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的烟花刚刚散尽
当你在温暖的被窝中醒来
点亮手机的屏幕
或是撕开日历新的一页
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数字
2025年2月13日
农历乙巳年正月十六
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子
却被历史
赋予了极不寻常的意义
120年前的2月13日
是杨靖宇将军的诞辰
而85年前的正月十六
则是杨靖宇将军殉国之日
沿着时光的长河溯流而上
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一幕幕气壮山河的英雄诗篇
再次在眼前浮现开来……
不屈的英雄
冬日时节
吉林省通化市浑江东岸靖宇山上
松柏苍翠环绕中
杨靖宇烈士陵园暨东北抗日联军纪念馆
座落其间
每年
都有大批群众
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
心怀敬仰之情
深切缅怀英雄烈士的不朽功勋
杨靖宇
原名马尚德,河南确山人
在东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
曾化名“张贯一”
1932年
赴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时
改名“杨靖宇”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杨靖宇投身于抗日战争
面对日伪当局的大规模“围剿”
他领导南满游击队
以机动灵活的战术
打得日伪政权焦头烂额
1936年
随着东北抗日武装的壮大
中共满洲省委决定
将东北各方抗日武装联合起来
杨靖宇任总司令兼政治委员
承担起领导整个东北
抗日武装斗争的重任
为了扑灭反抗的火焰
1938年冬
日伪当局将散居乡间的民众
集中到“集团部落”居住
严密控制老百姓出入
切断了东北抗联与老百姓之间的联系
此后又增加关东军兵力
加强了对南满的“大讨伐”
杨靖宇率领部队
依托深山中的一座座密营
在冰天雪地之间
依然坚持战斗
但在敌人的高压“围剿”中
他们的处境日益艰难
1940年2月18日
杨靖宇和大部队被打散
随着身边最后两名警卫员在战斗中牺牲
杨靖宇只剩孤身一人
与敌人在林海雪原中周旋
1940年2月22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已经五天没有进食的杨靖宇
即使冻得浑身发抖
也依然做着战斗准备
2月23日
面对村民的劝降
杨靖宇发出充满血性的呐喊
老乡
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
还有中国吗?
最终
面对敌人的搜索包抄
视死如归的杨靖宇
用两支手枪不停地开枪射向敌群
激战之中
他高大魁梧的身躯
倒在了冰冷的濛江大地上
年仅35岁
将军倒下之后
残暴的敌人解剖了他的遗体
震惊地发现
他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
只有一团团枯草、树皮和棉絮
艰难的找寻
为了“表功”“震慑”
将军殉国次日
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
命令叛徒程斌等抬来铡刀
令叛徒张奚若、白万仁、王佐华三人
铡下将军头颅
将军的遗首被装入木匣
送往伪通化省古见大队部存放一晚
并在2月28日至29日
送往吉林市
日本关东军第二独立守备队
野副“讨伐队”司令部
向司令官野副昌德“表功”
此后
将军遗首又被送回伪通化省
在学校、街道“示众”
1940年3月
将军遗首
又被送至伪满首都“新京”
在日本关东军司令部
(今吉林省委大楼)
“陈列”三天之后
又被运往各处“示众”“展览”
1940年3月至4月间
将军遗首
被运往伪满治安部
(今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一号楼)
“展览”约两个月
1940年5月至6月间
被运往伪满新京中央警察学校
(今吉林大学南岭校区)
“展览”约两个月
1940年7月至12月间
被运往伪满新京最高法院
(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
第九六四医院南湖院区)
“展览”约半年
1941年1月
被运往伪满大同学院
(今吉林大学南岭校区,已拆除)
“展览”约1个月
1941年2月
将军的遗首
又被运往伪满新京医科大学
(今东北师范大学自由校区,已拆除)
进行“展览”之后
在此保管至日本投降
伪满新京医科大学旧照 资料图片
1945年8月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在日本投降前夕
岸谷隆一郎剖腹自杀
在自杀前
他写下遗言
天皇陛下发动这次侵华战争
或许是不适宜的
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
一定不会亡国
日本投降之后
1946年2月14日
濛江县正式更名为靖宇县
伪满新京医科大学
则被国民党政府所开办的
国立长春大学接收
改名为长春大学医学院
将军的遗首
也移交该院保管
1948年春夏之交
人民解放军围困长春之时
中共长春地下党负责人李广德
接到上级指示
要想办法
克服一切困难
找到并保护好将军头颅
而此时
由于战乱、饥荒
