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学家对中国未来组建的应对小行星和其他天体威胁专家团队所收集的信息很感兴趣。“地球安全”指的是保护整个地球,而不是保护某个特定的国家。如果中国向世界各地的科学界公开这个新专家团队的工作成果,那么俄罗斯的同行们必将从中受益。俄罗斯航天科学院院士、火箭与航天领域专家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在接受卫星社采访时做出此番表示。

这位俄罗斯科学家就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日前发布的公开招聘公告发表了上述评论。组建专家组的原因之一是发现一颗大型小行星2024 YR4,它有可能在2032年与地球相撞。

要知道,有关行星如何免受彗星-小行星威胁的问题并非是在这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被发现后才出现的。实际上科学家们已对它们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直径达一公里的大型小行星几乎已被全部发现。在可预见的未来它们不会对地球构成威胁。但较小的行星(直径30-40 米)的确具有潜在危险,因为它们更难被发现,坠落地球的风险也更高。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专家认为,中国组建“行星防御”队伍,体现了中国太空监视装备发展的高水平。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专家说:“中国已经研制出先进的强大设备,可以追踪如此小的天体,同时评估它们对地球构成的潜在威胁。可以期待的是,中国的新项目的确将能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和观测量。重要的是,中国不仅要观察和识别小行星,还要开发保护地球免受潜在危险的小行星撞击的方法。到目前为止,只有NASA处理过这些如此大规模的问题。现在中国发出了挑战。如果中国也成为这一进程的参与者,这只能表明中国的科技发展已经达到了相应的水平,使得行星保护问题可以成为中国科研活动的重点之一。”

中国新一批预防“小行星风暴”专家提出的一个有前景的领域可能是在太空部署监视设备的建议。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专家接着说:“中国在地球上拥有一套光学望远镜系统,而且非常强大。这些望远镜正不断被改进,其灵敏度也不断提高。如果部署的数量足够多的话,能对星空进行完整的勘测,那么这些观测手段会是相当有效的。还有可以放置在太空中的探测器,后者也能跟踪这些天体,主要在无线电和其他范围内。如果这个专门小组能够开展工作,那么它提出的建议之一或许就是部署太空监视设备。”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李明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列举了几种应对“小行星威胁”的方法。他说,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发射航天器,以高速撞击小行星,使其改变轨道并与地球擦肩而过。还有利用重力牵引小行星、用激光烧蚀小行星等技术方法。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专家在评估使用这些方法的可能性时说:“美国人甚至进行了另一项实验,撞击一颗小行星,目的是改变其轨道。未来几年中国也可能计划进行类似的实验。关于激光烧蚀,如果可以向太空发射相当强大的激光,那么当然用激光束照射并使小行星的一部分从整个质量中掉下来也可以是一种保护方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天体的质量会减小,并且持续暴露在激光束下也会导致其轨道的改变。就激光照射而言,中国具有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实现这一点。这只是一个科学的预测。利用重力牵引小行星稍微困难一些,但也有可能实现,不过这已经属于下一个技术发展的阶段了。”

亚历山大·热列兹尼亚科夫专家最后总结说,通过监视手段搜集到的所有信息都必须经过处理,而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手段,需要拥有巨大内存和计算速度的超级计算机。中国拥有这一切。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小程序上线啦,欢迎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