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当前,全国春耕备耕正由南到北次第展开,即将进入用肥旺季,各地化肥、种子生产企业正加紧加工生产,保障农资市场供应充足。
在湖北枝江一家大型化工企业,记者看到,化肥车间里自动化的生产线开足马力不停运转,每天可生产化肥1.5万吨,平均一分钟就有10吨多化肥下线。
湖北三宁新材料分公司尿素车间主任 万辉:春节以来,尿素装置8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行,日产达到2600吨。工人采取4班3倒,保证24小时全力稳定运行。
在青海一家钾肥生产车间,各条数字化生产线24小时不间断作业,钾肥从传送带上运输到烘干系统。再到打包车间进行封带,装车后销往山东、河南、湖北、江西等地。自春耕保供工作开展以来,企业的氯化钾产品日生产量达1.1万吨。
为保障种子供应,在江西南昌的一家种子生产企业,七条数字化全自动生产线正开足马力生产,包装、分拣、装车等岗位员工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为确保春耕顺利进行,企业在年前就全面铺开早稻种子生产,到春耕前预计生产优质早稻种子150万公斤,而目前南昌全市已备足稻种近600万公斤,完全可满足当地春耕生产用种需求。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春耕化肥供应总体充足
春耕化肥施用量占到全年化肥施用量的40%以上,供销合作社系统是我国农资流通的主渠道,化肥供应量占全国七成。目前,系统内的多家企业正在加快采购储备进度,化肥供应总体充足。
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交汇点上的镇江港,是全国最大的进口农业生产资料集散地。这艘运载了4.5万吨进口钾肥的外籍海轮,经过40多天的海上航行,缓缓抵达港口。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了抢抓备耕时间和降低物流成本,边检海关、港口物流企业、下游工厂等各方配合协同,改变了过去先进"转运仓库"的做法,而是直接"大船转小船",无缝衔接水运直通上下游企业。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肥事业部经理 杨国敏:原来运输要二次落地,周转时间长,成本高。这批成功到货,直接对装发运,也就是海船转小船。这样的操作,节约了10元每吨的物流费用,进而降低了农民的用肥成本。
产得快、运得畅也要销得好。作为国内最大的农资流通企业,中国供销集团旗下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供应化肥超过2800万吨,服务网络覆盖全国所有粮食主产区。今年以来,中农集团服务耕地面积已达到272万亩次。
日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发布通知,推动系统农资企业开展集采集配、集采直销等业务合作,努力降低农资进货成本和流通费用,更多让利于农民。