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档!爆炸!
想过《哪吒2》能爆,但没想到爆的这么厉害。
首映日就拿下不到5亿,而后一路高歌猛进,就在其他电影均出现大大小小的口碑问题时,唯有《哪吒2》凭借全民好评疯狂逆跌。
单日票房5亿,6亿,8亿……
预测票房50亿,70亿,到现在的160亿.....
160亿什么概念?
《哪吒2》之前,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最高的电影是《长津湖》,也“仅有”57亿,而《哪吒2》的出现,直接将纪录翻了三倍,三倍!
就好像博尔特今天还在跑9.58秒,明天就出来个飞人,3秒破百米。
这你敢想吗?
(当然举例不太准确,但震惊同理)
毫无疑问,《哪吒2》这部电影已经成为彻彻底底改变中国电影市场的历史大事件。
不仅证明了影视寒冬从不存在,中国电影市场依然拥有深不见底的需求量,也证明了做好动画电影一样能拿到令人瞠目的成绩。
《哪吒2》的票房爆炸,让整个市场都欣欣向荣。
影视工作者们看到了希望,观众也欣赏到了好电影,《哪吒2》团队挣到了钱,第三部提上日程,而作为投资方的光线传媒股价更是暴涨翻倍,涨幅超过150%。
出现这样一部电影,所有人都很高兴。
然而事无绝对,也有一部分人看到《哪吒2》的成功后并不开心。
谁呢?
分为内忧外患两种人,下面得哥就来说说这两派人马。
一、投机倒把,浑水摸鱼的资本家着急了
《哪吒2》票房大爆,最先受牵连的莫过于同在春节档上映的电影。
今年春节档一共有六部电影上映,而截止到发稿前,《哪吒2》的票房占比达到了88%,也就是说,剩余5部电影只能抢夺这12%的票房。
大蛋糕被你抢走了,其他人只能舔盘子,这谁不着急?
于是,最近网络上开始突然刮起一阵吐槽《哪吒2》的邪风。
原本还几乎全网好评的电影,突然变得全民吐槽,无论是建模、剧情、甚至是文化指涉无孔不入,暗中掣肘。
另一头,看《哪吒2》票房这么猛,《蛟龙行动》演都不演了——
“没有人去拍军事片了,大家以后多去看动画片吧。”
真是把“嫉妒”两个字刻在了脑门上。
而被《哪吒2》伤到的不只是春节档的电影,还有那些投机主义的资本家们。
曾经,他们用心炒作,用脚做电影。
动辄几亿的投资,实则都被导演、演员分了去,用在制作上的少之又少。
重金营销,制作随便搞,当观众被骗到电影院时已经为时已晚,只能落得一声叹息。
或者不玩炒作,只搞流量割韭菜。
随便买个大IP稳固基本盘,再找几个当红流量锁定观众群体。
有IP粉丝+演员粉,评分再低也能圈几波钱。
而最近几年,随着观众们吃亏吃多了,经验多了,不吃套路了,这些资本家们开始换玩法了。
玩什么呢?
话题。
综艺节目上,各种男女段子层出不穷,地图炮一开覆盖全球一半人,热搜此消彼长,阅读量分分钟上亿。
而另一头,电影也抓住这股风潮,各种话题电影被搬上荧幕。
好莱坞那边的政治正确已经泛滥,国内这几年的话题电影也开始数量激增。
且不论质量如何,光是靠网友们对电影题材的关注、议论、甚至是吵架,就能撑起来一部电影的营销。
这其中当然不乏好的作品,一些真正为弱势群体发声的作品,但更多的,还是借着话题,用道德绑架圈钱的人血馒头。
上映前就话题不停,吵架不停,上映后“不看不是XX人”。
贩卖焦虑,引导话题,只要能网友能吵起来就赢了一半。
然而虽然声量足够大,可票房很多却强不到哪去,除了在网络上造成一摊唾沫星子之外,毫无意义。
然而到了《哪吒2》,资本家们终于明白,原来踏踏实实做好作品,其实能拿到更好的成绩,赚了票子也赢了面子。
《哪吒2》中没有男女话题,没有催生,没有教育,更没有什么原生家庭创伤。
只有正能量与欢乐。
观众看到的是哪吒“我命由不由天”的勇气,是母亲忍受千针之苦也要拥抱哪吒的伟大,是申公豹移开大山,勇战三龙的名场面....
没有焦虑,没有吵架,电影的每一场戏,每一处情节,都能让人看的舒心,甚至说是洗涤心灵。
这何尝又不是好电影呢?
不信你看,《哪吒2》的家庭观影比例达到30%,很多观众都是拖家带口去电影院观看。
孩子能看到童真与快乐,大人能看到温情与勇敢。
这,远比那些只会吵架的电影强太多了。
二、自认高人一等的外国人破防了
这次《哪吒2》的爆火是世界级的,全球都在关注。
今天电影的票房很可能达到100亿人民币票房,也就是13.6亿美元。
截止到发稿前,《哪吒2》的全球票房已经达到第20名,超过《死侍与金刚狼》、《冰雪奇缘》、《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等电影。
如果真能达到160亿人民币票房,那《哪吒2》的成绩就能超过《复联3:无限战争》和《原力觉醒》,与票房神话《泰坦尼克号》争夺全球第4的成绩。
但160亿就是终点吗?