医学院的师生已经纷纷离开
建筑被国民党军队
第一兵团第二骑兵旅所占据
消息传到了
地下党设在东二条街的联络点
亚光医院
(位于今长春市东二条南京小学
东侧三角地带,已拆除)
院长刘亚光
向李广德提出了
打入敌军内部的想法
通过关系
他进入该旅卫生队出任中尉医官
利用给院内官兵出诊的机会
多次寻找将军遗首
却始终没有结果
一次
他趁着夜间出诊的机会
潜入解剖学教室
利用微弱的手电筒光亮
仔细搜寻
却依然没有发现遗首踪迹
刚要出门
突然发现一间侧室
靠墙有一个大型橱柜
里面装有各种内脏标本
经过逐一查找
他看见两个大型标本瓶
一个写着杨靖宇
一个写着陈翰章
刘亚光立即向李广德汇报
并在天亮之后
动员数名轻伤员
以“拉取医疗器械及标本”为名
拉走大量显微镜、标本瓶
趁机把两颗遗首混入其中
放置在卫生队驻地的前厅
当天午夜
刘亚光偕同妻子周玮
潜入卫生队前厅
将两颗头颅封存于五官科门斗内
直到长春解放次日
两颗遗首被转移到亚光医院内
1948年10月25日
由李广德等同志取走
转送至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
驻长春办事处所在地建华医院存放
(今长春市珠江路与东二条街交会
珠江路439号,原珠江饭庄位置)
1948年10月末
将军遗首被送至松江军区前线指挥部
进驻长春后的办公处
(位于今长春市宽城区
西一条与杭州路交会处三角地带,已拆除)
存放11天
1948年11月
松江军区一六部队政治部
直属宣传队张羽等人护送将军遗首
经吉林、五常
至驻哈尔滨市的松江军区政治部
1948年12月25日
将军遗首被迎入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 资料图片
永远的纪念
为了永远纪念杨靖宇将军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
教育后代学习英雄的革命精神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今民政部)批准
“杨靖宇烈士陵园”
在通化市修建
1954年7月开始
通化市动员全市
机关、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
共计85670人次
参加义务劳动
1957年9月1日
陵园全面竣工
建筑均为民族式古典琉璃瓦建筑
雄伟壮观、气势恢宏
1957年9月25日
将军遗首被恭迎至
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存放
杨靖宇将军遗首被迎回 资料图片
此前
将军的遗身
曾一度被弃于荒野、以积雪覆盖
后被伪通化省警务厅长
岸谷隆一郎命人找回
并配以木刻头颅
葬于濛江县保安村西岗上
1957年8月
将军遗身被送往杨靖宇烈士陵园存放
1958年2月23日
将军遗首、遗身
合葬于该陵园
杨靖宇将军灵堂 资料图片
杨靖宇以其35岁
短暂而悲壮的生命历程
铸就了中华民族
抵御外敌入侵的血肉长城
他坚定的革命信仰
忠贞的爱国情怀
强烈的民族自尊
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
极其珍贵的精神宝藏
2015年7月18日
习近平总书记
在吉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
东北人民率先举起抗日旗帜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浴血奋战
谱写了爱国主义的英雄壮歌
吉林是这一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靖宇等抗日联军英烈
就牺牲在这里
2020年7月24日
习近平总书记
在吉林考察工作结束时的重要讲话中
再次指出
抗日战争时期
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
杨靖宇将军领导抗日武装
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
同数倍于己的敌人浴血奋战
牺牲时胃里全是枯草、树皮、棉絮
没有一粒粮食
其事迹震撼人心
吉林省委书记黄强
在吉林省各界202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到
正是因为杨靖宇等英雄先烈们
孤悬敌后、出生入死
抗战历史才由八年改写为十四年
我们要永远铭记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铸就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信仰
杨靖宇将军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 资料图片
今天
我们已经无从想象
85年前的那个正月十五
饥寒交迫中的杨靖宇将军
在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
曾想到些什么
但我们坚信
昨夜的漫天烟花、万家灯火
一定是对英雄的最好告慰
正如那首歌中唱的一样
山河无恙 烟火寻常
可是你如愿的眺望
孩子们啊 安睡梦乡
像你深爱的那样
作者 郭帅、孙太志
来源:吉林文脉
编辑:张楠 审校:王伟光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