么?

坦白讲,当前车市多数的高阶智驾都不怎么靠谱,如果再叠加下雨天、夜间、拥堵路段等非常规环境,智驾体验可能还要折上折,甚至远比余承东所称的“凑合用”还不堪。还有就是,车企宣传的多少公里0接管等,甚至几乎接近L3级的智驾能力,实际上都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



比亚迪推出的天神之眼分ABC三大类就能说明一切,配三颗激光雷达天神之眼A则用在仰望车型上,配三颗激光雷达的天神之眼B则用在腾势、比亚迪中高端车型上,而天神之眼C的纯视觉方案则运用在10万级的主流车型上。



深蓝的操作同样如此,配华为乾崑智驾则配在中高配版车型上,而自研的智驾则放在中低配车型,由此也说明智驾是分等级和优劣的。换句话说,在车企账目里,智驾是明码标价,一分钱一分货,亘古不变的道理。

那回到用户使用的角度,车企高举智驾普及的旗号大肆宣传,是否犹如打开潘多拉魔盒,让消费者在日常用车中容易模糊智驾的使用边界。毕竟智驾关乎算力和适用场景,如只能在高速使用的高阶智驾,算力能否满足复杂博弈场景的需求?识别能力能否满足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的需求?



因此,如果把时间线拉长,智驾普及毫无疑问是一个件好事,亦是发展的趋势。但从现阶段来看,车企高调宣传智驾,甚至把一些只能满足高速领航的功能也宣传为高阶智驾,某种程度上可能会让消费者对智驾产生盲目信任,反而提升了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不靠谱的智驾有可能成为交通事故的间接制造者。

兵哥在多次开启智驾功能时深有体会,智驾开启时雷达或摄像曾出现过误判,导致识别不准,车辆突然急刹车或不刹车。还有开启智驾决策太LOW,变线超车却选择跟车行驶,汇入车道却不敢博弈,导致智驾开还不如人开。

总而言之,除了华为及一些主流大厂的智驾之外,市面上许多智驾并不成熟,体验远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好用。



不管怎么说,智驾普及最大的意义,就是推动智驾“从0到1”的突破,让普通消费者花更少的预算也能在特定的场景享受到智驾成果,就算现阶段智驾不能全面替代人驾驶,但比如在高速拥堵、或高速领航时,或长途行驶疲劳的时候,智驾能辅助驾驶员开车,给安全加一份保障,这或许就是智驾普及的意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