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昌想枪毙一个逃兵,写手令时“毙”字不会写,就想改成打200军棍。但棍字也不好写,张宗昌突然笑出了声:“看来是那小子命不该绝,把他放了吧。”逃兵也没想到,因为张宗昌是文盲,自己捡了一条命。
张宗昌没文化,但偏偏还爱显摆,因此闹出的丑事可是不少。
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诗文,不少才子都会作诗来俘获美人芳心,张宗昌虽然是个打仗的军阀,也想要写首诗来附庸风雅。
彼时写诗大都赞颂山河湖泊,自诩才高八斗的张宗昌有灵感后大声诵出了《游大明湖》一诗“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跶”
在场的众人一见此诗,都强忍着没笑出声,因为张宗昌是出了名的残暴,要是惹恼了他可没好果子吃。
更有甚者称赞张宗昌开创了“幽默体”的诗文风格,将来定能引领文坛。
张宗昌听闻大喜,又想起不少有名的诗人都曾写过泰山的壮观,于是决定也写一首泰山的诗,将来好名流千古。
张宗昌思虑片刻后便吟出了《游泰山》““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张宗昌的诗完全就是大白话,完全没有诗歌的韵律和美感,大多数人表面上把称赞张宗昌为当代“诗仙”,背地里都把他叫作狗屁不通的文盲。
这些话一传十,十传百,自然也就传到了张宗昌的耳朵里,恰逢张宗昌的母亲要办寿宴,他本想自己为母亲写寿联,但担心自己文化不足,冲撞了母亲的寿辰,索性去买一副。
但张宗昌是上过几年学,认识一些字,但认不全。为了精益求精,张宗昌一下子买了好几幅,但张宗昌的文化根本分不清寿联和挽联,寿联是为贺寿写的,挽联则是悼念去世之人。
张宗昌回家之后,更是随便乱选,胡乱的将上联和下联挂在了家中正厅门上。结果来贺寿的宾客看到对联,纷纷觉得震惊和尴尬。
只见上联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结果下联竟然是“爹死娘亡全家丧”,张宗昌本想风风光光的为母亲办寿宴,没成想却出了大丑。
因为张宗昌的这种认不全字又要充面子,甚至还有人枉送了性命。
大多的军阀都会有人代笔,但张宗昌却偏偏喜欢自己写手令。张宗昌手下有一位副官,因为弄错了一份文件惹的张宗昌大怒,但这种过错也罪不至死,于是便被罚“打棍三十”。
张宗昌本想听着副官被打的嚎啕大叫,好让他长个记性,结果外面却是砰砰连续不断的枪响声。
满心疑惑的张宗昌走出去一看,副官的身上被打了几十枪,浑身都是血窟窿。张宗昌以为是有人谎传军令,结果执行人呈上了张宗昌亲手写的手令,上面赫然写着“打枪三十”。
一位副官就这样被活活的冤死,张宗昌这才算是长了记性,之后写手令时尽量只写自己会写以及认识的字。
张宗昌的军队管理严苛又不近人情,因此时不时会有逃兵偷跑着想离开。张宗昌对逃兵一向是一枪解决,可这天在写手令时却犯了难。
原来张宗昌提起笔才发现,自己枪毙的“毙”字不会写,要是写错了字只怕又会闹出大笑话,张宗昌索性打算网开一面,打上200军棍,能不能活下来看那个逃兵的造化。
结果张宗昌刚下写“200”才想起来,自己连军棍的“棍”字也不会写,按照以往的经验,张宗昌必定会胡乱写个字打发,但想起上一位副官的倒霉殒命,张宗昌便放下了笔。
“你小子今日是命不该绝,你该去哪儿就去哪儿吧”逃兵小子怎么也想不到,因为张宗昌不会写字,让自己逃过了一劫。
参考资料:张宗昌-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