或许,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哪吒2》能打败《阿凡达》,问鼎世界第一?
这都是未知数。
就像春节档开始之前,没有一个人能猜到今年竟然能诞生一部百亿票房电影。
看着票房榜上清一色的美国旗帜,《哪吒2》手举五星红旗一路攀升,一场全球注视的“升国旗”行动正在票房榜上发生。
一些外国人也坐不住了。
这其中有震惊的。
他们说,这是第一次看到一部非好莱坞电影登上全球榜。
也有人希望能在美国看到这部电影,看看这部全球瞩目的电影到底是什么样子。
当然也有一些享受了大半辈子高人一等身份的外国人,看到《哪吒2》票房这么猛,竟然当场破防了。
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观点就是:
“《哪吒2》票房再高又能怎样,只是中国人在看而已。”
不只某些外国网友这样说,就连国外的影视大V也有类似的观点表达。
看到这些外国人的酸味溢出屏幕,我的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微笑。
他们慌了。
的确,《哪吒2》的票房基本上都来自中国,而电影早就登上了“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冠军。
单一市场,大概就可以理解为本土市场。
《哪吒2》超越《复联4》和《原力觉醒》,已经拿下了全球本土票房最高第一名。
看到《哪吒2》的票房大部分来自中国,一些外国人和牧羊犬笑了,说《哪吒2》只是自嗨。
但恰恰相反。
一方面,《哪吒2》在今天,也就是2月13日迈向全球。
上映地区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以及日韩等数十个国家,而上映前在北美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预售情况非常火爆,部分场次更是一票难求。
大战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谁说《哪吒2》征服不了海外市场?
再说,《哪吒2》能在中国拿到百亿票房,这证明什么?
中国电影市场太牛了!
什么叫希望,能让人看到真金白银才是希望。
《哪吒2》之前,很多人都说电影市场寒冬来了,从年产500亿票房到300亿,再到去年的425亿,似乎市场总额被限定在了这一区间。
直到《哪吒2》的出现,一部电影就破百亿,即使按照去年不变的情况下,2025年也很有机会打破历史记录。
有钱赚,才能有电影拍,观众才能有更多的选择,满足更高的要求。
当年的香港电影为什么不行了?
就是因为经济不行。
台湾商人都去买好莱坞电影,不再与港片合作,香港本土几千万拍一部电影,只有年度最高的那几部才能勉强回本。
这种情况下谁能坚持?
再看如今,韩国电影也在遭受同样的境遇。
最近几年为啥好莱坞里这么多韩国人?
不是因为他们发展太好,恰恰是因为他们在本土混不下去。
2024年,韩国电影总票房才不到60亿人民币,全年一共仅有6部电影实现盈利,其余全部亏本。
投资人撤资,影人出走,大批工作人员失业,就连三大奖之一的“大钟奖”都宣布破产。
到今年年初,宋仲基的新片《波哥大:最后的机会之地》票房大败,亏到底裤都不剩。
哥们甚至在发布会上泪洒当场。
市场太小,根本卖不动啊!
不管是当年的香港,还是如今的韩国,他们面临的难题和那些外出打工的贫困乡民一样。
留在家里挣不到钱,只有走出去才能勉强活下去。
而现在,《哪吒2》用一部电影证明,现在亚洲最肥沃,最值钱,最有潜力,最值得创作者们努力耕耘的市场,就在中国。
放眼全球,此时此刻,谁是第一市场?
中国!
《复联》系列每部的内地票房都能达到北美一半,《速度与激情》系列几乎每部内地票房都超过北美。
而杰森斯坦森的《巨齿鲨》正是因为在中国拿到了1.48亿美元票房,这才拉上吴京续拍第二部。
即便没有《哪吒2》的爆炸票房,中国市场也是全球第二大市场,几乎每一部全球级的商业大片在制作期间都要考量中国人的喜好,塞入更多中国元素。
什么叫主流审美,什么叫主流市场?
哪里消费力大,哪里就是主流市场,资本为了赚到钱只能谄媚消费者,那些圈地自嗨的小市场根本没人在乎,你再如何跳脚,话语权永远在市场的手里。
所以,《哪吒2》光是在中国就拿到百亿票房,这证明什么?
韩国人估计做梦都能馋醒。
就像吴京说的那句话一样:
“所以呢?不是钱吗?”
最后
中国电影市场正在撼动好莱坞全球一哥的位置。
看吧,《哪吒2》之后,必然会有更多海外资本到中国寻求合作,而未来,将会有更多中国元素的影视作品在全世界进行文化输出。
你再怎么酸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