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则真正的爆炸性新闻公布。法新社等媒体报道,一颗在2024年底新发现了直径约50-100米之间的小行星,命名为“ “2024 YR4”,经过科学追踪和对其轨迹的计算,发现其在2032年撞击地球的概率为1.6%。之前我们也经常听过某个小行星可能撞地球的新闻,但这次是监测到的首颗相撞概率超过1%的大尺寸小行星。虽然概率并不高,但万一呢?一点可能都是要命的。


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的行星天文学家里夫金计算,2024 YR4 小行星空爆的威力相当于大约 8 兆吨 TNT,这是什么概念呢?类比1908年的通古斯大爆炸,当时一颗直径约50-60米的小行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地区上空爆炸,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0.15兆吨TNT炸药,摧毁了至少2000平方公里的森林,就连大洋彼岸的美国都感受到了震动。而这次的小行星直径更大,空爆能量是上次的80倍,可想而知,如果真撞上地球,会造成多大冲击。1.6%还只是初步估算,等3年后该小行星再次回归近地轨道,到时候还将进一步评估撞击地球的可能性。


目前联合国就此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来应对这一威胁,欧航局和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其列入风险监测名单首位,在全球进行追踪观测。中国也有筹备应对工作,首先就是加强观测,“中国复眼”是世界上计划构建的探测距离最远的雷达,对近地小行星进行组网跟踪观测。其次,技术研发和任务规划。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发布招聘公告,公开招聘 3 名 “行星防御岗” 员工。国家航天局副局长还表示,争取在2025年、2026年实施一次,对某一颗有威胁的小行星,进行抵近观测和就近撞击,改变它的轨道,展开技术试验。目前对付小行星有三类路线,第一动能撞击。美国和欧盟的技术路线是“动能撞击”,美欧曾联手验证了这个方案可行性,美国负责撞击,欧洲负责监测,但还是有很大瑕疵的,用火箭发射撞击器撞击产生的偏转力量很小,需要长年累月的撞击才能造成很明显的轨道偏移,当一颗快速撞过来的小行星快速撞过来时,那就来不及了。第二种就是核爆,但危险性很高,技术不成熟。第三类就是引力牵引、附着推离等。


而中国是另一个技术路线,在2020年,中国提出“以石击石”的小行星防御概念,就是用无人航天器捕捉或收集小行星碎片,然后和飞行器一起组成撞击体,来撞击构成威胁的小行星。去年9月,中国提出首次小行星防御任务方案,“伴飞+撞击+伴飞”模式。中国的首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是美欧任务的总和,在一次试验中实现2个目标,完成对小行星超高速撞击,完成对动能撞击效果的在轨直接评估。

说实话,虽然目前国际局势诡谲多变,但在面对小行星威胁的时候,还是得共同联手应对。但美国还是放不下狭隘心理,比如沃尔夫法案,以及多次抹黑中国“太空军事化”,这些都是未来太空发展的障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