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已然结束。
站在当下这个节点,回望过去365天的中国车市,如果要为其赋予一句主题,新能源车彻彻底底占领主导权,便是我给出的答案。
作为论据,从终端成绩单来看,共生产新能源车1,218.5万辆,同比增长36.4%;新能源车批发销量达到1,223.0万辆,同比增长37.8%;新能源车零售销量达到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
显然,明晃晃的数字不会说谎。
尤其是最后一项,逼近1100万辆大关,相较2023年涨幅超四成,的确值得给予一个大大的褒奖。毕竟,零售销量代表着不掺杂太大的水分。
而此刻,2025年徐徐拉开了帷幕。
没有任何的悬念,正在进行中的365天,继续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新能源车一定会保持进击的状态,迈上一个更高的里程碑。
至于背后最根本的原因,国家政策层面的保驾护航,肯定功不可没。相比之下,各家主机厂所推出产品的愈发成熟,形成了对于传统燃油车的降维打击,才是真真切切的“催化剂”。
终端消费者们的“心智”,将会被更加极致的疯狂占领。
殊不知,刚刚过去的一月,碍于诸多不可抗力,中国车市整个大盘的销量表现并不算亮眼,但即便身处如此大背景,新能源车依旧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不信?拿乘联会发布的成绩单说话。
同比上涨,来之不易
首先,将视线聚焦整个大盘。
1月乘用车共生产210.7万辆,同比增长3.6%,环比下降28.2%;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为210.1万辆,同比下降0.3%,环比下降31.6%。
而更具参考性的零售维度,乘用车销量为179.4万辆,同比下降12.1%,环比下降31.9%。值得注意的是,该项数据处于历史低位,31.9%的环比降幅,也是仅次于2023年1月环比下跌41%的存在。
绝不是危言耸听,大有一幅撞上“开门黑”的架势。
由此进一步拆分,1月自主品牌零售销量为109万辆,同比下降2%,环比下降33%。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零售销量只有49万辆,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30%。
显然,格局的分化与规则的重塑也很扎眼。
顺势,转换视角,望向1月的新能源车板块。其中,共生产94.0万辆,同比增长25.8%,环比下降35.1%;批发销量达到88.9万辆,同比增长27.1%,环比下降41.2%。而零售方面,对应销量达到74.4万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2.9%。
三项主要数据,虽然相较12月的环比跌幅都很巨大,但同比的纷纷上扬,无疑证明了新能源车的前景一片光明。
整个大盘之所以拉了,主要的“锅”还是得甩给传统燃油车。
而1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42.3%,较2024年1月提升9个百分点;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为41.5%,较去年同期渗透率提升9个百分点。同样,保持着向上的状态。
另外,乘用车批发销量超2万辆的车型共有22个。
前十名分别为:比亚迪宋(参数丨图片)的83,824辆、比亚迪海鸥的41,212辆、长安CS75的37,881辆、特斯拉Model Y的32,233辆、特斯拉Model 3的31,005辆、吉利星越的29,995辆、大众速腾的28,326辆、日产轩逸的28,160辆、吉利星愿的28,147辆、瑞虎8的27,556辆。
接下来十二名为:吉利博越的26,434辆、长安逸动的24,161辆、吉利星瑞的23,818辆、小米SU7的22,897辆、五菱宏光MINI的22,637辆、比亚迪海豹06的22,245辆、大众朗逸的21,546辆、捷途X70的21,027辆、吉利帝豪的20,921辆、瑞虎7的20,679辆、比亚迪秦的20,377辆、吉利星舰7的20,330辆。
理想客观的讲,“油电之争”还很焦灼。甚至新能源车的许多爆款产品,1月并没有很好地涌现出来。
不过,我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汹涌潮水,无法阻挡
或许,很多人都好奇,为何我对于新能源车2025年的前景,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与判断。汇总成一句话,本段的小标题亦是最好的答案。
实际上,早在2023年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曾抛出他的判断:“2024年的单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一定会突破50%大关。”
此话一出,瞬间遭到了扑面而来的口诛笔伐。可最终结果,却让质疑声烟消云散。
事实证明,自2024年7月以来,上述关键数据已经稳定迈过50%大关,新能源车相比传统燃油车,慢慢开始成为“主流选择”。
而从1月的32.80%,到7月的51.10%,短短6个月的时间,足足暴涨20%,大有一副“摧枯拉朽”之势。
反观今年1月,虽然暂时回落到了41.5%,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2月的调整与回暖,该项数据将再次爬升到50%附近甚至更高。
至于背后的支撑,能够看到春节假期刚过,以特斯拉为首、包括蔚来、小鹏在内的诸多新能源品牌,纷纷推出了“五年免息”政策,拼尽全力的收割订单。不吹不黑,这就是“价格战”的变种。
反观本周,比亚迪用一场教科书般的发布会,展现出自己“大魔王”的一面,引发了整个行业的震荡。
具体来看,通过推出天神之眼智驾系统,正式开启了全民智驾时代。甚至7万多元的海鸥,都能实现高速NOA、代客泊车等高阶功能。10万元以上的产品,更是做到恐怖的全系标配。
比亚迪的潜台词好似在说:“有本事你也玩全系标配,做不到那就立正挨打。”
或许,在它的生意经中,接下来最愿意看到的局面便是,诸多手握10万元预算的潜客将智驾视为购车刚需,那么能够入围的选择将少之又少。而开年祭出的这波操作,无疑将对于销量带来巨大的提振。
无独有偶,结合目前获悉的消息,除比亚迪之外的许多自主品牌,很快也将会使出浑身解数,接二连三的进行新能源车推新。当然,纵使处境越来越艰难,可合资品牌在华的电动化转型步伐依旧朝前面迈进。
总之,大家一开年便卷疯了。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今年的对应销量又怎么会跌。为此,继续搬出一段王传福在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仪式上的判断:“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新能源汽车强国,预估2025年零售渗透率将达到60%,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
有了2024年的前车之鉴,你现在还觉得他是盲目乐观吗?
大胆做一个预测,经历了一季度的略微波动,从二季度开始今天文章的主角将朝着传统燃油车发起摧枯拉朽的攻势。4月举行的上海车展,将是吹响“集结号”的时刻。
毕竟,汹涌潮水,无法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