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内,命运再一次拐弯。
全文319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新京报记者 左琳 实习生 翟未萌 编辑 彭冲 校对 陈荻雁
这匹马短暂的一生至少经历过三次转折。
第一次发生在2024年9月24日。它6岁,生了病,浑身长满癞子、一直掉毛,在湖北仙桃一处景区被人低价出手。路过的哈萨克族人依立拜看中了它的筋骨,买回家悉心照料,给它取名“白龙”。没多久,白龙长出一身新的毛发,从此跟着依立拜在汉江边生活。
第二次发生在今年2月4日,白龙载着依立拜飞奔入水,救了一位陌生的落水者。虽然第二天发了一场高烧,但没什么大碍。这回,白龙成了轰动全国的英雄,各大媒体都来报道,它头戴红花,参加了当地政府举办的一场表彰大会。
之后几天,白龙见到了很多陌生的人类面孔,有的远远冲它举着手机,有的小心翼翼凑近想合影,还有的拎来苹果和胡萝卜,都带着些好奇但友好的眼神。
生活原本应该顺利起来了,但短短一周内,命运再一次拐弯。
2月11日凌晨,一场更猛烈的高烧再次袭来,伴随着焦躁和腹痛。挣扎了20来个小时后,白龙在人们的注视下没了呼吸。
▲依立拜的朋友圈封面和头像,都设置成白龙的照片。图源:依立拜社交媒体截图
━━━━━
恶化
人们判定,白龙死亡的原因是急性肠绞窄。
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肖思雨解释,这在马属动物中很常见。2月11日下午5点半左右,她从武汉赶到仙桃,当时白龙的状况还不算糟糕,疼痛似乎不明显,它能跟着人遛弯,只是不停用马蹄刨地,回头盯着自己的腹部。
“这说明它的肚子不舒服。”肖思雨解释。
白龙已经难受了一天了。2月10日下午3点多,依立拜就发现它的嘴巴和耳朵不停地动。下午5点之后,白龙排便困难,一味睡觉,醒来时看见哪匹马就咬哪匹马,有时候人到跟前也会受到攻击。“肯定是肝和眼睛出了问题。”依立拜判断。
▲ 2月10日,专业人员为白龙检查。图源:依立拜社交媒体截图
到了11日凌晨1点,白龙开始喘粗气。依立拜和好友苏邵高彻夜陪在白龙的身边,生怕出现意外。一整夜,两人的注意力全在马身上,“从没觉得时间过得那样快。”苏邵高记得,天还没亮,白龙的体温再次升高,用药也不见好转。慌张的依立拜向媒体和网友求助,希望寻找技术高超的兽医来诊治。
包括肖思雨在内的多位专家赶到之后,虽然全力救治,但也显得徒劳。据肖思雨解释,马的肠胃极其敏感,在蠕动过程中,很容易像绳子一样突然扭死,粪便难以畅通,血管也发生扭曲,出现血流灌注的情况,细菌、毒素容易瞬间释放到血流中,引发全身炎症,目前基本没有救治的办法。而在这个过程中,患病的马匹也会格外痛苦。
记不清什么时候,白龙的病情突然恶化。它的肺部出现呼吸音,心率飙升,虽然无法站立,但一直踢着腿,不停翻滚,人们甚至难以近身给它做检查。最后,几人合力按着它。白龙龇着牙,身体不住地起伏。
依立拜无助地蹲在旁边,脸皱成一团。
━━━━━
下水
最近这几天,依立拜和苏邵高几乎没睡过安稳觉。
白天,他们要向记者、前来探望的人一遍遍回忆那个已经讲了无数遍的救人经过——2月4日下午2点左右,苏邵高发现江边一个男人落水,男人的女儿试图下河施救,被苏邵高拉上了岸。正在堤岸跑马的依立拜驾着白龙冲向江中,冬泳爱好者刘杭州也跳进水里,拼尽全力游到落水男人的身边,和依立拜一人拉、一人推,合力把人救上岸。
▲ 2月4日,刘杭州(左一)、依立拜(右一)和白龙一起救人。受访者供图
晚上,他们要照顾生病的白龙。
尽管浸水后,依立拜第一时间为马刮去浮水、擦拭干净,5日凌晨,白龙还是高烧到41摄氏度,看见依立拜也不理睬,吃不下粮,全身滚烫。依立拜很心疼,连夜给朋友们发 消息,凭着自己的兽医技术给白龙配药、打针、吊水,几位朋友则从武汉、河南、东北赶来,轮流照料白龙。
吊水的时候,依立拜和朋友们站在白龙身边,高举着药瓶;休息的时候,也在琢磨着配药和配粮,有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每天天刚亮,他们就去查看白龙的情况,盯着它一口一口咀嚼食物;夜幕垂下来,他们也继续守在白龙身边,生怕好不容易降下的体温又升高。
