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强烈怀疑中国,为俄罗斯大量供应武装无人机,并且因此对中方发动制裁。我们只能说,耿爽名言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
据欧洲媒体报道称,欧盟计划将25家中国企业,列入对俄制裁名单,目标是所谓的“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如果这一提案获得欧盟成员国批准,这些企业将被禁止从欧盟采购商品。
媒体对此报道称,此轮制裁与此前涉及的,新疆无人机工厂的事件无关。去年11月的时候,欧盟声称掌握确凿证据,指控新疆一工厂,生产武装无人机并供应给俄军,并要求中方作出回应。
另外根据香港《南华早报》2月8日报道,被列入制裁的企业,包括在中国大陆及香港注册的公司,相关指控称这些公司将欧洲制造的商品,转售给与俄罗斯军方有关的买家。
此次制裁属于欧盟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的第16轮对俄制裁措施。欧盟还计划对一名中国公民实施制裁,包括限制签证、冻结其在欧盟的资产等。
早在去年12月,欧盟在第15轮制裁中,首次对六家中国企业,以及一名个人实施了全面制裁,涵盖旅行禁令、资产冻结和出口管制等措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对此回应称,中国未向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并严格管控军用及军民两用无人机出口,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其实中国对俄罗斯军援话题,从俄乌冲突开始就已经炒作了,最近西方炒作力度小了一些,只是因为他们又开始炒作朝鲜军援俄罗斯。
如果说中国真的对俄罗斯,大量供应军用无人机,就像耿爽说的那样,俄乌冲突早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拿军用无人机来说,在全球军用无人机发展领域,中国凭借强大的工业基础、快速的技术迭代能力,以及完善的供应链,已成为世界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大国。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从材料加工、精密制造到电子设备、人工智能技术的整合,全链条覆盖无人机制造所需的关键环节。与西方国家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美元的无人机相比,中国的无人机在保证先进性的同时,具有极高的成本效益。
中国不仅具备强大的无人机量产能力,还展现出卓越的战争潜力,像每次航展期间,中国军工企业推出的各式装备,让很多客户尤其是中东地区国家,真正感到中国制造的“物美价廉”。
退一万步讲,就算中国别的不动手,只是为俄罗斯全力供应军用无人机,1天的产量说保守点1万架,一个月就是30万架军用无人机。
如果顺带给俄罗斯提供无人机蜂群体系,一个月30万架无人机的规模,在俄乌战场可以说是降维打击,乌克兰军队和北约指挥官们,一定会感受到什么叫“饱和打击”。
西方炒作中国干涉俄乌冲突,只不过是为俄乌冲突的停火,找到一个背锅的对象,把责任推给中国,掩盖他们的战略失败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