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时候身为开国功臣是利害并存的,因为从龙之功从此地位飞升就不用多说了,但是在此基础上,开国功臣也是非常容易受皇帝忌惮的。

贞观十三年,大唐的开国功臣尉迟敬德被唐太宗叫到了面前,问他:“有人说你要造反,这是真的么?”

其实他根本就不信这说法,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尉迟敬德竟然真的说:“臣确实有谋逆之心!”难道弹劾都是真的?



一、降于李世民

能在唐太宗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七名,这就说明尉迟敬德不管是功绩还是在唐太宗心中的地位都是非同一般的。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尉迟敬德在隋朝末年的起义中是坚定站在隋朝立场的,甚至还在与唐军交战的时候大败过李渊的军队,这让他一时之间声名鹊起。



可惜他遇上的并不是唐军的最强战力,此时还是高兴得太早了,毕竟唐军真正最能打的李世民还没出手呢,而他得知父亲那边战败后就来驰援了。

于是在随后的美良川之战中,尉迟敬德就同时遇上了李世民派来的秦琼和殷开山两员大将,这时候尉迟敬德的处境就显得左支右绌了。



最终结果就是除了尉迟敬德自己和为数不多的随从,其余隋军全都被俘虏,这就让尉迟敬德的战斗力大打折扣,毕竟将军手里没兵就只是光杆司令而已。

但这还不是这场战斗带来的最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让在此之前一向战无不胜的尉迟敬德认识到了唐军战力之恐怖,从而动摇了他对隋朝的忠诚。



而在另一边,虽然尉迟敬德是敌将,但是李世民对他的勇猛善战也是相当欣赏,心中总是想着能不能有个机会将这员大将招到自己麾下。

机会很快就来了,一年之后在李世民征讨刘武周的时候,尉迟敬德正好就受命前往介休县进行抵抗,结果果不其然再次战败。



但是这次战败之后尉迟敬德就没机会逃走了,李世民也瞅准了这个机会派出了李道宗和宇文士及这两个部下对他进行招降。

尉迟敬德也是相当识相,看自己只有这么一条退路了就顺势借坡下驴,带着自己守卫的两座城池作为诚意,向李世民投降,成为了他麾下一员大将。



不过虽然李世民对尉迟敬德的来降表示了万分欢迎,但是其他人看尉迟敬德可就没那么顺眼了,觉得他假降,以后没准还会找机会叛变,背刺他们一下。

因此这群人就纷纷劝说李世民,让他不要对尉迟敬德给予那么多信任,甚至劝李世民为了以防后患,不如干脆将尉迟敬德杀了了事。



但李世民很有风范,他这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接受了尉迟敬德的投降,那就是信任他不会背刺自己,于是果断否决了这些建议。

他甚至还主动找到尉迟敬德,开诚布公地说:“你不要将他们的话放在心上,我不会因为这些谗言就迫害你的。”甚至还给予了尉迟敬德大量财宝,对他说要是想离开就将这些财物作为他的帮助。



二、辅佐秦王

这时候的尉迟敬德备受怀疑和指责,他一个武将粗人又说不过那群口齿伶俐的文官,因此心里正郁闷着呢,结果李世民一番话直接让他拨云见日了。

尉迟敬德深深意识到了李世民的胸怀宽广,并认为他绝对是个天生的领导者,将来的前途不可估量,于是从此心悦诚服,彻底一心一意效忠于李世民。



巧的是,李世民付出的信任没过多久就得到了回报,就在尉迟敬德跟着李世民出去打猎的时候,竟然遇上了敌军的埋伏,以他们带的护卫数量来说,迎战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只见敌军将领单雄信直冲李世民而去,就在这十万火急的关头,尉迟敬德毫不犹豫地冲了出来,将单雄信挑翻下马。



随后,尉迟敬德又保护着李世民突围,不仅一点伤都没受,反而还俘虏了敌将以及六千敌军!立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大功。

这就让李世民心中在感激的同时也骄傲起来,他就知道自己对尉迟敬德的信任不是白费的,你看这不就证明了?于是从此之后对尉迟敬德越来越重视。



而尉迟敬德也没让李世民失望,他在后来迎战窦建德、讨伐刘黑闼等战斗中不断立下大功,因此不仅李世民越来越赞赏他,其他人对他的敌视也逐渐消失了。

于是尉迟敬德逐渐就成为了李世民的心腹重臣,毕竟尉迟敬德的战斗力实在是有目共睹的强悍,而忠诚之心又是经过了考验的,这就让李世民非常放心。



要说尉迟敬德最大的短板就是没什么文化,在政治上也很不上手,然而这却能在一定程度上被他对时局的敏锐嗅觉弥补上。

随着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逐渐不可调和,终于在武德九年的时候,李建成准备趁着为出征突厥的李世民送行的时候杀了他,以绝后患。



李世民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开始琢磨要不要先下手为强,但他却犹豫了,因为那毕竟是他亲兄长,他要是犯下弑兄之罪那就算有理也会变成没理。

眼看一向果决的李世民突然犹豫起来,尉迟敬德可坐不住了,这么好的夺嫡机会,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于是果断劝说李世民先手进行政变,诛杀李建成。



三、是否造反

最终在尉迟敬德“舍小节而取大义”的劝说下,李世民还是下定决心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个兄弟,夺得了太子之位。

在这场玄武门之变中,虽然李世民是绝对的主角,两箭射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注定了他的胜利,但尉迟敬德的功绩也是不容小觑的。



首先就是前文所说的劝动了李世民政变,其次就是在政变过程中,尉迟敬德不仅辅助李世民,还在成功之后通知了李渊这件事并看住他别做多余的事,让局势彻底成为定局。

因此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敬德凭借重重功绩毫无疑问地被授予了最高等级的封赏,和他同等级的可都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千古名臣。



至此,尉迟敬德可谓是功成名就,一个纯武将当臣子当到他这个程度也没什么遗憾了,尉迟敬德自己也就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于是就有些飘了。

他之前就受过文官的排挤,因此一直看文官不是很顺眼,对当朝宰相也是鸡蛋里挑骨头,经常指指点点说他们有过失,搞得矛盾不断。



但他们倒也没什么大矛盾,只是小摩擦不断,你说李世民管还是不管?因此为了让自己清静点,就将尉迟敬德调到了地方任职。

当事人不在朝廷了,这就让朝廷大臣们抓到了给尉迟敬德泼脏水的机会,于是纷纷上书声称尉迟敬德私自厉兵秣马,有些不臣之心。



然而李世民根本就不信这话,毕竟尉迟敬德要是不服自己早就反了,何苦等到现在?但为了安抚文官,他还是传召了尉迟敬德询问一番。

他问尉迟敬德:“有人说你谋反,是真是假?”没想到尉迟敬德脾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火爆,直接往地上一跪,说:“臣确实造反!”



不过这显然是在赌气说反话,他以为李世民真的怀疑自己,因此心寒了,于是直接将衣服脱下来给李世民看自己身上的伤疤。

尉迟敬德对李世民说:“这些都是臣跟随陛下征战四方的证据,陛下难道在天下已定之后就要怀疑臣的忠心了么?”



结语

李世民本来其实只是想走流程敷衍一下,没想到却被尉迟敬德这番掏心窝子的话给感动到了,于是流着泪说:“朕自然是因为毫不怀疑你才会问你的。”

自此之后,君臣之间不仅再无嫌隙,李世民还在修建凌烟阁的时候将尉迟敬德高高排在了功臣中的第七位,赏识和重视可见一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