因为依立拜的悉心照料,这场高烧很快退下。2月6日这天,它还头戴红绸扎成的大红花,跟着依立拜、苏邵高和刘杭州一同接受了当地政府举办的“见义勇为”表彰。
到了2月8日上午,白龙烧退了,镜头里,它的毛发顺滑,还能跟着主人跑上两圈。2月10日中午,兽医给白龙检查时,结果依然正常。
但依立拜放心不下。数据的平稳并不代表身体已经恢复,他注意到,白龙仍旧胃口不好,精神也不佳。
━━━━━
别人的草,自己的宝
尽管和白龙相处时间不算长,依立拜对它的健康状况一直很敏感。
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他按时给它喂水、洗澡、准备三餐,从没让白龙生过病,每次喂完它,自己才吃饭,“这和照顾孩子是一样的。”
▲ 依立拜(右)与白龙。图源:依立拜社交媒体截图
就像依立拜说的,白龙是他的宝,别人的草。他还记得去年白龙刚被买回来的时候,身上长满癞子、掉毛、痒得到处蹭,在一处景区门口,被原主人低价出售。但依立拜见了一眼就喜欢得不得了。
身为自小在新疆长大的哈萨克族人,他6岁便开始骑马,父亲是喂马好手,自己也跟着见识过不少好马。2020年,依立拜来到湖北,从事养殖技术工作。他敏锐地发现,面前的家伙骨架和四肢都不错,骑上两圈,更觉得马身轻快、稳当。
“我们一般不养白马。”依立拜解释:“老话说白马‘路子不广’,就是会倒霉。”可依立拜还是买了回来,给这个相当于人类20岁的新朋友取名“白龙”,每天为它洗热水澡、擦药。
买回来的第三天,他骑着白龙跑了100多公里,下马之后,白龙就定在那里等着他,“要是别的马,早就跑走了。”依立拜始终记得那个场景,更加疼爱它。
一星期后,白龙的皮肤病好起来,重新长出一身白毛。
━━━━━
烈马
人们对白龙这次的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和呛水有关,也有人认为和喂食有关。
最近,除了豆粕和麸皮,白龙的食物里多了胡萝卜、苹果和玉米段,都是好心人送来的新鲜食材,他们听说了白龙的事迹,特意赶来探望。依立拜会熟练地把食物削成块,拌进草料里。但他也发现,曾有拍视频的人趁他不在随意投喂。不过,肖思雨认为,白龙的病因很难确定。在她经手治疗的马匹中,也有起初恢复良好但突然出现肠绞窄的情况。
▲ 依立拜为白龙准备的食物。图源:依立拜社交媒体截图
唯一能确定的是,这次,白龙没能像去年那样好起来。
这件事,依立拜一想就流泪,一说就哭得说不出话。白龙离开那天,他一整天寸步不离,不吃一口饭。在人们的劝说下,才在第二天半夜3点离开江边,回屋休息。2月12日下午,他收拾好行李,在家人的陪同下,回了家乡。
经依立拜同意,白龙的遗体被交给仙桃市畜牧兽医局处理。仙桃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纪念白龙,当地将在汉江边为它建一座雕像。住在附近的市民听说了消息,特意带着鲜花来缅怀,把黄色和白色的菊花留在白龙生前奔跑过的江滩。
如今,在人们眼中,白龙是近乎完美的英雄,是哈萨克族英雄史诗里人的保护神。
但事实上,熟悉白龙的人都知道,它一直不算是性格很好的马。
依立拜记得,去年年底,自己被白龙踢过一脚——当时白龙正睡觉,他一时兴起,摸了马头,白龙睁开眼的同时,蹄子踢到人的右小腿上,他疼得站不住,白龙则发出“嘿儿嘿儿”的声音。
“马睡觉时不能摸,怪我手痒。”依立拜解释,“嘿儿嘿儿”是马互动或玩耍时发出的声音,它看到主人痛,就想要讨好、表达歉意。
白龙一向脾气暴,对生人戒备强,也和其他马一样,是敏感的动物,面对陌生、危险的环境,会下意识躲避。有时候白龙反感走某个地方,比如不愿到岸边饮水,依立拜也从不强迫。
不过,救人那天,它的马鞍都没系好,只是听到了主人的一声指令,白龙就朝着江水冲过去了。
▲ 事发时,白龙驮着依立拜(红圈处)下江救人。受访者供图
值班编辑 康嘻嘻 李加减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自新京报公号“剥洋葱people”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欢迎朋友圈分享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